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这句话有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是讽刺阴险的人用恶毒的阴谋去杀害爽直的人;另一种意思是说直爽的人没有把事情搞清楚,反而被别人利用。
此典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二》。
春秋时期,阖闾大败楚国回到吴国后,把第一大功归给孙武。孙武不愿做官,坚持要返回家园。伍子胥再三挽留他,他却劝伍子胥,说:“功成不退,将有后患!我不仅是要保全我自己,还想保全你。你还是和我一起离开这个地方吧,免得将来受人家的气。”但伍子胥舍不得离开。于是孙武就独自走了。
阖闾对伍子胥说:“中原诸侯最畏惧的就是楚国,现在我把它打败了,我应该代替晋国当霸主了吧。”伍子胥说:“晋国虽然失了霸主的声威,可是齐国的国君一直想恢复齐桓公的霸业,大王可不要忽视了他。”阖闾不言语,内心打算找个机会再把齐国打败,那么他就可以横行天下了。
齐景公早就觊觎诸侯领袖的地位。这个念头在他脑子里已经转了二十多年。从前楚灵王攻打陈国和蔡国的时候,蔡洧到中原来求救,各国诸侯慑于楚国的威名,都不敢发兵。当时齐景公曾派人到楚国去刺探军情,想了解这个“蛮国”究竟有多大的实力。晏平仲就是当年奉了这个使命到楚国去的人。楚国的君臣听说齐国派遣使臣来访问,有意想给他难堪,藉以夸示楚国的威风。他们知道晏平仲个子矮小,就在城门旁边凿了一个五尺来高的窟窿,叫他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平仲一向擅长言辞,他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要是我到‘狗国’来,就钻狗洞;要是我来访问的是‘人国’,就应当从城门进去。我在这里等一会儿,麻烦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究竟是个什么国?”管城门的人立刻把晏平仲的话告诉了楚灵王。
楚灵王只好叫人打开城门,把他迎接进来。
那些负责招待的人也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讥笑晏平仲,没想到全都给他三言两语驳回去了,他们再也不敢随便开口了。
楚灵王见了晏平仲,开玩笑地跟他说:“难道齐国就没有人了吗?”晏平仲回答说:“这是什么话?只是临淄一个城就挤满了人;如果大家都呵一口气,就能够变成一片云彩;擦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行人们摩肩接踵。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灵王说:“那么既然如此,齐国为什么派遣你来呢?”晏平仲听了这话,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就回答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哪,就派下等人去。我最没出息,所以就被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灵王也只得赔着笑脸。
到了吃饭的时候,武士们拉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过去。楚灵王问他们:“那个囚犯犯了什么罪?是哪儿的人?”武士回答说:“是个强盗,齐国人!”楚灵王转头面向晏平仲,笑嘻嘻地说:“齐国人怎么那么没出息,竟做这种事情?”晏平仲说:“大王您不知道,江南的蜜橘,又大又甜。
然而这种蜜橘种在淮北,就变成了又酸又小的枸橘。为什么蜜橘会变成枸橘呢?因为水土不同嘛!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清清白白地做人,一到了楚国,竟当了强盗,也许就是因为水土的关系吧!”楚国的君臣发现不是晏平仲的对手,大家反而对他尊敬起来了。
晏平仲从楚国回来对齐景公说:“楚国虽然兵强马壮,可是缺乏优秀的人才,咱们没有必要怕他们。主公只要把国家整顿好,爱护百姓就行了。另外有一点就是必须提拔有才干的人,远离小人。”齐景公非常赞成他的观点,可是他把“提拔有才干的人”这句话曲解了。他以为喜爱打架的大力士就是人才,因此他一味提升大力士的职位。
如此一来,晏平仲反而替齐国忧心忡忡了。
有一天,鲁昭公亲自来访问齐国。齐景公一心想叫鲁国背离晋国来归附齐国,因此就特别隆重地招待他。在坐席间,鲁昭公有叔孙舍做相礼(相当于傧相),齐景公有晏平仲做相礼。君臣四人坐在堂上。堂下站着齐景公最宠用的三个大力士。他们站在那儿仿佛示威似的,一副神气十足、得意洋洋的样子,简直是目中无人。晏平仲看在眼里,心里却很不自在。他向来把这种武人当做粗汉看待。可是齐景公把这种粗汉当做优秀的人才,难怪真正的人才不愿意来投靠他。晏平仲早想把这些武人撵走,再举荐真正有才干的人来。正当两位国君喝酒的时候,晏平仲灵机一动,想起了一个办法。他向齐景公禀报,说:“主公种了好几年的那棵桃树,今年结了桃子。我想摘来献给两位君主尝一尝,不知道行不行?”齐景公就要派人去摘。晏平仲说:“让我亲自去看着园丁摘桃吧。”
没过多久,他托着一个木盘进来。盘里摆着六个桃子,红绿的嫩皮里头饱饱满满,好像随时都可能渗出蜜汁来。齐景公问他:“就只有这么几个吗?”他说:“还有几个不太熟,所以就摘了这六个。”齐景公叫晏平仲斟酒行令。晏平仲奉上一个桃子给鲁昭公,一个给齐景公,又斟满了酒,说:“桃大如斗,天下少有;二君吃了,千秋同寿。”两位国君喝了酒,吃着桃子,都说味道很好。齐景公说:“这桃子不容易吃到。叔孙舍大夫的贤明,有目共睹,现在又做了相礼,应当吃个桃子。”叔孙舍说:“下臣不敢当,相国晏平仲协助君侯,才真贤明,国内政治清明,国外诸侯钦佩,功劳不小,这个桃子应当赐给相国。”齐景公说:“你们两个人都有大功,各人赐酒一杯、桃子一个。”两个大臣就只好奉命又吃又喝。晏平仲说:“剩下的两个,我想主公干脆叫臣下都说一说自己的功劳。谁的功劳大,就赏给谁吃。”齐景公叫左右传下去,说:“堂下的侍臣里头,谁如果觉得自己立过大功劳,尽管直截了当说出来,由相国来评定,就赏给他一个桃子,尝尝鲜味。”
在齐景公最宠信的那三个大力士当中,有个叫公孙捷的,抢先往前走了一步,说:“我从前跟着主公到桐山打猎,忽然来了一只老虎,冲着主公扑过来。我连忙过去把那老虎打死,救了主公。就凭这件事我应该可以吃个桃子吧?”晏平仲说:“你救了主公的命,这功劳是够大的啊!”他转身对齐景公说:“请主公赏他一盅酒、一个桃子。”公孙捷赶忙谢恩,一口把酒喝了,把桃子吃了。
另一个大力士叫古冶子,他非常粗鲁地说:“哼!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了不起!我以前跟着主公过黄河的时候,遇见一只老鼋。它忽然就咬住主公的马,把马拖下水里去。我跳下水去跟老鼋拼命,斗了老半天,最后我把老鼋杀死,救出了主公的那匹马。这难道不算是功劳吗?”齐景公接着说:“如果那天没有他呀,我或许早就命丧黄泉了!吃,吃!”晏平仲给他一个桃子,又替他斟了一盅酒。
第三个大力士田开疆,气呼呼地跳上来吵嚷着说:“我曾经奉主公的命令去攻打徐国。我不仅杀了徐国的大将,还俘虏了五百多个敌人,吓得徐国立刻投降,连邻近的郯国(在山东省郯城县)和莒国都归附了咱们。就凭这个功劳也可以吃上桃子吧?”晏平仲说:“像你这样为国出力,帮助主公收服属国,功劳真是非比寻常。打老虎、斩老鼋的功劳怎么能跟你比呢?遗憾的是,桃子都吃完了,赏你一盅酒吧。”齐景公说:“你的功劳最大,可是你说得太迟了。”田开疆气愤而又不服气地说:“打老虎、斩老鼋有什么稀奇?我跑到千里之外,为国争光,反而没吃到,在两位国君跟前丢人现眼,我还有什么脸面站在这儿哪!”这个粗汉拔出宝剑就往脖子上一割。
公孙捷惊跳起来。他说:“我凭着打老虎这么点儿功劳,抢了田开疆的赏,连我自己都觉得脸红。如果我活着,怎么对得起田开疆呢?”说完,他也自杀了。古冶子大声嚷着说:“我们三个人是患难之交,同生同死的拜把兄弟,我一个人活着,太丢人了!”他也自杀了。齐景公每一次都匆忙叫人去阻挡,却都没来得及。
鲁昭公目瞪口呆地愣了许久。他很歉疚地站起来,说:“我听说这三位勇士都是天下闻名的人才,没想到今天竟为了这两个桃子相继自杀了,唉,太可惜啦!连我心里都觉得惴惴不安。”齐景公叹了一口气,默默无语。晏平仲好像没事似的说:“这样的武人虽然有用处,却不是什么优秀的人才。今天死三个,明天就能来三十个。多几个、少几个,都无所谓。
咱们还是喝酒吧。”
飞扬跋扈
“飞扬跋扈”比喻意气举动越出常规,不受约束。现多指蛮横放肆,目中无人。
此典出自《北史·齐高祖纪》:“景(侯景)专制河南(指今甘肃省西南部黄河以南地区)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我国的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士族统治的时代。世家大族特别是皇亲国戚依仗祖先的政治地位和宗族姻亲的党援,享有政治特权,高踞于广大劳动人民之上。对此,一些地方割据势力虽然不敢直接谴责封建皇帝,但对其儿孙们却常常流露出不满情绪。
北魏末年,北魏分成了两个政权,史称东魏、西魏。东魏的军政大权掌握在一个叫高欢的手里。当时,有一个叫侯景的人,是长时间住在河南的一个地方首领。他看不起那些依附皇帝老子的权势作威作福的世子,曾对人说:“如果皇帝在,我的行动不敢有异;如果皇帝不在,我不能与那些不懂世事的皇家小子一起做事。”有一次,高欢的儿子代高欢起草了一份诏书,召侯景进见,侯景不愿意来。后来侯景又听说高欢染病,便集聚了一些军队打算在河南屯兵自固。
高欢的儿子对此闷闷不乐。高欢问儿子:“我虽然身体不好,但看你好像有更大的忧愁,这是什么原因啊?”儿子没有说话。高欢又问:“难道你是害怕侯景背叛?”
儿子点点头说:“是。”高欢说:“侯景专制河南已经十四年了,他常常怀有飞扬跋扈之志,我还可以制服他,他岂能听你的指挥。现在天下未定,你不要为此忧愁。有一些文臣武将还是听指挥的,他们当中有的可以对付侯景,你要对这些人以礼相待,重用他们。”
公元547年,候景因为害怕被高澄所杀,降梁,受封为河南王。第二年,与梁宗室萧德正勾结,举兵叛乱。
钩心斗角
“钩心斗角”,亦作“勾心斗角”,它的本来意思是指宫室建筑的内外结构精巧严整,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
此典出自《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唐代文学家杜牧,26岁中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他生活在晚唐多事之秋,朝廷内外矛盾重重,国家日益衰败。可是,唐代晚期的帝王仍然不思进取,骄奢淫逸,大修宫室。杜牧因此作《阿房宫赋》,假借秦朝的事例以讽刺当代社会。
杜牧写道:“秦朝灭亡六国,统一天下以后,就砍伐蜀中山林,修成了阿房宫。
它覆盖了三百多里的地面,遮蔽了天空和太阳。从骊山开始向北修筑,再往西折,直达咸阳。渭川、樊川的水缓缓而流,一直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游廊如绸带环绕,飞檐像鸟嘴隆起。楼阁各依地势,参差环抱,房心钩连,檐牙如飞龙斗角。盘盘绕绕,曲折回旋,像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相连,巍然耸立着,不知有几千座。”接着杜牧笔锋一转,写道,秦始皇的骄奢淫逸,使天下人敢怒而不敢言。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刘邦一举攻占函谷关,楚霸王项羽的一把大火把阿房宫烧成了一片焦土!
含沙射影
“含沙射影”比喻在暗中攻击或陷害别人,也指影射某人某事。
此典出自唐代白居易《长庆集·读古诗》:“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
江淮间盛产一种非常特别的甲虫,名叫蜮,又有人把它们称作蝈。这种虫常常伤害人,形状很是奇怪,背上有硬壳,头上有角,有翅膀,可以飞到上空,在人的头上施行袭击;它们虽没有眼睛,但耳朵听觉特别灵敏,口中有一横物,形状像弩,可以听到人声便知道人的所在方向和距离,然后用口中所含着的沙当做矢用,向人的影子射击。被蜮射着的人会染到一种毒质而生疮;即使人的身体能够躲避,如果影子被蜮射中,也会生病。
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此典出自《唐语林·补遗》:“崔相沆知贡举,得崔瀣。时榜中同姓,瀣最为沆知。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段话意思是说:唐朝时候,一个叫做崔沆的人,一次,唐僖宗派他去做主考官,结果,他把一个叫崔瀣的人任用了。这两个人都姓崔,而两个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个字。“沆瀣”两字连在一起,正是夜里水气的别名;而崔沆又是崔瀣的主考官,于是,当时有一个叫钱希白的人,在一篇文章中说他俩是“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河清难俟
“河清难俟”比喻希望很难实现。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春秋时,楚、晋两国都很强盛,郑国是一个小国,却处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因此郑国只能采取左右逢迎的政策。有一次郑国公子子国和子耳兴兵攻打蔡国。打了一次胜仗,子国的儿子子产很不以为然,担心楚国会来讨伐(因蔡国是臣属于楚国的)。那年楚庄王果然派他儿子公子贞亲自率兵来攻,郑国的当权者子驷、子国等不知所措,有的主张向楚国投降,有的主张等待晋国来援,子驷说:“我记得周诗中有这几句诗:“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支询多,职竞作罗。谋之多族,民之多还,事滋无成。”意思是:要到黄河水清,人的寿命哪有这么长?既用卜来求人,又向人去问计,做的事已够多了。郑国主持大事的人又多,各持己见;顺从这方的主张;又忽略那方的意见,所以讨论的事情没有任何结果。现在楚兵就要来到,人民的生命处在危急中,不如暂时顺从楚国,让郑国老百姓松口气,不会死在战争里……”最后郑国终于丧权辱国,向楚国投降。
黑白混淆
“黑白混淆”即黑的白的混在一起,分不清楚。比喻颠倒是非。
此典出自《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混’的异体字)淆,清浊同源,天下哗,咸曰财货上流,为朝结饥。”
东汉时,有一个叫杨震的人,字伯起,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杨震为人正直,廉洁奉公,声望很高,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关西孔子”。在杨震当荆州刺史的时候,曾推荐过一个叫王密的人做了昌邑县令。一次,杨震路过昌邑,王密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将十斤黄金献给杨震。
杨震不但没接受,还批评了王密一顿。
当时,汉安帝(刘祜)的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住宅,耗费了巨大的资财。对此,杨震非常痛恨,于是上疏给安帝,揭露了这些人的罪恶。在其中的一封奏疏中,杨震写到:“如今白黑混淆,清浊不分,人们议论纷纷,都在指责朝内朝外贪污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