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哪有那么难
10548400000033

第33章 厌学并非厌恶学习本身——孩子有厌学情绪怎么办

一位妈妈的一封信里讲述了自己对儿子厌学的无奈:

“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明年就要升初中了。作为家长,我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不要落后,于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就给儿子报了作文班、奥数班、英语班、书法班等,希望他在小学阶段多学点东西,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子最近什么都不愿意学了,不仅各种课外辅导班不想上,就连在学校听老师讲课也心不在焉的,回家后更是什么都不想学,什么书都不想看。我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明年就要升初中了,他却出现了厌学情绪,可怎么办呢?”

厌学一直是一个令家长头疼的问题,也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孩子在认知和实践中,因个人情绪波动、知识积累、能力运用、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思进取,或避重就轻、避难从易的行为,我们通常就称为厌学。儿童厌学多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厌学的儿童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他们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有的还兼有品德问题;儿童厌学情绪严重或受到一定诱因影响时,往往会发生旷课、逃学或留级现象。

厌学的根源在哪里

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孩子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这里仅从孩子及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

压力过大导致厌学

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交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学生无法尝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真味,有的是苦海无边的酸楚。

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

丧失学习兴趣

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上网,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

“恨屋及乌”导致厌学

爱屋及乌的心理较常见,“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

孩子的情感容易延伸与发散,不善于控制与收缩,其结果常常运用惩罚自己(不学习该学科或者故意不学好)的手段来反抗教师。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或不足,容易造成学生对他们产生反感,并可能由此而影响学科的教学。那些专业底子薄、教学水平低、师德素质差的教师,往往不能树立良好的威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教师不满,往往对他讲课也不感兴趣,严重的对该学科也不感兴趣。

“恨屋及乌”的心理的产生也与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有关。一部分学生存在幼稚的认识,认为学习是为了给老师学,认为不学就可以报复老师,他们的心理是“你得罪了我,我就不帮你学,让你评不了优、得不了奖”。

情感缺失寻求补偿

有些孩子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追求刺激,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这些孩子广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儿们义气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诱惑,导致厌学甚至辍学。

对学习缺乏信心

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孩子,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失助感现象。

也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引导孩子走出厌学的怪圈

掌握了孩子厌学的心理规律,我们可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来解决孩子厌学的心理问题。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可与孩子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孩子,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调查表明,很多厌学的学生,他们一无特长,二成绩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习惯,如常上游戏厅玩游戏。

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很多厌学的孩子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应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孩子学习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尽量减轻心理和学业负担

老师和家长往往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施压,还嫌不够,家长在家也要孩子开夜车,甚至恐吓孩子:“考不上大学,你就会完蛋,就别来见我。”等等。当孩子的心理和能力达不到和承受不了时,就会厌学,有的干脆离家出走。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尽量减轻孩子学业负担,结合孩子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辅导孩子的人际关系

情感是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孩子人际关系差,也是厌学的一个原因。由于孩子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个性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孩子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之说,讲的是“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对于家庭变故影响孩子心理稳定的家长,应该与老师多沟通,让孩子所在的班集体变得像温暖的家庭,让孩子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孩子,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

老师和家长要注意批评的尺度

战胜厌学情绪最有力的武器是让孩子经常感到成功的喜悦。孩子的承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和家长,在批评时就要注意场合和尺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有助于克服孩子的厌学心理。

转变观念,淡化“苦味”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种观点当然不错。于是许多老师抱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条不放,一方面强化苦观,常念苦经,大讲特讲“头悬梁,锥刺股”等;另一方面常做苦事,倡导苦干,用时间加汗水的方法来推进学习活动。于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令学生苦不堪言。这样,他们对学习哪能产生兴趣呢?以苦为乐,恐怕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到,表现的往往是以苦为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