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魔鬼成语
10548800000063

第63章 愚公移山: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之一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名篇。“愚公移山”的出名,不仅因为一代伟人以同名文章进行了精彩地论述和延伸,而且在于其表达主题的复杂性。在讲解这一观点时,我力求从辨证的角度,进行全面的阐述。

愚公移山的积极意义在于:一、正视困难。人类面临着许多的难题,有些问题是不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当困难出现的时候,是畏缩不前,迂回规避,还是积极应对,体现了作为群体或个体的人最基本的精神状态和内在品质。正视困难,反映了愚公朴素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也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之一。

二、鼓舞斗志。愚公所处的时代,人类仍处于蒙昧时期。在强大的自然面前,很少人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更不用说去挑战以及正面的交锋。愚公阐明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那就是以“子子孙孙无穷尽矣”的牺牲精神,与太行、王屋二山进行不屈不挠地抗争。这样的胆识和勇气,已经完全超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斗志。

三、冲击强权。在愚公及太行、王屋二山之间,前者处于劣势,且力量微不足道。也难怪智叟笑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后者为强势,且强大到顶天立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这样的力量对比下,愚公没有恐惧,没有胆怯,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勇敢地发出移山宣言书。在愚公的昂扬锐气面前,那高高在上的“操蛇之神”,也不得不败下阵来,卷铺盖走人。

四、打破封闭。中国人吃够了闭关锁国的苦头。但是,在愚公时代便崇尚开放,向往外面的世界,不能不说是睿智。试想,在低矮的破草房前,连绵千百里、遮云避日的大山直条条地挡着,挡住了人们的出路,挡住了人们的眼界,也挡住了人们的好心情。愚公是首先意识到移山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人,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移山决策,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多一份光明,多一点见识,多一点出路,用一句歌词来评价“这样的要求算不算不高?”。

事物总有另一面。愚公的大无畏精神,无法掩盖其自身固有的缺陷。从辩证的角度出发,考量愚公移山的不足,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首先,愚公移山的观念是粗放式的。粗放式作为小生产阶段的主要经济运行方式,正一步步为历史所淘汰。粗放式的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回报。愚公为了移山,可以说是倾其所有,把家里的人、财、物都搭上去了,还连累了亲戚邻里和子子孙孙(当然,他们是移山后的共同受益者)。其短期、中期回报率几乎都是零,这样的投入产出比连没有读过书的人明明白白,这样的人不是“愚公”又是什么?

其次,愚公移山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在大山面前,愚公并不是别无选择。他可以搬家,带着老婆儿孙远走高飞,远离这个“伤心地”;他可以开发,让太行、王屋变成人间天堂、世外桃园,吸引山外人的眼球;他可以整合,集聚全体居民的力量,创办“愚公移山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什么的,让谁投资谁受益,不投资者不得益,把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集中到移山这个千秋万代的事业上来……

可惜,愚公选择了一意孤行,选择了愿者上钩,选择了单打独斗。再次,愚公移山的运作是反市场的。市场经济是成本经济、效益经济,愚公不是政府部门,他所从事的也不是社会公益事业,这种不计成本和代价和做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是遍体鳞伤,一败涂地。

考察愚公的“愚”与“不愚”,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当我们肯定或否定某种社会现象和价值判断的时候,还是全面一点好。否则,一窝蜂地跟着歌功颂德或唾弃咒骂,不仅不道德,而且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