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庄子叫我们想开点
10533900000061

第61章 会装傻才容易成功

“原文”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大意”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并不是最大的愚昧;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并不是最大的迷惑。

庄子认为,一个人知道自己愚昧、迷惑,本身就是一种清醒,换句话说,用愚昧、迷惑来掩饰自己的才智,才是真正的聪明。

庄子的智慧不仅在于教我们如何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还在于教我们如何运用“道”来修炼自己,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和实力,最后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而三国时期司马懿,可堪称为集道家和兵家精髓于一体的将才。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招贤镇)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孙司马炎建立晋国后,他被追尊为晋宣帝,是晋朝的实际创始者。

司马懿自从追随曹操出战起,在军事上就提出过许多重大的建议,这些建议均显示出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有些建议的实施甚至对当时的天下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显示出他的进取之心和博大的胸怀。

虽然司马懿长于谋略,而且雄心勃勃,富于进取,决心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深受老庄道家思想影响的他,却始终保持低调,柔弱处下,甚至甘愿受辱。在与诸葛亮交锋的过程中,更是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和忍辱负重的精神。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率蜀国10万大军攻魏,司马懿遵照魏明帝“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诸葛亮无奈,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妇人之饰”,借此嘲讽司马懿胆小如鼠,无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诸葛亮的这一招,要是换做其他的魏国将领,肯定早就上当了。然而,“知雄守辱”的司马懿并没有上诸葛亮的“激将法”,仍然坚守不战,而且,为平息部下不满情绪,司马懿故意装怒,上表魏明帝请战。明帝不许出战,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以后,只要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故意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营门,司马懿便“无法”出兵。不久之后,诸葛亮就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随之撤兵。

司马懿晚年时,由于在朝中受到曹爽的排挤,便称病不出。但是,曹爽对司马懿仍不敢掉以轻心。有一次,司马懿闻听曹爽的心腹李胜要来探望他,司马懿便拥被卧床,并佯装耳聋,言语哽噎,声嘶气喘,做出一副病危的样子。曹爽料想司马懿将不久于人世,遂对其放松,并放心无忧地率领大小官僚随驾畋猎。然而,曹爽一出城,司马懿便立即发动兵变,夺取兵权。至此,魏国由司马氏掌权,并最终建立晋朝。

就用兵而言,司马懿显然是远逊于诸葛亮的;就政治背景而言,与曹爽相比,司马懿也明显处于劣势。但司马懿真正高明的地方在于,他能够做到柔弱处下,避其锋芒,大智佯愚,等待时机,终于后发制人。这正是由道家的思想熏陶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揭示出“道”的真谛是极富智慧的。

被日本商界称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是世界上唯一缔造两个世界500强的企业家。

1959年,稻盛和夫用300万日元创建京都陶瓷公司,当时公司只有26名职员。然而,稻盛和夫硬是与二十多名员工一起摸爬滚打,到年底时竟然为公司盈利316万日元。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在商场中冲锋陷阵,经过40多年的奋斗与拼搏,终于把京都陶瓷公司建成多元化的集团公司,集团生产集电子组件、半导体部件、手提电话、打印机、照相机为一体,并迅速跻身于世界500强的行列。

对于自己所取得的这些辉煌的成就,稻盛和夫这样总结道:“我赤手空拳创业至今,仅仅40年的时间,就取得这样的发展,那不是因为我有什么超群的才能,正是由于我始终忠实地信守了我所说的经营原则,才使我们的事业有了今天这样的空前发展,除此之外,我不知道用什么解释这让人难以相信的成长和发展的事实。”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稻盛和夫还大胆地披露自己的隐私和丑闻,而且字字句句均是他自己亲口说出来的。比如,在上小学时,在上学的路上他曾经恶作剧地用小木棍挑女同学的裙子;在战后的混乱时期,曾经偷偷摸摸地从木材商店偷窃木材;创业初期,曾经因为偷税逃税而被税务局罚款并警告。对于这些隐私和丑闻,要是换做其他的企业家,除了极力掩盖和回避,又有谁会愿意将这些糗事向自己的员工说出来呢?不明就里的人,可能还会说稻盛和夫是个大傻瓜呢!但是,这恰恰是稻盛和夫真正聪明的地方,而他采用的也正是一种“开明管理”的方式,因为他这种勇于解剖自己的胆识,让他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并让员工觉得自己的领导也不是完人,是可以亲近的。在这种感觉的潜移默化下,无疑增进上下级的心理融合度,从而达到规则透明、一动而全动、一呼而百应的目的。

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现代商战中取得节节的胜利,当然与他艰苦卓绝的奋斗分不开,但主要还是在于他能够领略到庄子思想中“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的精髓,并将这种思想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当中。正是道家的思想,促使稻盛和夫谱写出一曲经典的商战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