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勤俭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10591600000011

第11章 不知所云(2)

郑思肖的画远近闻名,连当地县官也想得到一幅。一次,县官让差役传话,如果他能献出一幅墨兰,就可以免去他的赋税。郑思肖对差人强硬地说:“回禀你们老爷,他头可得,兰不可得!”县官听了,本想对他惩处,但考虑到这样做会引起文人们的反抗情绪,也就不了了之。

他画了一卷墨兰图,高五寸长一丈多,自然仍无土根,并且郑思肖在画上题“纯是君子,绝无小人”八个字。大家都称赞他的画“天真烂漫,生机勃勃”。

无功受禄

没有功劳却享受丰厚的俸禄。也指工作不出力,没有成效而享受优厚的待遇。

此典出自春秋·佚名《诗经·伐檀》。

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们经常在河边伐树,“坎坎”的伐木声传得很远。奴隶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可腹中空空,抬眼望见对岸奴隶主的深宅大院,囤积着满仓的粮食,悬挂着大大小小的猎物,不禁悲愤不已。于是纷纷唱歌控诉起奴隶主,后来乐师把它整理出来,就形成了一首诗,名叫《伐檀》。

在《伐檀》这首诗的序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位贪鄙,无功受禄。”就是斥责奴隶主不劳而获的罪恶行径。

无人之境

形容没有人居住的旷野之地。

此典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尚书郎,智勇双全。数度打败蜀国名将姜维,升任为征西大将军。

魏元帝时,朝廷下诏命令诸军征讨蜀国。姜维败退,回守剑阁。钟会率军进攻姜维,没有攻下。邓艾上奏建议道:“如今贼兵遭受重创,应当乘势进取。如果从阴平小路进兵,经过蜀汉德阳亭,直取剑阁以西百里的涪县,离成都仅有300余里。发奇兵突入蜀国的腹地,那么剑阁的守军必然回师解救涪城。这样,钟会就可以加速进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回师救援,那么涪城的守军就寡不敌众。兵法上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如今乘其腹地空虚没有防备,我军挥师进兵,必然会大获全胜。”元帝非常赞成他的建议。

于是,邓艾率军从阴平小路进兵,沿途山路700余里,是一片无人之境。一路山高谷深,极为艰难,又因粮草将尽,全军将士濒临绝境。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住身体,翻滚而下,将士们则依次攀树缘崖,连续前进。邓艾的队伍突然兵临江由,蜀军守兵毫无防备,守将马邀投降。接着,邓艾攻占绵竹,杀死了守将诸葛瞻。魏军势如破行,迅速到达雒城。后主刘禅慌忙让使者拿着皇帝的印玺和自己的亲笔信,交给邓艾并投降。

五尺之童

幼年的孩童。古时的五尺约为现在的三尺。

此典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

战国时,滕文公以仁政待民,国风清明。楚国的学者许行带领弟子来到滕国,希望成为滕国百姓,他宁愿和弟子穿着粗布衣服,织席贩履为生。滕文公宽厚地给了他们一处宅院。

过了一阵子,许行对滕文公开始不满意了。他说:“滕文公还不算贤明,贤明的君主应该和百姓一道耕田种地……”另一位学者陈相,很赞成许行的话,便去对孟子说了。

孟子却反问陈相说:“许行的饭锅是自己造的吗?他的农具是自己做的吗?他的衣帽是自己缝的吗?”

陈相说:“都不是自己做的,是用粮食换的!”

孟子说:“百姓有百姓的事,国君有国君的事,如果一件件东西都要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才能使用,国君就得率领天下人疲于奔命,所以我看许行讲的是邪说,不应该相信他……”陈相辩解说:“不过依照许行的话去做,市场上就不会有欺假的行为,价钱公平一致,即使是打发五尺之童去买东西,也没有卖主欺他;布匹、丝绸长短一样,价钱便一样;麻线、丝绵轻重一样,价钱也一样;鞋子大小一样,价钱也一样。”

孟子开导陈相说:“你说的不对呀,价钱一样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各种物品的质地不同,有好有次,所以价钱就应该有高有低,假若不分优劣一律划为同样价钱,那样会使天下发生混乱的。你想一想,好鞋和坏鞋卖同样价钱,谁能高兴呢?许行的话是虚伪的,照他的办法是治理不好国家的!”

五日京兆

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离职。

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张敞传》。

张敞是西汉宣帝时的太中大夫,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他在位期间,得罪了许多有权有势的人。

这些人为了排挤打击张敞,便恶意向皇帝弹劾他,说他为人轻浮,作为一个大官竟在家里为妻子画眉,这真是有失尊严。汉宣帝听了这些话心中也生疑问。

这一天,汉宣帝特意召来张敞,为了弄清事实情况。便问张敞道:

“听说你在家里为妻子画眉,有这种事吗?”

张敞非常坦诚地回答说:“确有此事,皇上。不过拿这点小事大作文章的人有些太无聊了吧。有比妻子描眉这种事更为亲昵的举动,此属臣下夫妻间的私生活,皇上也要过问吗?”

汉宣帝听了张敞坦率的回答,不免心中有些好笑,便说:“我们是在闲聊,朋友之间没有不可说的话,何况君臣之间呢,你就不必介意了。”

通过实地观察,汉宣帝发现张敞确实是个大公无私的人,是个难得的好官,于是便任命他为京城的京兆尹。

当时京城里有许多公子哥们横行城里,他们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不说,有的还欺男霸女,草菅人命,百姓们受了欺压,诉苦无门,告状无路,都敢怒而不敢言。

张敞到任后,对这些不法之徒决不手软,不论是谁,只要触犯刑法,一律严惩。

后来,朝中有位叫杨恽的大臣因得罪了汉宣帝而被处死。于是有人马上向汉宣帝进张敞的谗言,说张敞与杨恽私交甚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杨恽得罪了皇上,要处死,张敞这样的人也应一并治罪。

汉宣帝心里明白,杨恽本来就无罪,张敞何罪之有,也就没有把那些谗言放在心上。但还是有人四处散布流言,扬言张敞任职不会太久了,甚至连京兆衙门里的官员们也听到了这些传言。

张敞根本不在意这些流言蜚语,一心只作好自己的事。京城里发生了盗窃案,张敞派絮舜去调查破案,可是絮舜接受命令后,没有当一回事还跑回家去喝酒,将公务丢在一边。

有人劝絮舜说,可不能将张敞的话当儿戏啊。絮舜却有恃无恐地说:

“张敞不过是五日京兆,能把我怎样?”

有人将絮舜的话报告给张敞,张敞怒不可遏,立即将絮舜抓来,判处死刑。执行时,张敞很蔑视地让人给絮舜送去一张纸条,条上写道:

“五日京兆,一样定你死罪,你绝活不过今天。”

事后,絮舜的家属控告张敞,说张敞滥杀无辜,汉宣帝也觉得张敞的做法有些过分,便免去了他京兆尹的职务。

匹夫有责

匹夫,指平民。指国家兴亡,每个人都负有责任。

此典出自明·顾炎武《日知录》。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出身于乡宦之家,6岁开始读书学习,从小就有远大志向。14岁时,他就参加了除旧革新的社团——复社。

1645年,清兵攻占了南京。顾炎武同昆山知县杨永言等人一道据守昆山。不久城破,顾炎武的两个弟弟被清兵杀死,继母王氏也绝食自杀。临终前,她对顾炎武叮嘱道:“你千万不要做清朝的臣子!”顾炎武流泪答应。从此,他伪装商人,四处奔走,联络沿海的抗清力量。清朝进士叶方恒为了吞没顾炎武的家产,勾结顾家的仆人陆恩告发了顾炎武,顾炎武被官府追捕,不得不逃离江南,前往山东。

在北方20多年的艰苦岁月里,顾炎武足迹遍布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等地,一年之中有半年住在旅店里。他与20多位朋友在雁门以北的地方建立秘密活动据点,坚持反清。后来,他定居在陕西华阴。

50岁以后,顾炎武集中精力撰写《日知录》,阐述他的思想和观点。他在日知录中有一句名言是:“天下兴亡,匹失有责。”表明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专心致志

表示思想集中,一心一意。

此典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

奕秋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围棋高手。他的棋构思巧妙,算路精确,在全国都找不到对手。

有很多人都想拜奕秋为师,向他学习棋艺。但奕秋认为围棋是一门高智慧的艺术,一般人学不精,不愿意招过多的学生。他从那些报名的人当中挑选了两名最聪明的孩子,正式把他们招到门下。

奕秋对这两个学生说:“从今天起,你们就跟着我学习围棋。

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力争能超过我的水平。这样,我也就感到欣慰了。”

开始的时候,这两个学生都差不多,进步都非常快,奕秋见了,心中暗暗高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学生的水平却慢慢拉开了距离。

原来,其中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听奕秋讲棋,而另一个学生坐在那儿,看起来虽然也在听,思想却开了小差,脑子里总在想着其它乱七八糟的事情。有时候,他眼睛盯着棋盘,心里却在想:要是有只天鹅飞过来,我就可以拿弓箭去把它射下来。天鹅肉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吃起来一定非常香……他就这样胡思乱想着,老师讲了些什么他根本就不知道。日子一长,他的成绩自然就下降了。奕秋让他同那个认真听讲的同学一起下棋训练,他根本就不是对手,只下了几十步,就输得一塌糊涂。

奕秋看他学习不专心,说了几次也不起作用,就不想再费口舌了,于是就让他回家去了。结果,他什么也没有学到,而他的那位同学后来则成为一名围棋高手,被人们称为“奕秋第二”。

犬牙相错

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原指交界线曲折,后比喻情况复杂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长短。

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传》。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其儿子分封土地,加封爵位,以此来巩固汉朝天下。

汉景帝时,许多刘姓的诸侯因势力一天比一天强大,有的甚至已具备了可与皇权抗衡的军事实力,国家隐藏着的分裂危险渐渐地显露了出来。

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意见,下诏减少诸侯的封地。

这一做法触怒了诸侯的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联合楚王等7个诸侯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叛军后来虽然被消灭了,但却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汉景帝对这次叛乱没有足够的认识,他在立刘彻为太子的同时,又分封其他十三个儿子为王,同时分给他们大片土地。

汉武帝即位后,各诸侯国更加藐视中央,有见识的大臣为了将祸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便上书汉武帝,建议他采用当年晁错的办法,削弱诸侯的实力。

汉武帝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对日益显露的危险有所警觉,准备断然采取措施。

此时,各诸侯国也在密切地注视着中央的动态。当他们探听到中央准备颁布削弱他们势力的诏书时,立即上书进行辩驳,他们在给汉武帝的上书中说:

“我们是至亲骨肉,父王给我们土地,为的是使中央与地方像犬牙交错一样互相援助,以便使汉室江山坚如磐石(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磐石宗也),皇帝不可听信外人的话,而疏远自己的骨肉呀!”

汉武帝没有被诸侯们所蒙蔽,因为“吴楚七国之乱”和自己即位后诸侯的所作所为已使他清醒地认识到,要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就必须削弱诸侯的势力。汉武帝在削弱国内诸侯势力的同时,加强了自己的统治。

王祥卧冰

想尽一切办法以尽孝道。

此典出自晋·干宝《搜神记》。

王祥是西晋时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父亲又取了朱氏为妻,尽管王祥对后母非常孝顺,可朱氏却经常想办法虐待他。

王家院里有棵李树,结的李子又大又甜,非常可口。一年,李子快要熟了,朱氏爱吃李子,担心鸟雀来啄食,叫王祥在院里赶鸟雀。一天夜里,空中突然刮起大风,一会儿,又下起倾盆大雨。不少李子经受不住风吹雨打,一个接一个地落了下来。王祥抱着李树,痛哭失声。朱氏看了不觉感动起来。

一年冬天,朱氏忽然想吃鲜鱼。当时河面上结了厚厚一层冰,渔民无法下网捕鱼。王祥跑了几条街镇,买不到鲜鱼,便拿了渔网和木棒,跑到河旁,准备把冰击开,然后下网。冬天衣服太厚,不便用力,王祥脱去外衣,用力敲冰。冰太厚了,一时很难敲打。他想可利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坚冰。于是,他真的在冰上躺了一会。不久,他又继续起来打冰。他不断地使劲敲击,最后终于在冰上打了一个大窟窿。王祥撒下网去,第一网就捕获了两条金色的大鲤鱼,他连忙把这两条鲤鱼拿回家,孝敬后母。

朱氏终被王祥的孝顺所感动,她终于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王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