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的革命:走进创新思维的自由王国
10535800000071

第71章 风险思维与预警思维

风险思维,是指对自然界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灾难的思维方式。由于风险思维是对未来事物的可能性或必然性的思维,使人居安思危,灾难来临时把灾难损失控制到最小限度,因此,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思维方式。

预警思维,是对自然界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灾难的应对体系及措施的思维方式。有了预警思维及其预警准备,才能在风险灾难来临时冷静应对,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因此,它是比风险思维更前进了一步的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

风险思维与预警思维,不仅广泛应用于对自然界各种灾害的思维与准备,而且也广泛应用于对各种社会灾难包括战争灾难的思维与准备,以及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危机的思维与准备,还有人生生活、成长及事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思维与准备。2003年春天,“非典”突如其来,肆虐大江南北,引起国内与国际不安,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和教训。对此类问题,就应当运用风险思维与预警思维,建立预警和应对体系,把风险化解到零点或最小。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虽然为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但也潜伏了比自然经济时代更多更大的风险和危机。因此,即使不说什么创新发展,而仅仅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也应更高度重视风险思维与预警思维。

实证例说:中国应当建立灾害经济学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种自然性和社会性灾害也较多。每一种自然灾害,都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创伤。因此,中国不仅需要建立对各种灾害的预警、监控和治理体系,而且需要从理论上建立“灾害经济学”。

就自然灾害来说,每年发生在各地的水灾、海啸、旱灾、风灾、虫灾、传染病、森林火灾、泥石流、地震等灾害,造成多大经济损失?对此,虽有很多的个别说法,但并没有系统完整的理论研究。灾害过后,人们又安然无恙,居安而不思危。人们在突如其来的“非典”面前,开始时所表现的惊惶失措或麻痹大意,也与人们的灾害意识淡薄有关。

就社会灾害来说,据2001年统计,全国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高达105 930人,是美国“9 ·11”事件死亡人数的10多倍;全国发生火灾216 784起;其他事故灾害,如煤矿爆炸塌方、建筑物倒塌、食物或药物中毒等,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总之,无论从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宗旨来说,还是从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来说,应当尽快建立“灾害监控学”、“灾害社会学”和“灾害经济学”等,其中包括各类灾害监控学、社会学、经济学、治理学等。而所有这些学科的建设,既属于风险思维,更属于预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