书城文学曹禺剧作论
10600200000035

第35章 《胆剑篇》论(1)

继《明朗的天》之后,大约过了七年时间,由曹禺执笔,同梅阡、于是之合作写出了著名的历史剧《胆剑篇》,先是发表在《人民文学》1961年7、8月号上,后于1962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刊行了单行本。

从1954年到1961年这七年间,正是年青的社会主义祖国经历着深刻的大变动时期。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在各条战线上都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们不但投入到这个伟大的变革之中,改造着社会的面貌,也在变革中认识这个社会。巨大的历史潮流,既有着不可阻挡的前进主流,也有着为主流所掩盖着的逆流和回漩。在呈现着雄伟壮观错综复杂的历史态势中,文艺既反映着这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巨大历史过程,但也难免作出某些不够真实甚至歪曲的反映。

在这样一个大变动的时代,曹禺在前进。但是,作为一个在旧社会有着痛苦经历的作家,他首先感受到的是新社会的自由和幸福,他看到的是祖国飞跃发展的春天景象。收在《迎春集》的文章,反映着作家前进的脚步和主人翁的强烈责任感。他在《后记》中说:“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自由、舒展、人人都能够扬眉吐气的时代里”,使他感到新鲜的生活像春风一样迎面扑来。祖国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目不暇给。“我们在歌唱中,在战斗中,过着忙碌而充实的日子。”他还来不及把这些新鲜的生活感受写入戏剧之中,便用散文记下“在今天春光满眼的生活里,油然而生的思想和感情”。于是,他放歌祖国如花似锦的春天,写了《北京——昨日和今天》、《半日的“旅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摇篮》、《朽木生出了绿芽》等一组散文,歌颂祖国首都北京的新姿。他赞美龙须沟的巨大变化,描绘北京体育馆的雄伟丰采,勾勒百货大楼的热烈场面,记下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进脚步,还报道了清河农场改造犯人的巨大胜利。这些优美的散文,不仅反映出社会主义事业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深挚地流露出作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热爱之情。

曹禺的生活是热烈的紧张的,他把自己的全部热情都真诚地献给这伟大的事业。他经常满载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出国访问。他东渡日本,远去印度,把中国人民保卫和平的坚强决心带给友好的国家和人民。在《不能磨灭的印象》、《征服不了的》、《汗和眼泪》、《原子弹下的日本妇女》、《致一个日本姑娘的信》、《埃及,我们定要支援你》、《难忘的印度》中,充满着国际主义的精神以及支援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战斗情谊。

在斗争中,作家的崇高责任感更为强烈了。他向往着一个无产阶级作家的伟大目标,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在《必须认真考虑创作问题》一文中,他曾这样说:“如果真有一个直率的人当面问我们:‘你就是那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家吗?’我们是否都能毫不犹豫地答复说,‘我就是’呢?”他认为一个无产阶级作家应当“下定决心以党性原则在创作上、在生活行动上、在思想感情上不断要求自己,永不懈怠地锻炼自己”曹禺:《迎春集》,页103。。曹禺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努力和党的步伐采取同一步调,同资产阶级文艺思想进行斗争,扫荡着陈腐的唯心主义的渣滓。在斗争的考验中,于1956年7月参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60年,我们国家面临着暂时的经济困难,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妄图卡我们的脖子。党和人民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他同梅阡、于是之一起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这部历史剧是作家对时代提出的尖锐课题的回答。他写的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抒发的是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时代声音。他把全国人民奋发的英雄气概和不屈服于霸权压力的革命精神熔铸于历史剧作之中,使《胆剑篇》成为一部古为今用的优秀剧作。作品发表和演出后,立即受到文艺界的重视和观众的称赞。《戏剧报》专门召开了座谈会,何其芳、张庚、张光年、吴晗等均给予热情肯定。稍后,茅盾也在《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一文中,肯定它是在同类题材中写得最好的一部剧作。在曹禺解放后的创作道路上,《胆剑篇》标志着他的创作新发展和新成就。正如他过去每一部作品都在力求创新一样,《胆剑篇》不仅意味着作家开拓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而且在历史剧的创作上也提供了新的经验。

一历史的真实性

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曾说,1848年的革命“斗争已经过去两年,目前几乎到处出现消沉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把伟大的农民战争中那些笨拙的,但却顽强而坚韧的形象重行展示于德国人民之前,是很合时宜的”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页385。。在这里,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同现实的联系。作为历史剧的创作,无疑是用艺术再现历史的斗争,唤起今天群众的革命热情,同时,也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得到历史的启示。《胆剑篇》的杰出之处,在于它把两千四百多年前那些“笨拙的,但却顽强而坚韧的形象”展示出来时,既没有为了古为今用而采取简单的比附、影射等以古变今的写法,也没有拘泥于历史细节,而是努力把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事件同艺术虚构尽可能完美地结合起来,把提炼深刻的主题同高度的历史概括统一起来。

历史剧的创作毕竟不同于历史研究,但是,历史剧的创作又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的研究的基础上。《胆剑篇》借鉴了古今历史剧的创作经验,竭力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来鉴别资料,评价历史事件,把创作放在对历史事件的科学分析上,由此来驰骋艺术的想象力。

吴越战争是春秋末年的大事件,自战国以来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就对这一事件予以重视。如《左传》、《国语》以及《史记》均对它有着或详或略的记述。后出的《灭绝书》、《吴越春秋》掺进了民间传说,但敷衍得更为详细具体了。《东周列国志》则是把史籍和传说等熔为一炉编写起它的故事。但是,《胆剑篇》的作者把注意力主要放到对可靠的历史记载的研究上,对吴越两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战争历史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它排除了“春秋无义战”的看法,把越王勾践为雪会稽之耻而进行的战争明确为反掠夺反侵略的性质,这就为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发奋图强精神找到了合理的历史依据。过去有人把吴越战争看成是一个互相复仇性质的战争,夫差是报父仇发动对越战争,而勾践则是为雪耻而誓灭强吴,以致认为这场战争的性质很难确定。作家没有回避这个难题,而是旨定越国作为一个小国弱国对吴作战的正义性。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茅盾指出,越王勾践雪会稽之耻所进行的一系列战役,前半为摆脱对吴国的臣属地位而进行的战争是“彼善于此”的,亦符合越人的利益。参看《关于历史和历史剧》,《茅盾评论文集》下册,页122。《胆剑篇》从会稽之战大败写起,越王勾践侍吴三年,经过返国后的十年生聚教训,直到最后战胜吴国,夫差自刎而死。作家截取了这一段历史,揭示了越王勾践的复仇战争的正义性。对越王来说是复仇雪恨,对人民来说则是一场摆脱奴役的解放战争。一个无产阶级的历史剧作家,在反映历史事件时,应该摈弃前人那种唯心主义解释历史的弊端,同时,也应避免现代历史剧创作中那种为了打击黑暗统治而采取的影射的方法。《胆剑篇》正是尝试着以对历史事件的科学评价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础,虽不无缺点,但却在基本方面抓住了历史的主要趋势,从而使《胆剑篇》较好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正由于作家深入地分析了历史事件,因之,在提炼主题上,就显示了《胆剑篇》的过人之处。它既突破了同类题材的历史剧的传统格调,也胜过当代同类题材的新编历史剧的处理,以其独具的胆识,在主题的提炼上有了新的开掘和发现。

据文学史记载,以吴越战争作为题材的历史剧为数不少,如关汉卿的《进西施》,宫天挺的《越王勾践》,赵明远的《范蠡归湖》等,但均已失传。明人梁辰鱼的《浣纱记》是流传下来的唯一剧作。此外,许多地方戏如楚剧、汉剧、川剧还有京剧也有类似题材的剧目。如《浣纱记》也很难说是历史剧,它不过把吴越战争作为背景,也没有把勾践卧薪尝胆雪耻复仇作为主题,而是借西施的故事对奸佞之臣加以抨击。同时,它也有着宣扬愚忠愚孝的糟粕。又如川剧《吴越春秋》则主要是描写范蠡和西施悲欢离合的爱情,也没有把重心放到越国臣民的奋发图强上。据统计,于1961年前后,全国创作了上百部以吴越战争为题材的新编历史剧,其突出的特色是主题思想明确,把越国臣民的发奋图强、自力更生作为题旨,发掘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精神。但是,为了突出时代精神,就难免牵强附会,并有以古变今之嫌。曾经编写过京剧《卧薪尝胆》的范钧宏在总结其创作教训时说:“《卧薪尝胆》的确相当突出地体现了发愤图强的精神”,但是,他引为遗憾的是,没有“从吴越两国强弱胜败矛盾转化的过程中,给人以相当深刻的双重历史教训”。如果能够这样开掘主题,那么它就能“告诉人们,越王勾践汲取了失败的教训,不为暂时性的困难所吓倒,下定长期建设的决心,激励意志,排除万难,动员群众,生聚教训,终于由弱转强,雪耻兴国。这是一个正面教材。那个反面教材——吴王夫差,胜利冲昏头脑。穷兵黩武,恃强凌弱,骄奢淫侈,拒忠谏,近谗佞,上下交怨而不知警,众叛亲离而不自觉,于是一战而亡,终致覆灭。这个强烈的对比,正是一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鲜明写照”范钩宏:《关于〈臥薪尝胆〉》,《剧本》1961年9月号。。而《胆剑篇》则大致上是从揭示这一历史事件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训来发掘主题的,这也是《胆剑篇》能够高出一筹的地方。

《胆剑篇》的主题是透过情节场面流露出来的。剧本一开始就揭示了越国战败后人民群众不屈服强吴占领掠夺的历史画面。这虽然不见于史籍,却是历史上可能发生的场面。这样,就从人民的反抗上肯定了吴国战争的侵略性。越王勾践尽管被俘,但雪耻复仇的意志十分强烈。他于惨败中以拒绝范蠡的忠谏引为教训,这就为勾践的“生于忧患”找到了内在的依据,以此孕育着转化的契机和条件。同时,战胜的吴国内部却产生了矛盾,夫差骄横,拒听伍子胥的忠谏。伯嚭的谗言媚语,却取得夫差信任。这就为后来的失败提供了依据。在全部剧情发展中,越国臣民不屈外侮,图强复国,生聚教训,朝着由弱而强的方向发展,而强吴却多行不义,引起占领国人民的反抗。吴国内部的矛盾愈演愈烈,夫差虽有称霸的野心,但却逐渐虚弱而向着反面走去。在这样一个正反的双重教训中,使“一时强弱在于勇、千古胜负在于理”的主题得到较好的深化和开掘。

对于曹禺说来,《胆剑篇》的创作的确是他创作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进展。在他的剧作中,还没有一部像《胆剑篇》一样,对长达十年的吴越战争作出这样广泛而深刻的概括,从正面来描写这样巨大的历史规模的斗争生活,揭示这样巨大的主题。就其气势恢阔的构思气魄而言,也是空前的,显示出作家具有蓬勃的创作力量。茅盾指出:“这个作品,在所有的以卧薪尝胆为题材的剧本中,不但最后出,而且也是唯一的话剧。作为最后的一部,它总结了它以前的一些剧本的编写经验而提高了一步。”茅盾:《关于历史和历史剧》,《茅盾评论文集》下册,页219。这个评价是十分精当的。

二杰出的性格塑造

《胆剑篇》的杰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它的突出优点是人物形象既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又具有真实可信的历史感。它善于根据史籍提供的性格线索,有所发掘,不落陈套,赋予人物性格以令人信服的发展逻辑。即使一些完全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也表现了一定的历史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