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约公元376年前后在世),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古代有名的女才子、女诗人。她从小便有过人的文才和口才,七岁时便赢得了“咏絮才女”的美名。
谢家是东晋时期的望族。谢安是当朝宰相,谢石任都督,谢玄任广陵相。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安的侄女。她生长在这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表现出超人的才情。
谢安文才武略盖世,乃是东晋第一号栋梁之臣。他平日里就十分关心后辈的成长,希望子侄们能一个个地茁壮成长,成为知书达理、学识渊博的人才,将来好为国家效力,所以经常过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而且要求也十分严格。
有一天,天气比较寒冷,家人都围坐在暖炉边取暖谈笑,唯独年仅七岁的谢道韫端坐在书房里。谢安看到侄女道韫一边搓着冻红的小手一边聚精会神地读书,连自己什么时候过来都不知道。见此情景,谢安惊讶地问:“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不去烤火呢?”谢道韫答道:“叔父不是经常教导我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是治学之道,读书人不应该怕苦的。”谢安听后满意得哈哈大笑。
谢安看到小道韫捧着《毛诗》在读,便想考一考她:“孩子,这本书你都读过哪些文章了?你能把它们背下来吗?”小道韫忽闪着伶俐的大眼睛,不慌不忙地说:“能。”她一口气背出了十多首诗,而且十分流利。谢安笑了笑,慈爱地摸摸道韫的头顶,又问:“那你说说看,《毛诗》一书里,你最喜欢哪些诗句?”谢道韫想了想,说:“我最喜欢的诗句是‘去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听了,拍着巴掌连声称赞:“很好,很好。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就能有这么高的欣赏能力。这也说明你对《毛诗》的学习,不是肤浅潦草、囫囵吞枣,而是用心去读去理解的,而且领会很深。真是个小才女啊!”
这年冬天,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起来,人们都穿上了御寒的棉衣。快到春节的时候,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远处的山峦变成白茫茫的,广袤的田野被白色覆盖了,街道上庭院里都积满了厚厚的白雪,银装素裹,分外美丽。古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人们看到雪下得越大心里就越高兴。谢安带着侄儿侄女一起外出赏雪,清冷的空气中,他们为大自然的壮丽美景陶醉了。孩子们在雪地里追逐嬉戏,谢安却在草亭里举杯独酌,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出神。
谢道韫和哥哥谢朗嬉笑着从雪地里跑进草亭,借着炉火取暖。他们已经玩累了,小脸蛋冻得红扑扑的。谢安看着他们兴致很高,周围又有这么赏心悦目的雪景,便打算趁机考一考他们学习诗文的程度。谢安说:“赏雪是个高雅的活动。我们不光要用眼睛去观赏美景奇观,还应该用优雅的诗词赞诵,才能把兴致尽情地抒发出来呢。”
八岁的谢朗眨着调皮的眼睛说:“叔叔你一定想好诗句了,才来考我们的,对不对?”
谢道韫摇晃着扎着两个小发髻的小脑瓜,拍着手笑着接过了话:“那咱们和叔叔比一比,怎么样?”
谢安十分高兴,端起酒杯笑眯眯地说:“好!等叔叔饮下这一杯酒,再作好诗给你们看。”
谢安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只见叔叔用手拂去胡须上沾着的酒滴,站立起身子,凝望着漫天飞舞的白雪,用手向漫天大雪一挥,口中吟出了一句:“白雪纷纷何所似?”他就说了这么一句就不往下说了,他是在问孩子们:你们看,这正在下着的大雪,纷纷扬扬飘洒而下,像什么呢?
谢朗不假思索地抢着吟了一句诗:“撒盐空中差可拟。”意思是说:“我觉得下雪就像从天上往下撒盐粒一样。”说完后他得意地看着叔叔,想得到他的表扬。谢安轻轻地摇了摇头,说:“不好,不好。盐粒的分量重,撒向天空如何能飘飞起来,又怎么能够表现出白雪的轻盈呢?”几句话说得谢朗脸上红红的。他也觉得叔叔说得很对,可是自己怎么也想不出更好的比喻了,只得默不作声地盯着翻飞的雪花出神。
谢道韫也觉得哥哥的比喻欠妥,她看着飘舞的雪花,顿时想起了夏初风吹柳枝,柳絮翻飞的情景,柳絮为白色,其分量又轻,飘起来好似雪花,便轻轻吟咏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不如把这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比作春天的柳絮,随风而起,四处飞舞。
谢安大为惊奇,立即拍手叫好。他说:“妙极了,小道韫的比喻太形象了。真是恰到好处。”谢朗也说:“妹妹的诗句不错,比喻得比我强多了。”谢安说:“你知道它强在什么地方吗?第一,春天里柳絮到处飞舞,白茫茫一片,跟雪花的颜色很相像。第二,柳絮本身就很轻,飞的时候忽上忽下,即左即右,舞的姿态和雪花差不多,从重量和颜色上相比,没有别的比它更合适了。”
七岁的谢道韫咏雪的奇巧,被人们公认为天才。从此,她便有了一个“咏絮才女”的美名。后来人们对有作为有才华的女子,也都喜欢用“咏絮才女”来称道。
灵光一闪的背后是刻苦的学习和积累,正是有了平时的积淀,才会厚积薄发。小小的谢道韫尚且懂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道理,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努力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