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的革命:走进创新思维的自由王国
10535800000080

第80章 原因思维与结果思维

任何事物的运动过程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或后果。而结果或后果的生成,又总有内部的和外部的原因。因此,原因思维与结果思维,是在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以及人生事业中,经常运用的逻辑思维形式。

原因思维,是指对引起某种事物结果的内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形成事物结果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因为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结果思维,是指对某些原因所引起的事物后果或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既包括对已经出现的结果的思维,也包括对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思维。

实证例说:企业盈亏的深层秘密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不同企业,有的成了盈利丰厚的明星企业,有的则负债累累,甚至亏损破产,“赔了夫人又折兵”。之所以造成这种后果,可以用经营管理不善,产品成本过高等原因来解释。然而,其深层秘密究竟何在,还是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企业盈亏的深层秘密,只就企业本身来分析是不够的,由此所得的结论性原因也是缺乏准确依据的。要探索分析其深层奥秘,关键在于解剖企业单位产品这一经济细胞。

在社会化生产中,任何一个单位商品中,都包含着物化劳动份额与活劳动份额这两种形式的劳动耗费。而单位商品中物化劳动时间与活劳动时间的总和,即劳动总量就是企业个别产品的价值量。如果这个价值量高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在商品供给总量与市场总需求相对平衡的情况下,生产这个商品的企业就会有盈利。反之,则发生亏损。因此,企业盈利和防止亏损的深层奥秘,就是减少企业单位商品中的价值总量。

企业单位商品中,价值总量多与少的变化,又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诸要素的质量与效率。因此,企业要争取盈利,防止亏损和破产,就必须使劳动者端正劳动态度,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实行合理的劳动分工与协作,提高企业对各生产要素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的水平,进行技术改进,提高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并改造和利用好企业生产经营的自然条件。这是因为,所有这些因素最后都集中表现为单位商品中物化劳动耗费与活劳动耗费总量的变化,即单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把握了这个奥秘,就能使企业创造盈利,防止亏损,先进的更先进,落后者也能超越先进,甚至后来居上。当然,在某种商品总量生产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企业还要注意产品的更新换代,甚至应当不失时机地转移生产经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