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魔鬼成语
10548800000068

第68章 厚德载物:容人之短,恕人之过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载育万物和生长万物。一个人,在做人与处世时,要心胸开阔,立志高远,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厚德载物”有两方面含义:做人要增加内涵,做事要贡献社会。德即道德,物即我以外的客观世界。因此,它要求一个人要有高尚的道德,能够关心人,爱护人,能够以公正、正直和与人为善的态度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人为善,完善自我。

佛教有一种说法是,一棵参天大树能长多高,不取决于它向上努力的程度,而却决于它的根向下能扎多深。对于人来说,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不取决于它向上努力的程度,而取决于它在心理上往下沉潜的深度。

大家到香山,品味那三四百年的松柏,能感觉到有一种把你引向心理深层的感受。到过西藏的人,大部分人都能体会到,那孕育了藏传佛教的雪域高原,能把你引向更深的心理层次,让你感受到宁静。雪域高原在心理上,得一个“厚”字、一个“冷”字。厚,是深厚的厚、厚德载物的象征。冷、是心理“内敛”的象征。

每个人都追求成功,但问题是怎样才能成功?一方面要有大欲望。“欲行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另一方面就是,越是有大欲望,就越是要有对大欲望的有效节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语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坤》)。俗话说,海宽不如心宽,地厚不如德厚。古人也是这样,当他们形容人的宽厚美德时,直接联想到大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易·坤·》)。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说人的道德修养应像深厚的大地一样容纳人和物;一是如《礼记·孔子闲居》所说的“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所谓“地无私载”是说地于万物,公正无私,无厚无薄,一律负载。所以,古人又把这些内容称为“地德”。

厚德载物,通俗地说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是指人的胸怀宽广,气度宏大,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厚德载物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上,就是恕人之过和宽厚待人。

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是厚德载物的重要内涵。自古以来,人们就将其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并强调这种品德在立身处世,协调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书经》说:“有容,德乃大。”认为能够宽厚容人,乃是最高最美的道德。

宽厚与宽容是有所区别的。宽容指容人之过,人有过失,特别是有伤于自己,而自己能容忍,给以原谅;宽厚,则不一定表现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和冒犯上,而更多地表现为待人的一种质朴、正直、善良、理解、谅解的态度。

人们需要理解、体谅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待人宽容、宽厚能沟通人与人的感情,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宽容、宽厚固然是一种美德,然而毫无原则地讲宽容、宽厚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人应该有善恶之分,对恶人恶行讲宽容、宽厚就会陷入好人主义,对人对己都不利。真正的宽容、宽厚的基础是心怀坦荡,公正无私。心胸狭隘、自私的人不可能容人容物。对人宽容,也是尊重人、相信人的表现。

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域中的宽容、宽厚。宽以待人,厚德载物的美德,对增进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和校园内师生关系的和谐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赋予它以新的内容,使之在以后的岁月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