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南辛赏柴
10563700000028

第28章 纷然涌现为哪般

柴窑器物珍罕难见早成共识,至于明嘉靖年间,首辅严嵩假天子之力,收罗民间仅得十余件之说,尚在业界广泛流传。但为何眼下仍不时会冒一些疑似器物出来?其实分析一下,倒也不难解释。

友人鹏飞兄曾云:有前辈及师友提及柴窑乃稀世之珍,前所有闻,然绝未见,然今日之成批涌现,实难理解。以余之愚见,或可作如是观:古云柴器之不易得,物珍奇罕,固是主因,而信息落后,具直接关系。古人虽隔一州郡,便已音讯难通。今日之科技发达,瞬息千里,海南雷州若有人网上亮宝,一分数秒,北国珍宝岛之网友,便以明了,至令今日之宝器“频频问世”,此其一也。“柴窑”之美,人所共赏,当年纵未知其为何物,然面对精品,收藏之意欲丝毫未减。时至今日,一旦有人提出,疑为稀世珍宝,即纷纷亮相,以冀求证,亦属正常之举。当知今日“柴器”之“纷纷涌现”,实乃多年积淀之未发蓄势,绝非雨后春笋之即时争生,此其二也。至今为止,“柴器”之亮相,含真连伪亦仅约百件之数(地摊货除外),比之“元青花及汝官瓷”,则更显珍贵难逢,相对而言,则亦在情理之中,至于百器之中,真品几许,或有否真品,则有待诸君考证矣。此其三也。柴窑之探索,若背离“世宗之御批”,或违忘曹昭之“四如”,或篡改欧阳修之“论柴”,则一切努力,将成徒劳,甚至为南辕北辙。以余之愚见:除了能有幸觅得窑址外,上列数点,恐怕是寻找柴窑之仅有依据矣。

本篇札记多摘引鹏飞兄所言,皆因其条理清晰且论述充分。予以为此解大抵成立,欢欣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