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与嫁接,原本是农业生产的技术方法。这里的移植思维与嫁接思维,则是指一种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
移植思维,是指改变某种事物的生存环境,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使事物得到成长和发展的思维方式。欧洲国家把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移植到欧洲国家,并由此迎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中国把西方国家的高新技术又移植到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这些都属于科学技术的移植或引进。这种移植或引进,虽然不是自己的创造发明,但能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使其成长和发展,弥补自己的短缺空白,也是一种创新之举。除此之外,某些社会科学理论及其管理经验,如资本主义企业的股份制形式及管理经验,也是可以移植和引进的。例如,《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理论及经验,也是可以移植和引进的。这对自己的从无到有来说,也是一种创新。
嫁接思维,是指以某种事物为本基,通过嫁接手段把另外一种事物的基因移植到原事物的本基之上,从而改变原事物的物性与功能的思维方式。这是比移植思维更高一级的创新思维方式。这一创新思维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农林作物的品质,而且还可以使原有的各种科学技术得到优化升级,使原有的经济社会和企业管理经验得到升华和提高。因此,这也是一种更高级的创新思维方式。
实证例说:高位嫁接的办学经验
高等学校的创建,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在原有学校的基础上升格办大学;二是通过新教育资源的组合配置新建大学。然而,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校名的山东财政学院,却是运用“承包办学和高位嫁接”的特殊手段,建设起了一所社会声誉很高的高等财经院校。一所新建院校,16年中规模发展到 2万多人(校内10 000人,校外12 000人),连续数年位居省属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之首。其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在建校和办学中运用了移植思维与嫁接思维的创新思维方式。
所谓移植思维的办学方式,就是通过财政部所属五所重点院校(中财大、上海财大、东北财大、中南财大、江西财大),每校承包山东财政学院的一个系,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大纲、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系主任,都实行全方位移植和承包的办学方式,这一创新性思维的办学方式,既加快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又保障了教学水平的高起点。
所谓嫁接思维的办学方式,就是在五校分别移植和承包办学的基础上,经过几年运行,培育起自己的师资队伍,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专业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尽快走上自主办学的运行轨道。这一创新性思维的办学方式,运用高位嫁接的方法,培养起自己办学的后发优势,既加快了学校的发展,又塑造起自己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可以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学校创建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学校创建史上少有的教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