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魔鬼成语
10548800000053

第53章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认识论中的辩证原则

这则成语出自《新唐书·魏征传》,唐朝唐太宗时候,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名叫魏征。他出身贫寒,从小到庙里当了道士,后来又当了兵,做了官吏,一直升到朝廷的谏议大夫。他极聪明,又善于分析历史经验,出了很多好主意,因此深得皇帝器重。

有一次,唐太宗问他:“作为国家的君主,如何才能断事正确、明白而不胡涂呢?人们办错了事又往往是什么原因呢?”魏征回答说:“各方面的意见你都听一听,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你只听得一面之辞,那就会因为片面性而把事情办错。”

接着魏征又列举历史上的很多事例说明作为一个君主如果偏听偏信,那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他说:“秦二世偏信赵高,而遭来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而自取台城之屏;隋场帝偏信虞世基,而导致彭城阁之变。相反,如果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听取些意见,就可以避免一些损失。比如尧帝经常询问百姓,就攀握了有苗所干的坏事;舜帝也因经常了解下情就知道了共、鲸等人的罪过。因此聪明的君王不能堵塞了言路。”

在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到,魏征非常懂得要全面看问题的道理。在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观察、分析形成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的认识;在我们了解情况,听取别人的意见的时候,同样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事物本质的暴露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过程。而人们对于任何一个事物的认识,都只能是对它发展的一定规模,一定程度的认识;就人本身来说,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学识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看问题的角度方法等都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认识上必然有差距,即使是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也可能出现很多不同的看法。

自然,对于故意歪曲事实,完全脱离实际的认识我们应坚决据弃,但对于基于上述特点而形成的不同看法和意见,我们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在这些不同的意见中当然有正确的,基本正确的,基本不正确的,完全不正确的几种类型。只要我们全面地分析各种不同的意见,再联系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真理性的认识就能形成。

在生活和工作中一些根本对立的意见,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同样要坚持认识论中的辩证原则。当然,在这两种意见中必然有一个正确的,有一个错误的,或一种意见正确性强一些,另一种意见差一些,在这种时候我们绝不能偏听偏信,搞单打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各方面意见中的正确因素,找出正确的意见,绝不能仅凭自己主观上的好恶而乱下结论。唐太宗听取了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劝戒,从谏如流,换来了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治理一个国家是如此,修正个人的生命也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