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的革命:走进创新思维的自由王国
10535800000015

第15章 胸怀大志是创新思维的动力之源

在万有引力的世界和宇宙,以及在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人类社会,除了随波逐流的事物和随遇而安的人生以外,任何事物的自主运动和人生的追求,都需要有源发于自身的原动力。

就人们的技术工具而言,老牛车如果没有老牛的拉动,就会一动不动;独轮车,如果没有人力的推动,就会倒地不动;石磨和石碾,如果没有人力和畜力的推动,也就会成为无用的石头;自行车,如果没有人力的驱动,也就会成为无用的摆设;地上跑的汽车,如果没有发动机和燃料发出的动力,就是最好的“奔驰”汽车,也只是一堆涂上漆的废铁;海里游的轮船,如果没有推动螺旋桨的动力,只能是海上的一个无用的漂浮物;天上飞的飞机,如果没有飞机自身的动力装置,也只是人们躺在地上的一个梦;导弹、航天飞机或人造卫星,如果没有超越地球引力的动力之能,也只是人们梦幻中的高新技术而已。

就人们自身的事业而言,一个学生,如果只是满足于60分及格,就绝不会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一个农民,如果只是满足于“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绝不会成为一个现代农民企业家;一个工人,如果只是满足于初级工的轻闲和自在,就绝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高级技术人才;一个军人,如果只是满足于在班长领导下当好一个普通士兵,时刻想着复员回家,就绝不会成为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只是满足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安仕途,就绝不会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辉煌创业;一个大学教师,如果只是满足于能够原原本本地把书上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就绝不会有自己的创新研究,也不可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一流教授和超级大师。

在这里,所以要重述这些ABC或1+1=2的道理,只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重要问题:一个人,即使有了丰厚的知识和经验,甚至也懂得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理论要点,如果没有奉献社会和人类的伟大理想,没有对事业的雄心壮志和执著追求,同样也不可能有创新或创业有为的实践和业绩。也就是说,人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还需要有一种原动力。而这种原动力,或者叫做动力之源,是来自人生对人类和社会的无私奉献,来自人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事业的敢为人先的雄心壮志,特别是来自人生对真理的追求和发现。

就自然科学对天体和万物的研究与认识而言,按照基督教的观点,许多自然现象人是无法解释的,因为那是上帝的伟大创造。然而,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当科学家们认真研究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时,他们得到的见解和结论却一再证明,上帝根本就不存在。波兰的伟大天文学家哥白尼,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德国被饿死的天文学家约翰·开普勒等,开始都是从对上帝的信仰出发,来研究自然界的奥秘,探求真知和真理的。但是,最后在客观上,都为把“上帝”逐出科学殿堂而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哥白尼以前,长期统治天文学界的理论是地心体系说。这个学说,与一般人的生活常识及经验相一致,也符合基督教关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教义。然而,经过哥白尼对天文现象的反复观测和研究,发现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才是中心。由此,哥白尼也就提出了日心体系说,并写成和出版了《天体运行论》。这一理论提出后,来自教会的权威们攻击哥白尼说:“这蠢材要把天文学这门科学完全弄颠倒。”1616年。

然而,科学并不会因为谁对它的宣判而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出生于意大利的乔尔丹诺·布鲁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拜读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下决心继续研究这个学说。按照哥白尼的说法,“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而布鲁诺得出的新结论,比哥白尼走得更远。他抛弃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观念,提出了宇宙是无限的新观点,即宇宙无中心说。在牛津大学的讲台上,他甚至说,“宇宙中有无数个太阳。也有无数个地球,围绕着它们各自的太阳转。”对于教会来说,这个宇宙无中心说,显然是比哥白尼日心说更为可怕的学说。1592年5月布鲁诺回国后,不幸落入宗教裁判所的魔掌。1600年2月17日,这个为捍卫真理而奋斗终生的传大科学家,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临刑前,当教会向他提出悔过可以免刑时,他壮志凌云地回答说:“高加索的冰川也不会冷却我心中的火焰。即使被烧死,我也绝不反悔!”

自然科学的研究,需要有献身人类和社会的奉献精神。社会科学的研究,同样也是如此,甚至要求为人民谋取利益和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更高精神境界。如果没有这种人生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无论是社会科学理论创新还是社会制度创新,都无从谈起。

马克思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天才,本来可以找一份安安稳稳的收入较高的一般社会职业。但他之所以最后选择了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特殊职业,用终生的心血潜心著述,写出了震撼世界的创新之作《资本论》,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得到了天才发挥,是因为其原动力来源于对“人类的幸福”的理解和追求。

马克思17岁时,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就对选择职业的出发点提出了超越凡人的见解。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达到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7页)。这几段话,不是出自成年的马克思,而是出自17岁中学生的马克思。然而,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成年人,甚至是共产党人的某些领导干部,恐怕也是达不到这种高度的。马克思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奉献社会和人类,为千万人的幸福而献身的理想追求,所以才能够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写出博大精深的《资本论》,为千万劳动人民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和目标。

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毛泽东之所以能够肩负起救国救民、扭转乾坤的历史使命,不仅是因为那个时代能够时势造英雄,而且还因为毛泽东能够成为那个时代所需要的英雄。且不多说毛泽东16岁写下的“孩儿立志出乡关,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诗言绝句,也不多说毛泽东写下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1922年春天他在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的千人大会上的演讲,就集中表达了年轻时代的毛泽东已经立下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他演讲的题目是《社会主义》。他说:“许多青年同学对社会的现状不满,希望在改造社会方面做些事情,这是非常好的。但是要改造社会必须有一种正确的远大理想,有了这种理想后才能够坚定地为实现这种理想奋斗,才能够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最好最正确的理想是什么呢?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他分析介绍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及主张之后,十分明确而肯定地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想才是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这种社会主义理想,才能够消灭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我们青年人应该选择改造社会的正确理想,并且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当然,在他的诗词中,“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不到长城非好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诗言,更显示了他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

总之,就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革命家、政治家而言,他们之所以能够想别人所不能想,行别人所不能行,为别人所不能为,创别人所不能创,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活跃的科学思维,还因为他们有着献身社会和人类,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从而才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潜能得以解放和实现。因此,我们在论及或学习、研究及运用创新思维时,千万不可忘记献身社会和人类的雄心壮志是创新思维的动力之源。

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伟大人物的创业之举来自伟大的理想,然而,世界上又有多少个伟大人物呢?对于平凡人物来说,又怎能效仿伟大人物的理想追求和社会实践呢?其实,伟大的或美好的理想,并不仅仅属于几个伟大人物,而是属于世界上所有的人。就是伟大人物,在成为伟大人物之前,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物,他们也都是在平凡中创造了伟大。

中国自古有云:“有志者事竟成”。还有曹操煮酒论英雄的传世名言:“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有了这种创业兴帮的胸中大志,才有可能献身创业的伟大实践。成大事者如此,成小事者也是如此,即大志大成,小志小成,无志不成也!

美国心理学家在一所大学作了这样一个跟踪调查: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97%的人没有具体的远大目标,只有3%的人有具体的远大目标。事隔30年以后,再对这些人进行追踪调查时发现,其结果让人无比惊讶。当初3%的有远大目标的人的财富,要比原来97%没有具体远大目标的人的财富总和还要多得多。即使一样多,也是30倍之别呀。由此可见,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是人们创业有为的原动力,从而也是人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动力之源。或者说,志向理想的大小和有无,决定着人的事业动力的大小和有无,从而也决定着人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大小和有无。正如华罗庚所说:“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有杰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