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孩子一生的60位古代伟人
10570800000036

第36章 陆羽

陆羽(公元733年—公元804年),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字鸿渐,号“竟陵子”、“东园先生”、“东冈子”等。

竟陵城外有个小湖,湖中有块小洲与湖岸相连,洲上有一座龙盖寺。这座古寺里住着一位法号叫做“智积”的老住持。

有一天,天刚蒙蒙亮,智积老和尚起床后到湖边的竹林里去练功,发现路边的草地上有个包裹,他走近打开一看,里面是个男婴,粉扑扑的小脸蛋,微睁着一双湿润润的小眼睛,智积和尚抱起这个可怜的被人遗弃的孩子,决定带回寺里抚养。他给这个孩子起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叫陆羽,希望他有朝一日能一飞冲天,出人头地。

斗转星移,一晃几年过去了,陆羽渐渐长大了。寺庙里的事情很多,小陆羽成了一个非常能干的小杂役,每天忙着烧茶、洗碗、扫地、抹桌子、放牛、砍柴、挑水,从早忙到晚,别说是进学堂读书了,就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非常辛苦。

但是天性好奇的陆羽和别的孩子一样,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看到别的孩子背着书包走进学堂,不禁心驰神往起来。可是他哪里有时间啊,再说要读书、写字,又去哪里弄纸笔和书本呢?想到这些,陆羽便动起来了脑筋。有一天午后,他照例去湖边放牛。当他坐在湖边的竹林里,心里还在为没有纸笔写字的事情发愁、苦恼的时候,他顺手拾起身边的一根细竹管在地上划了起来。这本来是个下意识的动作,可是给了他一点启示,划着划着,陆羽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他想:没有笔,这满地的竹管不是可以代替吗?没有纸,脚下的大地不就是纸吗?以后,他从别的孩子那里借来书本,以竹管当笔,大地当纸,利用每天下午放牛的时间,在湖边认真的一边读一边写,直至太阳落山。回去的路上,他骑在牛背上,手里仍拿着那个竹管,又在牛背上轻轻地写起来……就这样,日积月累,陆羽认识了很多字,读了很多书。

陆羽长大成人以后,走出庙门到外地闯天下,他先跟江湖艺人学戏,后经别人帮助又读了许多书。

陆羽对茶叶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钻研茶叶生产技术,他不辞劳苦地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四处云游,深入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在各主要产茶区进行调查研究,并将游历考察时的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这无形中丰富了茶叶知识与技能,更是他日后撰写《茶经》的主要依据。他走遍了三十一个州,向种茶的农民和制茶的师傅请教学习,经过他们指点和自己的钻研,他不仅悟透了茶道,而且对茶叶的产地、炒制茶叶的方法、火候以及煮茶的水质温度等都有十分细致和透彻的研究。

陆羽写成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对茶的源流、饮法及茶具的使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可以说《茶经》是一部历史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关于茶的专著。全书共3卷,分为10篇,约7000余字。别看它的字数不过一万,但它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言简意赅地论述了茶的起源、茶树的性状特征、茶树的生长环境、茶树的栽培利用、茶树的品种鉴定;煮茶工序和水质品位;饮茶器皿、饮茶风俗,以及茶叶的优劣等。史书上称,由于《茶经》的出现,“天下饮茶之风更盛”。这话虽有夸张,但《茶经》在茶的发展和传播上,的确起了重要的作用。《茶经》问世以后,便不胫而走,人们争相传诵。在日本,陆羽被称作“中国的茶祖”。日本认为,陆羽同日本的茶道有着很深的渊源。

《茶经》一书嘉惠了后人,后人也没有忘记陆羽的功绩。公元804年,陆羽在浙江湖州逝世,从此,人们便奉他为神。据记,唐朝的茶馆都把陆羽的陶制塑像摆供在茶炉上,求他保佑茶水清香、茶馆生意兴隆。陆羽因此也被后人称为“茶圣”。

关于陆羽,民间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非常喜欢品茶,所以常常请一些善于品茶的人士来到宫中。有一次,陆羽的一位师父积公和尚也被召到宫中。宫中的煎茶能手用上等的好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品尝。积公饮了一口,皱了皱眉头,便再也不去尝第二口了。皇帝问他为什么不再饮茶,积公说:“我所喝的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得淡而无味了。”

皇帝听罢,觉得不可思议,将积公和尚的话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找到了他,并把他召到宫中。皇帝见陆羽虽然相貌普通但出言不凡,言语中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对他十分欣赏,当即命他煎茶。陆羽立即将带来的清明前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煎煮,献给皇帝。陆羽煎的茶果然清香扑鼻,茶味鲜醇,清汤绿叶,真是与众不同。皇帝喝过后觉得神清气爽,连连夸赞。随即皇帝又命他再煎一盏,煎好后让宫女送到书房给积公品尝。积公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连叫好茶,于是一饮而尽。积公和尚放下茶碗后,走出书房,寻找陆羽,皇帝忙问:“你怎么知道陆羽来了呢?”积公答道:“我刚才饮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来,这么好的味道独一无二,也无人能及,所以我说一定是他也来到了宫中。”众人无不惊讶,拍手叫绝。

陆羽不但是煎茶、品茶专家,同时也是品泉、评泉的高手。

湖州刺史李季卿久闻陆羽对茶有独到的研究,有一天邀请陆羽到衙府里品茶。席间,李季卿问陆羽:“煮茶用什么水最好?”

陆羽说:“用山泉水最好。”

李季卿又问:“那天下的名泉以何处最好?”

陆羽说:“扬子江上的南零水。”

李季卿说:“陆羽先生对茶有研究,这早已是天下尽人皆知的事。现在,扬子南零这天下煮茶的第一好水又近在眼前,而今天我与先生有幸相遇,我马上就派人去南零取水,请先生为我煮茶,不知意下如何?”

陆羽笑着说:“既然大人如此看重我煮的茶,那我就不客气了。您派人去取水吧!”

李季卿见陆羽答应了为他煮茶,很高兴,忙吩咐手下军士带着水桶驾着小船到南零去取水。这边,陆羽准备好了煮茶工具,只等南零水一到,就开煮。

不久,水取回来了。陆羽低头往水桶里看了看,用勺子舀了点水并扬了扬,对取水的军士说:“你取的这水虽然是江水,但却不是正宗的南零水,它好像是岸边的江水。”

军士狡辩说:“我划着船去的南零,见到我的人,不下一百,我怎么敢弄虚作假?”

陆羽没说什么,把桶里的水倒去了一半,又用勺舀了些水扬了扬说:“从这往下才是南零水。”

军士听了这话,大吃一惊,忙磕头谢罪说:“先生说的没错,是我不对。我从南零取水回来,到岸边时,发现桶里的水晃荡出了一半。我怕刺史大人责备我取的水太少,就舀了点岸边的水来凑数。没想到先生一眼就看了出来。”

刺史李季卿在旁边听了陆羽和军士的对话,见陆羽辨水如神,十分惊奇,赞叹陆羽说:“先生鉴别水的能力真神!‘茶圣’之誉,当之无愧!”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但在封建时代像茶学、茶艺这类学问,只是被认为难入正统的“杂学”。陆羽与其他士人一样,对传统的中国儒家学说十分熟悉并悉心钻研,深有造诣。但他又不像一般文人那样拘泥于儒家学说,他将深刻的学术原理溶于茶中,从而创造了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