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10533800000071

第71章 各种疼痛、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中医病名气滞血瘀证

症状

胸中血瘀证。主要表现为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燥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本症瘀血的部位虽然有多种,但以胸胁为多见,这与气滞的发生多由肝气不能舒畅,而肝经又循行经过胸胁处有关。气机郁滞于胸胁则导致胸胁疼痛、胀满,又因为有瘀血内停,所以其疼痛有定处,日久难愈。但瘀血不在胸胁时,也可以表现为其他部位的疼痛。因肝气郁结不舒,所以病人多性情急躁而易怒,时时嗳气或叹息,如果肝气上逆而犯胃,可见呃逆、干呕。瘀血日久则生热,所以久病患者多伴随有一些热性症状,如自觉手足心或心胸发热、烦闷等。瘀血内阻再加上瘀热内生,可影响心神,出现心悸失眠的症状。本证中所出现的口干不欲饮、两目黯黑和舌质暗红、脉涩等症状也是瘀血内阻的表现。本症多由气滞引发,所以诊断时应注意询问有无恼怒或忧思等原因。当然也可能由外伤比如跌仆等原因引起,应当从临床的具体表现和病史来判断是否有瘀血存在。

【用方】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方剂说明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组成

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歌曰: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配伍说明

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症。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全方配伍,特点有三: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为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方中的主要成分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牛膝、川芎等均具有抗凝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功能。柴胡又可以镇静、镇痛。行气药与化瘀药同用,又起到一个良性互助,互相增强效果的协同作用。

方剂制备

上药加水约1400毫升,煎煮至剩余药汁250毫升左右,滤出药渣,药液直接温服,剩余药渣再加水约800毫升后煎取约250毫升,第二次温服。1日2次。

使用注意

1.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忌用。

2.血府逐瘀汤虽然为去瘀止痛的良方,但耗伤气血,对气血不足者不应投用。非瘀血所致的各种疼痛病证也非本方所宜。

临症加减

1.头面瘀阻的头痛昏晕,加麝香、葱白以温通经脉,活血通窍。

2.膈下瘀血,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者,加五灵脂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3.妇女少腹淤积疼痛,经期少腹胀满,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者,加小茴香、干姜、延胡索、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4.气血闭阻经络所致的身痛,经久不愈者,用身痛逐瘀汤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典型案例

王某,男,11岁。发热15天,初步诊断:①双侧支气管淋巴腺结核,左侧已纤维化;②高热待查。曾给予链霉素、青霉素、对氨水杨酸钠、异烟肼、氯霉素、金霉素等药物,并服中药青蒿弊甲汤加味等养阴清热之剂。而患儿之高热持续月余之久,未见减退,最高体温达42℃,每日午后两度热势上升,至次早则稍降。虽然体温在40℃以上,而患者自觉并不发热。脉弦涩,舌色暗,面无热色,右胁下痛而不移,口不渴,大便自调,小便亦利。诊断为瘀血发热,处方:当归尾4.5g,赤芍药4.5g,干生地9g,川芎4.5g,净桃仁6g,西红花4.5g,川牛膝6g,炒枳壳4.5g,苦桔梗3g,生甘草3g,北柴胡4.5g,制没药4.5g,干地龙6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