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一个聪明的懒人
10567500000009

第9章 聪明的懒人之简约生活

聪明的懒人不和常人一样,他们不懂得贪,是因为懂得还有明天。有些事留给明天,表示明天你还活着;有些责任留给明年,表示明年你还活着。这样的思想并非一般意义的懒,而是决定聪明人的做法!

不做完美主义:美好生活源自简约

简单,是一种超越了身体的精神享受。“简单些,简单些,再简单些。”美国大思想家亨利·大卫·梭罗在经历了一段原始、自然而简单的生活之后写道,“我说让你们的事像一、二、三那么简单,而不是一百、一千。”否则,你得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无尽的困惑。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不难寻觅简单的踪迹。圣人孔夫子就在《论语》中这样记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箪食瓢饮,可谓清苦;人在陋巷,也与富贵无关。早在几千年前,这样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方式就被圣人所向往。

其实,简单不代表贫乏,更不代表没有内容,相反简单是追求生活的精粹。道理讲起来似乎非常浅显,但红尘滚滚的世间,又有几人能参悟得透,又有几个人可以过上这样看似简单的生活?

简化你的心灵

拥有一颗简单的心,不追求完美,这些观念似乎与现代人的追求有些格格不入,但这却是聪明懒人的追求,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建立在独立人格之上的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境界。

心灵简单不等同于头脑匮乏,而是让我们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丝闲暇,从复杂迷离的社会中选择一份超脱,是我们能够在璀璨的星空下感动泪流的质朴。让我们对自己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然后心平气和地从一大堆琐事中理出头绪。

我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然而人却越来越不简单,就连朴实的农民也发出赶超城市富人的口号,于是烦恼也随之而来。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人们在灰暗的钢筋丛林中穿行,在追逐名利的路途上迷失。面对金钱和名利,人们互相猜疑,斤斤计较,背离了友情,疏远了亲情,甚至忽视了家庭。许多人终其一生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却从未因海边日出的壮丽而心胸豁然。

悲哀的人们确实该清醒了,你的生活目标不仅仅是许多许多的钱,很大很大的房子。日本良宽禅师曾这样说:“生涯懒立身,腾腾任天真。囊中三升米,炉边一束薪。谁问迷悟迹,何知名利尘。夜雨草庵里,双脚等闲伸。”诗人一生居于草庵,却心无挂碍,他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告诉人们:袋里有米,炉中有柴,这就够了。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人生在世,各有活法,就让简单的人去享受幸福吧。

聪明的懒人便是心灵简单的人,他们抓住生活的核心,过着一种高效率的生活,不为生活烦琐刻板的一面所禁锢。心灵简单不是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而是分清主次,一针见血地深入实质,精益求精。从某种意义上讲,做简单的人就是善于从主体上把握事物的脉络。

心灵简单的人不虚伪,不自欺欺人,不故做高深,不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作茧自缚。这就需要真诚,需要坦率,需要求实,需要勇气,需要不断舍弃那些心灵的累赘和种种执迷,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以一种博大的心胸去容纳一切。

心灵简单的人不是变得幼稚,更不是一种退化,而是在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对生命作更高层次的回归。做简单的人并不是要我们头脑简单,不做思考,而是要我们洗净心灵的积垢,保持心灵的简约与宁静,不为纷繁所扰。心灵简单的人不一定是旁征博引的哲人,但却是一个洞悉世界的智者,那些熟稔自然、超然顿悟的大师往往是有一颗简单纯朴之心的人。

心灵简单的人是一种无所失落的选择,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简单有时就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所说得那样不可思议。

做心灵简单的人其实并不简单。

简单的才是快乐的

聪明的懒人认为,简单生活的意义在于活得有价值,说自己想说的话,想自己想的事,走自己喜欢的路,不在乎别人如何看。生活劳累的人,一小半源于生活本身,一大半源于物质上的攀比,无法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或许有人看后会惊奇地问:“快乐原来如此简单?”对,没错,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关于幸福的定义。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曾在自己的小说里这样理解幸福:“幸福就是与一个简单的人一起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我们相亲相爱,彼此是对方心中最在乎的人。双方都有自己的事业,白天都在自己上班的地方忙碌。傍晚,我们回到位于郊区的小家,共同分享家的温馨。周六日我们一起去郊游或者到菜市场上与菜贩子讨价还价,准备晚餐。老了以后,大家一起在家下下棋,看看报,早晨一起去晨练,一起和孩子们聊天……”

多么幸福的生活啊!云淡风轻,如淡淡的茶,品而知其味;没有牵愁动恨,也不需要海誓山盟。生活正因为平淡,所以才真实。那些海枯石烂、惊天动地、煽情催泪的爱情故事只会出现在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当中。既然是虚拟的东西,本身就与现实生活无关。快乐并不复杂,关键看你怎么对待。

大凡思想复杂的人,是没法活得轻松的;贪名好利的人,心灵是不会自由的。钩心斗角使人心情沉重,物质的劳役则剥夺心灵的洒脱无羁。聪明的懒人活得简单自由,少了许多东西,也就少了许多忙碌;少了物质之累,自然也就少了心灵之累。

在美国政治思想史上,梭罗是一位独特的懒人。他的思想如同他简单而又独特的生活方式一样,在大多数时间中都处于隐遁状态。梭罗对个人自由近乎迷狂的追求,他对社会生活、对国家政治特有的视角以及由此所采取的个人行为,成为美国自由传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37年梭罗哈佛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像他的同窗那样去寻奔前程或是疯狂地挣钱,而是独自回到了家乡康科德,在一所私立学校任职。1845年初春的一天,梭罗借来一把斧子,走进康科德附近瓦尔登湖畔的森林,砍伐木材,开始营造自己的林中小屋,经过四个月愉悦的劳动,花费了总共28.125美元,一间别致的小屋建好了(当时在当地一间最普通的房屋起码要花费800美元)。

在一个清风拂面的夏日,他搬进了这间小屋,对于梭罗来说,一种新生活开始了!在这里懒惰的他割断了与社会之间大部分无谓的“尘缘”——用0.27美元维持一周的生活费用,在一年中以6个星期的时间,赚取一年的花销,剩余的46个星期,则做他喜欢的事情。总之他以他的行动将圣经上的古训颠倒了过来,他说人在一个星期中应该用一天时间工作,其余六天干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

他漫步、观察、阅读、写作、沉思,全然出于自我的喜好,无任何社会的所迫。而更重要的是,梭罗在大自然的漫游中,在与大自然如此贴近的生活中,体味到人与自然万物及内蕴神秘精神的和谐,与自然水乳交融之中感悟到生命的本意,并从中获得了一种生命升华的体验:“最接近万物乃是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它使我们有了思想,“我们可以在清醒的状态下,欣喜若狂,只要我们心灵有意识的努力,我们就可以高高地超乎任何行为及后果之上,一切好事坏事,就像奔流一样,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并不完全是纠缠不清在大自然之内的,我们可以是急流中一片浮木,也可以是从空中望着下面的因陀罗。”

为此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他是用这样热情洋溢的笔调来描写他的林中生活和感受的:“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同样地简单,也许我可以说,同样地纯洁无瑕。我向曙光顶礼,忠诚如同希腊人,我起身很早,在湖中洗涤,这是一个宗教意义的运动,我所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在最早的黎明中,我坐着,门窗大开,一只看不到也想象不到的蚊虫在我的房中飞,它那微弱的吟声都能感动我,就像我听到了宣扬美名的金属喇叭声。这是荷马的一首安魂曲,空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得赛》歌唱着它的愤怒和漂泊,此中大有宇宙本体之感,宣告着世界的无穷精力与生生不息……”总之,在抛弃尘世,探求与自然接近的体验中,梭罗向我们展示了他快乐并幸福地生活着。

后来他提出了一条著名的格言:“简单些,简单些,再简单些!”

如今的繁华,使得我们早已对简单懒散的生活陌生了,反而为了票子、车子、房子等拼命,这难道就是世人所说的“活得好”吗?如果等到年老后才明白这一切是虚幻的,岂不是太残忍了?当然,每个人的生活标准不一样,也不好说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幸福的。不过聪明的懒人还是倡导简单,因为简单会使精神有一种高尚感,心灵有一种净化感,灵魂有一种安详感,身心有一种健康感。

以下是其他媒体上现代白领对简单生活的看法:

张先生,45岁,四川人,某银行副行长

我是个喜欢追求简单生活的人,我对简单生活的理解有真简单和假简单之分。乡下人,他们的生活就是真简单;而有些城里有钱人过腻了好生活,到乡下去体验一下,就是假简单。他们的房子外面是原生态的东西,但可能家里还是豪华无比,还是有香车美女相伴。他们的这种生活只能算是一种作秀,一种可以被炒作的时尚潮流。

我认为,简单生活应该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只讲物质上的东西。我的简单生活就是上午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更多时间喜欢和家人一起做个麻辣鱼或是其他美味,然后泡一壶茶,打开体育频道看看足球比赛,或者上网和朋友聊聊生活,最后才是静心想想明天的工作。其实我的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简单。

王小姐,24岁,公务员

有人说简单就是把电视、电脑、电话等现代设施全部抛弃,我不敢苟同,我觉得那完全没有必要,世界很精彩,电视和网络都可以传达出对我们有益的信息,关键是自己的心灵要做一种取舍,要很清醒,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有用的东西就去汲取,而没有必要完全排斥。

我所理解的简单生活,就是保持一种自由的心态,不给自己的物质生活带来过多负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同时只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被这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年代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为太多的事物所诱惑,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想要,这样的生活就无法简单起来。

……

以上的说法,聪明的懒人都赞成,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简单的,并非说别人每天吃咸菜萝卜看上去幸福,自己也就跟着来;别人腰缠万贯,生猛海鲜觉得生活有味道,自己也这样做。其实简单生活只是一个概念,并非定得很死,任何刻意的生活,都是没有乐趣的。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幸福、最简单的,就好像一条小金鱼为什么可以在鱼缸里活得好一样,就是因为这个鱼缸的大小适合小金鱼的生存,人也一样,要找适合自己生存的“鱼缸”。

享受平凡:平淡之中为生活喝彩

平平淡淡才是真。虽然平凡的生活有一点索然,却贯穿着许多人生命的始终。而聪明的懒人从平淡的生活中领悟到一种朴实的心态。正是这种领悟,决定平凡不等同于平庸,它代表着一种抛却虚荣和浮华的心态。它不骄傲,不张扬;平凡的懒人,可以从容地平衡事物的两极。

平凡更是一种质朴的境界,它确实来自于一种超越。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事物是一种超越,能平静细腻地品味挫折与成功也是一种超越。走过了超越,才懂得平凡,人才有了体验每一件生活小事中蕴藉着的幸福的心境。

清代大文豪金圣叹是一位非常喜欢平凡的懒人,也是一位处处都能从平凡中得到快乐的聪明人。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共住,屋外下了十天雨,对坐无聊,他便和朋友一件件地说平凡生活中的趣事,一共列出了三十多件“不亦快哉”的事。比如:夏七月,天气闷热难当,汗流浃背。正寻思如何时,雷雨大作,“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独坐屋中,正为鼠耗烦恼,突然出现一猫,疾趋如风,除去了老鼠——不亦快哉!上街见两个酸秀才争吵,又满口“之乎者也”,让人烦恼。这时来一壮夫,振威一喝,争吵立刻化解——不亦快哉!夏天早起,见有人在松棚下锯大竹做桶用——不亦快哉!冬夜饮酒,觉得天转冷,推窗一看,雪大如手——不亦快哉!推窗放蜂去——不亦快哉!还债毕——不亦快哉!读唐人传奇《虬髯客传》(一部侠客小说)——不亦快哉!

在金圣叹眼里,平凡的生活到处充满着快乐。虽然他的“快哉”是一种断想偶思式的,不大连续,但又不难看出其中的一根主线——快感均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场景,他以一种悠闲自得的心情观赏着春花秋月,体味着生活的每一丝细微的波澜、每一阵触动心灵的颤抖,并从中去感悟快乐。

幸福,是平凡的。惊天动地注定不能带来永久的幸福,谁不食人间烟火,顶天立地的人也有累的时候,没错,平凡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是普通的。

珍惜单纯: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

飞机上,空中小姐问一个小女孩说:“为什么飞机飞这么高,也不会撞到星星?”小女孩回答说:“我知道,因为星星会‘闪’啊!”当时旁边一位因为飞机晚点而愁眉不展的中年男子听完这个笑话,竟然会心地一笑。聪明的懒人看来,如果每个人无论在何时、在何地,都能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忧愁和烦恼了!

聪明的懒人便拥有这样一颗美丽的心灵。童心既是真善美的容器,也是真善美本身,更是活得好的一颗心。在钩心斗角、诚信严重缺失的商品社会,童心最难得,也最可贵。这里所说的童心、童趣,是完全真实的未加雕琢的童心,而不是一张经过化妆的“娃娃脸”;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完全纯粹的童趣,而不是一副故意用叠字扮成的“少儿腔”。不管你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如日中天的中年,还是夕阳迟暮的老年,只要保持一颗善良、纯朴、简单的童心,为自己创造一片宁静纯洁的心灵空间,让孩子的童真感染你、同化你、改造你,就能延缓你心的苍老,你的人生就会有无尽的欢声和笑语!

我国著名的书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说:一个人,活得单纯不容易,活得像孩子一样就更不容易。他说孩子就是他生活和创作的老师。

在国民党打进上海时,丰先生领着一家人在城里逃难。枪炮轰鸣中,他们先是逃到了妇孺救济会,觉得不安全,又逃到了沪江大学。历经两天,平安回家。后来,丰先生随意问4岁小儿瞻瞻:最喜欢什么?不想孩子爽直地回答:逃难!为啥呢?因为可以坐汽车、采花、卧草、在黄浦江边看大轮船……这些活动,在孩子们眼里,不正等于郊游吗?若让大人也像孩子一样轻松地欣赏这一切,非是大预言家不可,能料定前路并无险阻才能冷静对待逃难。谁也不是预言家,可是丰先生却能从这平凡的日常琐事中体会到:至少,再到逃难时,在没有确证有危险要降临的时候,可以不那么凄惶度日。

丰先生闲时看着儿女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常做这样的痴想:“小孩子长到十岁左右,若无病痛地死去,那么岂不是完成了一次极有意义和价值又充满幸福和欢乐的人生吗?”他当然不是在诅咒儿女。浮世颠倒,人生困顿,他是在用最决绝的方式,在想象中,为儿女们留住“童年的天堂”。

丰先生曾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我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或者有人笑我故意向未炼的孩子们的空想世界中找求荒唐者的乌托邦,以为逃避现实之所,但我也可笑他们的屈服于现实,忘却人类的本性。

丰先生的一生就像天上飘过的一道微风那样平淡而又朴实,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美丽的人生吗?今天,年轻人初涉世,常会困惑:是以单纯面对社会复杂,还是也将自己变得复杂起来,去迎合这个社会,去追寻这个社会?对此纠缠不休的人,大多就应该过丰子恺式的生活;而那些很快不再作如此思忖的人,却早已投身尘流,物欲满怀,尔虞我诈,捞金劫银去了。清贫、洁白、朴素、简单,这也许听起来有点不合时宜,但最终的生活会让你相信,平静的日子、纯净的心、简单的心情一样可以为聪明的懒人创造丰盈快乐的人生。

诚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人们之间很难再有真诚地交流和倾诉。取而代之的却是猜疑和嫉妒。在成年人的眼中,再没有静谧纯洁的海洋,海水被人类制造的无法处理的污秽染的浑浊晦暗。人与人之间变得纷乱而阴冷。我们无法在现实的世界里解读艰涩、剖析人性,如同《海底总动员》里胆小的Marlin一样,成熟的记忆里有太多丑恶,于是封闭心灵,永远对模糊的阴影心存戒意,不再相信互助,甚至不敢向陌生人问路……

看完了《海底总动员》之后,Dory令人印象深刻。因为Dory懒得记忆过去,自己一分钟前说的话都记不住,所以下一分钟永远是美好的,因为她的记忆里不存在恐惧。我不知道,Dory是不是让你想到童年?那是我们可以在半分钟里从号啕大哭到破涕为笑的年龄,那是昨天拳脚相加的死敌今天就可以扎堆儿玩耍的年龄,那是动机永远单纯、行动永远幼稚、理想永远完美得不切实际的年龄。看到Dory在鲨鱼的利齿前逗趣、在水母剧毒的触须间嬉闹、被吞食到鲸鱼的腹腔中依然自顾自地念她的“鲸语”,许多观众笑了,那笑声里绝对没有丝毫讥讽嘲笑的意思——那是人们在向自己的童年微笑,向那个即使在黑暗的深渊里也充满阳光的声音致敬。

让我们找回童心,并不是要我们重新变得轻率和迷糊。放弃了敌意,是温暖;敞开了心扉,是关怀;忘记了伤害,是友爱。Marlin与Dory的旅程,恰如一个成年人与他的童心做伴,从排斥、指责、冲突到相依共鸣、难以割舍。蓝色的大海并非乐土,但找回童心的Marlin,也就找回了Nemo、找回了爱、找回了一切……在伴随着银幕上的精灵们一同欢笑欷歔了一百分钟后,寻回的童真是如此的明朗温馨,以至于观众们竟流连于被灯光照亮的银幕前不肯离去,生恐惊扰了这难得一觅的心灵洗礼。

成人的世界充满了烦恼,如果我们没有童年和那童年美丽的故事,我们的生命中就缺失了最单纯、最透明的快乐。找回童心,重新漫步童心世界,它就是一个让你重新透明、永葆幸福的地方!

远离喧嚣:积极拥抱安静的时间

“我喜欢钱,因为它帮我解决了生存问题;我恨钱,因为它夺走了我的平静生活。如果我可以重新选择生活的话,我愿意,愿意拿出一半甚至全部家产换取一种平静而又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大富豪所说过的话。很多人听后都很疑惑,为什么有钱人过惯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后才突然想起了过平静的生活?为什么生在平静、感受幸福之中的人们却想过香车宝马、一掷千金的荣华富贵的生活?这或许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甜”、“一山看着一山高”的心理。对那些志在成功的人来说,安静的时间也许是人生最重要的时间。许多人之所以会忽略心灵的声音,注意不到自己的真实感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太过忙碌了,而大脑里又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琐碎和想法,“灵感”进不来。所有愿意活得好的人们,从现在开始不妨试着远离喧嚣,充分享受一下平静给我们带来的新感觉。

平静的才是真实的

北京晚报曾经刊登一则报道,《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公布的“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近80%的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

此次调查的数据来自2004年10月对全国7个大中城市、7个小城镇及8个农村地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幸福感与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有钱不等于幸福,财富仅仅是带来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之一。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居民会感觉到“平静而满足”,这种心情是众多情绪反应中的主流,并且持有这一心情的群体比例比2003年增加了6%。

由此看来,生活在相对闭塞的小城镇,反而更容易获得幸福和快乐。许多人在尝遍了辛苦工作的痛苦之后,才知道平静生活才是自己追求的终点。下面这封信,是一位生活在海边城市的青年人写给在大都市工作的同学的邮件,读了它,我们才能知道平静的生活是多么地宝贵、多么地幸福,希望它也能让你从中得到平静的感悟。

很久不见,还好吧?还是那么忙吗?别把我这个哥儿们忘了啊!下面讲讲我的生活吧!

我现在生活在美丽的大连,娶了个不算漂亮,但还体贴的妻子,刚生下一个宝宝,胖乎乎的非常可爱。嘿嘿!有机会到我这儿玩。虽然房子只有70平方米,但它在一个较安静的海边,已经足够我们住的了;不贵,且是风景宜人,空气清新;离我和妻子的单位都特别近,免去了上下班挤车赶时间之苦,省了若干交通费,还省了每天两小时浪费在路上的时间。早上起来,我们慢悠悠地做早点,然后出去散个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做个简单的运动,妻子再化个精致的妆。然后两个人一起手牵手去上班。老兄,羡慕吧!

我们的工作很平常,工资不高也不低,足以应付日常所需,还能少有节余。我们都不是很贪心的人,只要衣食无忧就可以了。豪宅、名车、皮草、钻石,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只有平静的生活才是我们追寻的。对于工作,我们没有什么野心,尽自己的努力去做,无愧于心就好。我觉得我们很难赚到亿万家产,也难以平步青云,我们天资有限,又不肯为了工作牺牲健康,更不想采取非常手段,于是我们早早得选择了平静。

我们并非胸无大志,我们最大的志向就是热爱生活。偶尔跟几个要好的朋友小聚一下,浅酌几杯,畅谈一回,就是人生最大乐事了。春天,一家人到美丽的广场或者花园去散散步,放放风筝;夏天到海里游游泳,玩个沙滩排球什么的;秋天徒步走走滨海路,爬爬大黑山;冬天待在家里看看书,吃吃火锅。这就是我们的平静生活。那些浮华和喧嚣,那些“现代”的娱乐方式,不是我们所喜爱和追求的。

我们不追求名牌,适合就是最好的;不追求吃什么“果子狸”类的东西,吃得舒服就OK;不喜欢跟别人攀比,只要有平静的生活就比什么都好。我们想要的是舒服、自然、真实。我们的生活是平淡又快乐的。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一辈子一直这样安静地过下去,到了七老八十还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一起牵着手,到海边去看日出。

人世间有太多的纷扰,太多的诱惑。想坚持自己的主张,过自己的生活,很难。因为难,才更觉得珍贵。我们会努力坚持下去。

我们不羡慕别人的豪华,也不贬低别人的清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都有自己的快乐。

还是那句老话,有时间来找我玩,“世上的金钱太多了”,最重要的是你,因为在你的生命里,你是主宰者,不是奴隶。

……

看完这封来信,你是否明白了平静的可贵、真实?聪明的懒人要做主宰自己命运的神,失去了自我,那么世界对你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票子、车子、房子?人,就这一辈子,如果你自己都对不起自己,那么谁还能代替你?你喜欢怎么生活,是该考虑的时候了。

主动拥抱安静的时间

聪明的懒人说:“宁静是一种境界,宁静不声不响,却具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它最大的好处是超然。”也有人对此说法不以为然,认为在人生的舞台上,要想宁静地生活,那是书呆子的呓语。人口越来越稠密;车流、人流不停息,风云骤起;闹声车声麻将声,声声入耳;歌厅舞厅宴会厅,厅厅都有吸引力;熙熙攘攘,哪找宁静芳草地?

的确,当今世界是热闹非凡的,这已经是一个让神都叹息的事实。大家成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当中,人欲汹汹,钱欲滚滚,在物质异化了的世界波涛中行船,自然烦恼频生,不绝于心。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学业的长进和事业的成功,而且活得很累。

当然,你若想从世间找到“绝静”的桃花源,那简直是痴心妄想。正如莎士比亚所讲:“世界大舞台,人类是俳优。”然而,我们又不能成为喧嚣的俘虏,不能成为轻薄的浮躁者,否则,将会虚度一生。虽然现代人想了不少办法,如旅游、度假、休闲,到公园去,到保护区去,但也只是熄灭一时心火,吐纳一时清新,只治标不治本。如何在闹中取静,于嘈杂中真正做到“心静自然凉”呢?

1.我们要学会自我静心。人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心真是如古诗所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心平即是持戒。因为心平了自然可明心见性、言行有度。

有人耐不住寂寞,白天忙得要死,晚上也不愿独处歇心,上酒吧、去卡拉OK、桑拿、按摩,还美其名曰:放松。殊不知这叫火中取栗。即便我们不可能像古人那样“独钓寒江雪”,“采菊冬篱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但我们完全可以像鲁迅先生一样,“破帽遮颜过闹市”,“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2.依戒而止。意思是说让七情六欲得到平衡。社会上许多人误以为“清心寡欲”只是佛门之事,是近乎残忍的贬义词,其实,在西方社会,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接受了东方养生观、中国禅文化观。

对于年轻人来说制怒是生活中修行第一大事。佛语说:“火烧功德林。”怒火一把,顷刻间把人际关系、功德之类化为灰烬。聪明的懒人时刻把梁实秋先生的一句“我不生气”作为口头禅。

对于酒色财气,陕西长寿老人吴云清说:“酒色财气四堵墙,世人都在墙里藏;有人能跳墙外去,不是神仙也寿长。”

遇到工作忙碌的情况,每天也要有半个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你不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思考一些事情,或是做一些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这半个小时可以抵过你半天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时候这半个小时比你两天工作的效率还要高。

其实,“闹”并不可怕,关键是自己能否从中“取静”,只要我们能够自觉地抵御外界的干扰,就能在五光十色的生活中,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恬静地进行学习和生活。人生就应该是多彩的,“闹”与“静”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当然,最好是一方面享有生动、活跃、热闹的生活情趣,一方面又具有恬淡、宁静和沉思的机会,并把二者结合起来,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韵味”和“诗意”。

向零家务进军:省下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每天起床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是现实的,再懒惰、再简单,也无法避免家务事。然而,聪明的懒人们对待家务的态度与过去的人大相径庭。据日前某网站一项调查显示,20~30岁年龄段的年轻夫妇中,每天亲自下厨、日日打扫房间者的比例仅占两成左右,三成夫妻将这些活计全权“委托”保姆或钟点工。调查同时显示,这些人群的职业遍及外企白领、机关干部、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律师等,多半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的特点。这是城市扑面而来的后现代懒人风尚。对懒人来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浪费在琐碎的家务中实在可惜。

30岁的Alex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婚后,他与妻子小雅过着最普通的柴米油盐日子。早餐家里备有牛奶面包;午餐各自在单位解决;下午小雅下班后到市场采购,7点到家,8点在Alex的协助下将晚餐做好,边看电视边闲聊着共进晚餐;饭后,还要一起洗碗、收拾房间。至少要到晚上10点,一天的劳作才算告一段落。而此时,两人都已疲倦不堪,剩下的只能是“洗洗睡了”。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两人都搞得有点灰头土脸,心力交瘁。直到有一天,和同事聊起来,小雅才突然开窍:为什么不请个钟点工呢?

钟点工进家后,两人下班后不再为柴米油盐、清理收拾等琐事奔忙,时间忽然充裕了起来,Alex有了更多的时间钻研新的业务、交友、健身和娱乐,而小雅则报读了一个商务英语班。Alex说:“最初只是为了摆脱家务,后来才发现,这还提高了我们时间的性价比。小雅就是因为开始了商务英语的学习,获得了去香港进修的机会——绝对是物超所值。”

广告公司文案策划张丽是个业余撰稿人,她算了这样一笔账:“我一个周末上午洗衣、做午饭,要2个小时,下午搞卫生、做晚饭,又要花上1个小时。但这3个小时我用来写东西,可以完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稿,稿费至少也有300元,而我每个月只要拿500元钱到家政公司,请个钟点工做家务,就能把自己解脱出来,是不是更经济实惠?”

2005年一项名为“中国妇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活动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城市女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已经明显超过了“做家务”。接受调查的城市女性平均每天用于读书、上网等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间为104分钟,明显高于“做家务”的85分钟时间。家务,正在淡出懒人的生活重心。当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我们花钱省下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应该不能简单地说是懒惰吧!同时,精神生活很贫乏的人,是不是也算懒惰呢?

中山大学社会学学者贺立平认为,现代年轻的白领家庭,繁重的家务正在通过技术手段以及社会劳动分工逐步或完全摆脱,那些原本用来做无创造力的重复劳动的时间因而可以被节约下来做个人更感兴趣或更富创造力的事情,这是生活质量提高的明显标志。这不但对个人有利,对社会也是极为有益的事情。而夫妻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将做家务的时间省出来散散步或许会让双方关系更融洽。

新懒人代表:阿芳,26岁外企职员。

偷懒宣言:懒是一种智慧,体现着人性化的生存。

懒经自述:在只能自己心疼自己的日子里,我不会容忍自己像老奶奶那样把大把的业余时间都用在打理家务上,但同样也不能容忍自己过着邋遢杂乱的生活。所以在家里,我追求的懒惰,乃是一种智力上的偷懒,简单地说,叫做“懒人有懒招”。

我懒得做饭,但不等于我们会在吃的方面马虎。为此我进行了一番“厨房革命”,使厨房设备达到最适合懒人使用的标准!榨汁机、搅蛋器、一次性碗筷、桌布,还买了鱼香肉丝、蒜香排骨、麻婆豆腐的配料包……这样,待在厨房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是同样可以让自己享用到丰盛的晚餐。

在家居摆设上,我追求的标准是:“不求精致美观,但求舒适方便。”我几乎把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虽说有碍观瞻,但很实用。需要收藏的物件,要用时找起来真是麻烦。为此我买了很多宜家的收藏箱,把东西分门别类地放进去,再在外面贴上标签,要找东西只需看标签就一目了然了。

如果以上做法还算不上什么充满智力的“懒招”,那么我在订做家具时的“小发明”应该算是我“懒智慧”的结晶了——我订做的家具都要带轱辘,这个创意让我家的家具成了个个能活动的“四脚动物”,可随时听从调遣,这对于像我这样随时要准备搬家的小女子而言,可真能省下不少力气。

对于讲究生活质量的懒人来说,“零家务”确实让我们从繁重的家庭琐事中解脱出来,更是我们追求时尚生活的一种表现。事实上,人们懒得自己洗衣服,所以发明了洗衣机;人们懒得做饭,所以发明了方便食品;人们懒得搞卫生,所以发明了吸尘器……聪明的懒人创造了一个没有家务的新世界,在节奏紧张的现代社会,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下,给“懒”这个贬义词赋予了新的内涵——智慧的“懒”,最终“懒”出格调,“懒”出品位。

合理消费:聪明的懒人账单不复杂

“没钱我也要贷款去买房”,“没钱我也要贷款去买车”,“没钱我也要贷款去买……”如今像这样的贷款买车、买房的口号越来越响,以至于我们不想听到都不容易。结果弄得是每月都要为了还贷款而疲惫不堪,自己只好像驴一样为了这些“享受”没日没夜地去拼命,难道这样“贷”来的日子能够过得好吗?

一位朋友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后,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工作,而且基本月工资都在万元以上,在多数人心目中算是高收入,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即使有如此高的收入,他还是过着“月光族”的贫穷日子。

在买房之前,他的生活过得的确很滋润,花钱大手大脚,吃饭消费基本不看价钱,就这样工作几年后,他就买了部十万块钱的车子代步,从此晋升为有车一族。可自从开始贷款买房之后,他的生活质量就开始一落千丈,每天都要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房子120平方米,单价每平方米9000元,总价1080000元,首付30%总共324000元,其余都是商业贷款。为了尽快还掉贷款,他咬着牙签了10年的协议。这就意味着每个月要还8133.6元,占了他月薪的大多数。剩下不到2000元钱,养车费每个月至少500元,应酬吃饭500元,抽烟喝酒等零花300元。这样还能剩下多少钱?于是,他把烟酒都戒了,夜生活也逐渐降低了频率,能不去就不去。最令朋友头疼的是,一个30多岁的人了还没有交上女朋友,再者,谁会喜欢一个月收入万元却还算计着花钱的小气男人呢?最近他的母亲需要一笔上万元的手术费,他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钱,他母亲也十分生气。

生活的逼迫,使他不得不卖掉自己的车子。现在他常常告诫他的同事们:“让账单不再复杂才是最开心的。”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想很多人都会大吃一惊,像他这样活着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其实2000元花销对单身汉而言,完全可以过得有滋有味。要命的是,他把消费观念完全建立在那些广告中的高消费产品上,所谓品位也完全建立在百货商们的利润链上。而每月高达8000元的贷款利息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剑扼住了他的喉咙,这样的日子如果继续下去,总有一天它会割破他的个人财务咽喉。

当许多人为了创业筹措不到贷款而烦恼时,他却急吼吼地要将手中可观的流动财富早早地还回银行,眼前只见利息差额,却无视创造第一桶金的成本就在手中。大城市的浮躁可能会给人一种不安定的感觉,因此才会使人急迫地需要安下一个产权全权属于自己的家来。但是,一个年薪12万元的白领,每天都在花明日的钱真的太可悲了!

聪明的懒人说,让自己的账单简单化是活得轻松自如的方法之一。

知足常乐:懒得幻想不实际的期望

幸福,是朴实的。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真正的懒人没有幸福,贪心和幻想掩盖了幸福的线索。只有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人才是真正能够接受幸福洗礼的人。

俗话说:“无欲则刚。”聪明的懒人一生没有太多的欲望,更不会花费时间去做无谓的追逐,因而不会遭遇食不甘味、夜不安寝的生活。人生在世,有苦也有甜,有成功自然也有失败。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得平心静气地接受眼前的现实。无论你目前处于什么环境,都得用乐观的心情去面对,没必要与别人比较。幸福最大的敌人就是太多欲望。欲望越强烈,内心就越痛苦。看到别人的职位比你高,车子比你高档,房子比你豪华……于是内心开始不安,穷尽心计想要超越他人……这些欲壑难填的人们是该醒醒了,即使你有了百万身价,还想有千万;有了千万,还想有亿万;有了亿万,还想有百亿……这样下去,你不但没有超越所有的人,反而会把自己“将”死。

当然,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饿了有食欲,渴了有饮欲,困了有睡欲,冷了有暖欲,缺东西用时有物欲,情窦初开时有情欲。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适可而止为上策。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迷住心窍,攫求不已,终至纵欲成灾。

“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欲,就能清除烦恼。

当你用一种知足的心态观看生活,对待人生时,就会发现许多简单的东西才是最美的,而许多美好的东西就是那些看似简单,经常围绕在你身边的事物,因此,“知足常乐”才是产生轻松心情最根本的催化剂。

“钱不在多,够花就行;衣不在阔,暖身就成。”对物质生活的享受要知足。如果你只有一方斗室,只要用心布置一下,再挂上对联“花香不在多,雅室何须大”,你的居室就比别墅强百倍;你虽然没有小汽车,但是每天清晨能去公园散步,锻炼身体,活得好才是第一位的;钱财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再多也难以买来健康和长寿,钱不在多,够花就行。

因此,追求幸福不等于追求财富,幸福是一种感觉或感受,有的人有万贯家财但不满足,常为钱太少而苦恼;有的人财产不多却认为十分富有,因而笑口常开。正因如此,老子才告诉我们:知足常乐。然而在现实中,世人往往把财富当成幸福的源泉而穷追不舍,这就是缺乏对活得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的缘故。人们疲于奔命,有些人不择手段,攫取不义之财,而不义之财带给人的欢乐和幸福往往是短暂和有限的,由于“物苦不知足,得陇复望蜀”,往往使人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忧愁之中。正如《史记》中所说的:“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一些博大精深的智者为何往往选择清静淡泊、不求显达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命清高,而是他们悟出了知足能给人带来优越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因此快乐、健康。

从前,有一头不知足的驴,刚开始在一个菜贩子手下干活。主人每天给它的食物就是普通的菜叶子,总的来说也算是温饱无忧,但它却不知足,总觉得付出得多、吃得少。后来,它向主人祈求,要求主人为它解除现在的工作,为它另外找一个主人。主人告诉它,说它将会后悔自己的要求,然后把它转卖给一个烧瓦匠。换了主人,驴觉得负担更重了,在砖瓦场里的工作也更辛苦。它又请求更换主人,主人告诉它这是它最后一次的请求,便将它卖给一个制革匠。驴子觉得加在它身上的工作更重、更苦了,并且它也知道它的主人是专制皮革的,于是它呻吟着说:“在第一个主人处饿死,或者在第二个主人处工作过度累死,总比卖给现在的主人好得多。我现在的主人,在我活着时要替他做工,在我死后,还要剥我的皮呢!”

人当然应该有不断追求的心,但在追求之余,也应对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做理性的思考,若不知珍惜现有的一切,而作不切实际的妄想,则有可能失去一切,使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你不满现状吗?那么小心你的妄想,因为这有可能是一场赌注!

孔子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聪明的懒人活得幸福,因为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地对待生活,善待人生,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做到了“小利不贪,小患不避”,无欲则刚,知足常乐。

放下挂念:感受内心的平和

一位外资公司的高级主管,因为焦虑症不得不暂时放弃工作。她对心理医生说:“工作时,我心里总是挂念着家里的事;在家时,我又悬念着还没完成的工作……这该怎么办?”另外有一个学生也是同样的问题,眼看就要考试了,但他却心神不宁,他说:“我非常焦虑,而我的难题就是: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当我跟那个女孩子在一起,我就想到我的考试,当我读书的时候,我又想到我的女朋友,我该怎么办?”

这种情形其实到处都可以见到。早晨外出,挂念是否会遇到交通阻塞;晚上下班,挂念是否会遇上坏人。没有存款,挂念以后生活艰难;积聚金钱,又怕金融风暴,物价上涨。甚至有人挂念:宠物有没有人喂食?花草有没有人浇水?朋友有没有来过电话?儿女读书是否成绩很好等。挂念,挂念!难怪有人说,心上的石头实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如何才能超脱呢?要解决这个难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当下放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是的,唯有把心放下,你的问题才能放下,你的压力才会遁于无形。有的人被名枷利锁给束缚住了思想;有的人让爱情得失给束缚住了心灵。有人说,人生苦短;有人说,人生路长。心有罣碍,当然就人生苦短;心无罣碍,当然就人生路长。

所谓“心中有事天地小,心中无事一床宽”。对世间的荣华富贵,你要把它当成是一个皮箱:用的时候,你把它提起,不用的时候,你把它放下。当提起的时候你不提起,当放下的时候你不放下,你的人生自然就不会好过了!所以,提得起,放得下,这就是聪明的懒人追求的美好生活了!

一位朋友年纪轻轻成为了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忙碌的工作使他失去了和亲人朋友共享欢乐的时光。然而,我们却忽然听说他辞了职,从此再无消息。于是,朋友之间开始了种种猜测,有的说他是因为工作失误被裁员;有的认为他回到了家乡,想休息一段时间;更有人说他遇到了“红颜知己”,到浪漫的江南水乡过起甜蜜的生活。终于有一天,他的MSN签名上留下一个网址,打开,原来是他博客中的一篇文章。细细品读之后,朋友不仅理解了他做出的决定,更生出由衷的羡慕。

天色微明时,伴着点点滴滴的雨声醒来。

我躺在温暖的被子里,眼睛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眺望灰蒙蒙的天空和光秃秃的树干。在这个南方小城,冬天还是停留在房间里的一抹潮湿,但我可以预测,房间外面已经是早春的温热气息了。

窗台上的茉莉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回想起来,往常这个时候,我还在城市的车流中焦急地开着车奔赴公司,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浑然一体的宁和心情了,更不知道春天时节大街上满眼的树木如何绿成了葱郁的一片。

一直以来,城市的噪声、人群的纷争以及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的压力,使我对身边这些安宁而美好的事物几乎视而不见。不知是这第一场春雨,还是什么莫名的奇怪的引力,这会儿我终于重新看见了它们,一时间,竟恍若隔世,惊叹自己何以多时以来浑然不知?

其实,此时天地万物的和谐之感,首先是缘自内心的安静。

这几天,我感到一股奇妙的安静的力量在内心里生长,它们先是一团模糊不清的东西,进而渐渐成形,然后它们成为一股清晰而强有力的存在——那是一团沉默的声音,它们一点一点浸蚀、覆盖了我身体里边的那些嘈杂的暗流,然后一直涌到我的唇边、涌到我的指尖上来。我清晰地听到了它们。这样,我的唇边和指尖都挂满丰沛的语言。我无须说话,无须表达。但是,如果你的内心同我此刻一样恬静,你就会听到它们。由于它们的存在,当我独自一人对着墙壁倚桌静坐的时候,我的眼前不再是一堵封闭的墙垣,相反,我的视野相当宽广,仿佛面对的是一片丰饶多彩的广袤景观,让人目不暇接,脑子里边的线路与外部世界的信号繁忙地应接不断;而当我置身于众多的人群里,却又如同独处一室,仿佛四周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复存在,来自身体内部的声音密集地布满我的双耳。

这感觉的确相当奇妙,但外人却难以察觉。它似乎是一种回家了的感觉,也似乎是复苏了的感觉。以前很多时候,人在外面,在茫茫人群里,嘴和脚是动着的,但是,我可以肯定,心脏和血液几乎是死的。而此刻,尽管肢体一动不动,但心脏和血液却都活了起来。

多么美好!

桌上的这一页白纸,几天前它就空洞地展开着,张着嘴等待我去填充,如同一个空虚的朋友,饥饿地等待灌输。然而现在,我对它依然不置一词,可这张白纸却分明在我的眼睛里忽然涂满了字,充满内容;电话机安静地卧着,像一只睡着的小动物。但是,它的线路却时时刻刻在我和我的对话者之间无声地接通着,我无须拿起话筒,交谈依然存在。

泰伊的弥撒曲远远地、徐徐地飘来,其实我并没有打开音响,那声音的按钮潜藏在我的脑中,只需一想,那乐声便从我的脚尖升起。我甚至不是用耳朵倾听,而是用全身的皮肤倾听。

天色渐渐黯淡下来,我一个人倚坐在沙发上,看着室内橙黄色的灯光与窗外正在变得浓稠的暮色,看着它们小心翼翼地约会在玻璃窗上,挤在那儿交头接耳。再仔细倾听,窗外的晚风似乎也在絮絮低语,间断掉落的树叶啪哒啪哒如同一个个逗号,切割着那些凌空漫舞的句子。

……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感觉——平和带来的感受。

这种时刻,所有的嘈杂纷争、抑郁怨愤甚至心比天高的欲望,全都悄然退去了,宁和、富足甚至幸福感便会从你的心里盈盈升起。

阅读着他的文章,仿佛让人望见一片娇嫩的绿、明亮的窗以及窗前沉默伫立的人。他与他身边的景物一起,凝成一道叫平和的风景。

许多人常常说要去寻找内心的平和,其实它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从欲望中解脱出来,就会感受到它的存在。人们往往逃避家庭、城市、社会及自己的问题而逃至深山中去寻觅心内的平静。既然是要寻觅“心内”的平静,又怎么可能在“心外”寻得呢?快乐只可以在心内寻得,并不在乎你身处之地方。有人花费半生积蓄前往外国的海滩度假,结果却败兴而返;有些人却可以在水灾灾区中划艇作乐,玩个不亦乐乎。有人远走他方以寻觅内心的平和。但如果你心中没有平和,纵管跑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寻得到它;假如你心中早有了平和,你也就没什么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了。

如果心中没有快乐,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远不会找到乐土;心中若然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厕,也一样可以悠然自在。

当你的心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见到真理。我们见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内心的反映:在心情开朗时,见到的人都友善亲切;在心情烦躁时,碰上的人仿佛都面目可憎。

我们的心影响着我们所见到的世界。拥有一颗快乐的心的人,见到的是一个值得欢欣的世界;内心充满仇恨的人,见到的是一个令人愤怒的世界;心中满是忧伤的人,见到的是一个充满悲哀的世界。

透过挑剔的眼睛看,世界充满了有缺陷过失的人;透过傲慢的眼睛看,世界充满了低贱愚痴的人;透过智慧的眼睛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有值得你尊重及学习的地方。

聪明的懒人在独处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不是独处时则会管好自己的口。

分离工作与生活:关掉手机

一位女士刚刚辞去一家大报社的部主任兼编委的工作,只是为了过一种自由而随意的生活。辞职后,她开始了一个自由文化职业者的生涯:成立自己的文化工作室,招了三五个人,忙了三五个月,把工作室规范到正常的运作轨道上,离开她也能照样运转后,她就开始了“逃逸”生活。

一天,几个朋友相聚聊天,其间她的手机响了几次,她在电话里把工作室的人支来使去,调兵遣将实行遥控。后来,显然其副手或客户对她老不露脸奇怪了,只听在最后一个电话里,她神秘地对对方说:“一并回答你吧:我在一个你找不着的地方和一个你不认识的人说一些你不明白的事情。”据此推断,对方是连发三问:你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在干什么?

接完这个电话,她关掉了手机。聪明的懒人朋友都会玩这个小小的把戏,即当他们哪天不愿工作,想逃避一切人际关系和日常事务时,就会做一次“人间蒸发”:躲起来不见人,不理事,不接电话,一个人或和自己最亲近的密友厮混一天。但是,座机可以不接,关掉手机往往会受到询问和责怪,于是我们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关机方法。用这种方法被关掉以后的手机,不会发出“用户已关机”的信号,而只会告诉拨号者“用户已出服务区”。

以这位朋友为代表的聪明懒人,才不愿意为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蓬头垢面呢。要工作,更要生活;要生活,更要活得有情有趣……正当我们沉醉在生活的情趣之中时,手机不合时宜地响起,让我们的生活无法与工作剥离。于是,聪明的懒人狠狠心,关掉手机,让生活恢复本来的清静。

谭先生给上司打电话,说他将“人间蒸发”几天:“我要到南京郊区的一个庄园住几天,那里没有电话,手机信号极差,你们都找不到我了。但这正是我所要的,彻底‘消失’,彻底放松。”

谭先生以前长假也曾外出旅游,包括乡村游,但都不能让他特别满意:“手机总是不停地响起,而且我像有强迫症一样,关了手机不久又会自己重新开机。所以当我听说南京郊区有个庄园,虽然也是度假的地方,但主人特地不装电话,也不请电信公司装手机信号接收塔,就决定去了。”

据他介绍,这个庄园位于群山环抱之中,人们住在宾馆里,没电视看,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只是让人在那里休息,但可以和当地人一起在山里种菜,特别适合想过几天‘隐居’生活的都市人”。

电影《手机》剧中的男主人公严守一最后愤愤地将手机扔进了火堆。因为一条手机短消息,他的婚外恋被妻子揭穿;因为一张手机照片,他被情人苦苦要挟;因为没带手机,他错过了见上奶奶最后一面。电影《手机》的热映,引发了人们对手中这部小小机器的重新审视,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又让我们失去了什么?作为一个已经有将近2亿手机用户的国度,我们比别人更紧迫地想探知答案。

严守一真的能扔掉手机吗?看过电影《手机》的人,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尽管,手机在中国的普及不到十年,然而好像已经渗入社会的机理中,难以离开。有这么一种说法,出门忘带钱包,可以向朋友先借;忘带钥匙,可以叫老婆早回;唯独忘带手机,非得立马回家拿,否则一整天都没着没落。

话虽夸张,但并非全没道理。没有手机,别人找不着你;没有存在手机里的号码,你也找不着人。鱼离了水,还能活蹦乱跳吗?可是,这么说的话,问题就来了,过去没手机,这“鱼”不也活过来了,怎么现在反而不行了?关键在于,技术不仅能改变人类的生活,而且技术本身运行造成的强大磁场,将把所有人的生活吸入它的轨道,按照谁也无法准确预见的方向前进。当所有人习惯于信件往来时,没有手机我们能生存;当所有人习惯于固定电话时,没有手机我们也能生存;然而当整个社会按照“手机时代”的速率运转时,没有手机,就变得好似离群索居。

如果说手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十大发明之一,恐怕没人会有疑义。手机是一种全新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创造了人类对手机的需求。这种人类内心的需求改变,自然会引发我们生活的改变。手机的第一性在于它的通信本质,它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随时能移动的“信息点”,无论是接收还是发送,无数的信息点在整个社会中不断运动,就构成了高速流转的信息社会。它改进了通信方式,提高了效率,甚至改变着社会的内核。有了手机,员工能随时接到公司指令,“不坐班办公”更加成为可能,手机改变了生产组织结构;有了手机,人们可以随时找到朋友,无须预约,于是交往变得愈加随意和频繁,手机改变了人群的性格……手机也必然对生活节奏造成挤压。越来越多的人在地铁车厢、在酒店茶楼用手机大谈工作,我们总以为技术进步解放了人类,而事实上我们却被技术所俘虏。过去,我们一周做一件事,现在由于技术进步,一周我们能做七件事,虽然花费的时间一样多,但牵涉的头绪、耗损的精力却是成倍增加,这就是现代人总觉得累的症结所在。手机,也许已经从工具变成了有生命的、可以控制人的东西。

手机是扔不掉的,但却是关得掉的。面对侵入人身和人心的技术,我们要学会去抗争。但这种抗争,必须用一部分放弃来换取一部分得到。当我们下班后,关掉手机,失去的是一些生意机会,但却换来了与家人的团聚,何乐而不为?

“小资”变“小滋”: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世界上的财富除了金钱之外,人的个性与精力也是一笔重要财富。不要枉费了你的生命,要少追求物质多追求理想,做一个乐观自信的人,该放就放。有多少资产,只是意味着你为之付出多少小时的劳动时间,而生活得滋润,却意味着你是生活真正的主人。

有一个富人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幸福。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幸福,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这人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我为何就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这人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幸福又从何而来?于是他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轻松快乐生活的味道。

有的人衣食富足却抑郁不快,而有的人虽然清贫,每日粗茶淡饭,但是感觉幸福、甘甜,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对物质财富的看待。比如,有一个老人去北京探亲,儿子给他买了许多东西。在回家的路上,确切地说是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儿子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备感惋惜,不料老人乐呵呵地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这就说明乐观主义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创业之前就一直有一个梦想: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就在他30岁时,洛克菲勒已拥有了百万美元。接着他又雄心勃勃想成为“石油大王”,继而拥有更多的财富,并且他也有这个本事。最终,他拥有一幢豪宅、一间湖上小木屋、2000英亩地产以及快艇和豪华汽车。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疏远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但他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

一天在办公室,洛克菲勒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妻子确已宣布打算离开他。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真正应该珍惜的东西。他给妻子打电话,要求见一面。当他们见面时,他们热泪盈眶。他们决定消除掉破坏他们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物质财富。

于是他们卖掉了所有的物产,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收入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他的朋友都说他疯了,但洛克菲勒感到从没比这更清醒过。

接下来,洛克菲勒和妻子便投身于一桩伟大的事业——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贫困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人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而体面,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来休息。”洛克菲勒以前的目标是拥有1000万美元家产,而现在,他的目标是为1000万人,甚至更多人建设家园。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修建了6万多套房子,为超过30万人提供了住房。洛克菲勒曾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的奴隶,差点儿为财富夺走他的妻子和健康;而现在,他是财富的主人,他和妻子放弃了财产,而为人类的幸福工作,他拥有了自信而乐观的生活,他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富有和快乐的人。

所以,不要追求巨额的财富,把时间花在精心地经营生活上。正如常人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你舍去的是一种被标榜为“小资”的糜费生活,而你得到的却是财富无法买到的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