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
10560100000045

第45章 和谐人际关系

任何一名教师在现实生活中都与周围的人结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有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以及其他亲属关系;在校外,有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还有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系;在校内,有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

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容易引起教师的情绪波动和心境变化。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就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使人烦躁不安、心情不舒畅,经常处于抑郁烦躁的心境;如果人际关系和谐,则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反应,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满意感,处于恬静舒畅的心境。

这些人际关系引起的不同情绪反应以及导致的不同心境,对教师的心身健康影响很大。

在学校里,师生关系亲密,同事关系友好,气氛和谐,心情自然就会舒畅,不仅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对师生的心身健康也大有裨益。反之,如果关系不协调,心情就很难舒畅,这既会影响到学习和工作,也会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在家庭中,如果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关心,相互尊重,心情舒畅,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反之,如果关系紧张,心绪不安,心境苦闷,必然会危害身心健康。

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协调好人际关系呢?下面,围绕如何处理同事、上下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知已知彼,严于己,宽于彼。

(1)知己

充分了解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充分了解自己,要注意性格、兴趣、努力等方面的特点;严格要求自己,无论说话、行事,为人处世,都应严格对自己了解得越充分,评价得越客观,要求得越严格,人际关系也就越容易协调;客观评价自己,既要看到优点和长处,更要看到缺点和短处。

(2)知彼

对与自己经常相处的人,应尽可能充分了解,包括他们的性格、兴趣、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等多个方面的特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切忌只看他人的缺点和短处,而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对待别人,切不可斤斤计较于小事,更不能过分苛求,而应宽宏一些,尽可能多的理解和谅解他人。对别人了解得越充分,评价越客观,态度越宽宏,也就越容易搞好人际关系。

(3)严己宽人

如能做到尊重人,理解人,谅解人,而不苛求于人,并且乐于助人,这样与人相处,关系自然容易和谐,心情也随之舒畅,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只有做到不斤斤计较小事,不苛求于人,对自己交往的人乃至家庭,才会有一个比较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客观上反过来又促进了自身心情舒畅,身心健康。

温馨提示

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有欣慰之感。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有愉悦之感。心善之人,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有轻松之感。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处之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