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的革命:走进创新思维的自由王国
10535800000083

第83章 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

任何事物都处在绝对动态与相对静态之中。因此,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运动状态及规律性,既要运用动态思维方式,又要运用静态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就其主要功能及特点而言,都属于逻辑思维方式,并适用于对一切事物的观察、认识和研究。

静态思维,是指对事物相对静态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主要是思考和研究事物在相对静态下的功能、特点及条件等。

动态思维,是指对事物绝对动态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主要是思考和研究事物在绝对动态下的功能、特点及条件等。

实证例说:企业的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

任何一个生产企业,不管它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就企业要素来说,无非就是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五种要素的配置与组合;就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而言,无非就是以这些资源要素为内容的供、产、销运动的循环与扩大。因此,不论企业管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多少创新发展,也离不开对这些要素和过程的管理。

企业的五大资源要素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动态要素,要经历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三个运动环节。然而,首先要对这些要素进行科学的静态管理,才可能心中有数,尽其所用。如人力资源中的生产与管理人员组合是否合理,劳动分工与协作是否合理,人力知识技术资源结构是否合理等;物力资源储备及其在生产环节的分布是否合理,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技术资源是否先进,维修更新是否及时等;资金资源中的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自有资金与借贷资金的结构是否合理,资金利用率及效益指标是否理想等;生产经营及科技进步的各种市场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和全面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属于企业管理中资源要素的静态管理问题。

所有这些资金要素,既是相对静态的,又是绝对动态的。它们不仅在静态下发生着自己的动态变化,如固定资产和储备材料价值的升值或贬值、借贷资金的利息增长等,而且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供应、生产、销售的运动过程依次推进,并变换自己的形态,最终形成企业的产品和营业收入。因此,企业管理又要对生产过程实行动态管理,使各个环节相互衔接,依次继起,使各个资源要素在运动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及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与扩大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