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情商培养
10523300000005

第5章 过于溺爱

1.家长对孩子不宜过于溺爱

许多家长由于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往往过分施爱,什么都替孩子做,这是不对的。须知,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生活经验和自理技能往往会落后于自己的年龄,对生活这一概念也十分陌生。家长应在不同时期指导孩子安排一个符合自己年龄特点的计划,学习、玩耍都要有条不紊。随着年岁的增长,应让孩子有更多的决定权,因为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在不断学习做事中逐渐树立起来的。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爱”得太盲目,“爱”得太露骨,“爱”得“水深火热”。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一律满足,一律无原则地迁就,甚至把孩子的缺点也当成是优点来爱。但是,家长对孩子无尽的爱并没有给家长带来好的结果,孩子往往在这个时候出了问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生活得幸福。但究竟怎样才能使孩子将来生活得幸福呢?许多家长对此并不真正明白。现在的孩子,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好。因此,许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经受一点难。在生活和学习上,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家长就心疼得不得了,并赶快替他排除。有的甚至上学送,放学接,中间还送牛奶。做完作业不愿意收拾书包,家长赶忙替他们整理。替孩子洗脸、穿衣服,更认为是家长“理所当然”的事。刮风怕吹着,下雨怕淋着,冬天怕冻着,夏天怕热着,就像温室里养花一样,从不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

这样的孩子将来如何面临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将是未来的普遍现象,竞争会使每个人都要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我们的孩子在竞争中能赢吗?当今的社会竞争,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做家长的都深深地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将来的生活幸福美满。果真这样的话,家长应认真思考一位外国哲人的话:“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先吃得起苦。”

被娇惯的孩子有很多的缺陷,如与别的孩子不能很好相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做事谨小慎微、犹豫不决,碰到问题不知所措,裹足不前,或逃避责任;依赖性较强,在家中依赖父母,在学校则依赖同学、朋友;自理能力差,人比较懒,如果在集体中居住,则不受室友的欢迎。

许多家长对孩子不放手,其实这不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是为了自己心理上的满足。为了自己的脸面和内心的舒适一味地对孩子施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2.爱孩子的标准

(1)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孩子:爱孩子就应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积极地关注孩子,引导、促进孩子自由、健康的发展。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的,父母的积极关注,无条件的爱是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最基本的必需品。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发展的能力,父母的真诚、真实的态度,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与孩子产生共鸣,才会有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如果是真心地爱孩子,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勉强和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意志。真心爱孩子,也要接受孩子的一切,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接受孩子的缺点与不足,不要企图把孩子纳入自己所设计的成长模式中。家长的职责在于引导和促进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塑造自己理想中的孩子。

(2)提供必要的而不是最好、最优越的条件:现代的孩子已经比自己的家长享受了太多的物质条件,但许多家长还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最优越的条件,认为这样孩子就能很好地发展。实际上,只要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就可以。能够使孩子感到幸福,物质因素所起的作用就很小,很多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关怀,是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沟通。而过多物质上的满足,会使孩子欲望越来越高,越来越不易满足,使其幸福度下降,而且稍不满足就觉得受到了很大的苦,吃了很多的亏,感到很委曲,而变得不能吃苦,不能被忽视,不能受批评,不能忍受别人的反对。这样的孩子将来就难以面对社会。

(3)避免完美倾向:与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没有很完美的事情,孩子的成长不可避免地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则总想做个完美的人,他们担心自己做得不好,希望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完美无缺。在这种心情下,他们往往束手束脚,产生了心理上的负担,因为害怕自己做得不对,所以与孩子产生了某种距离,对孩子的关注就带有一定的功利心和私心,就无法与孩子顺利沟通,无法达到水乳交融的情感状态。家长要注意破除这种完美主义的思想,该当怎样就怎样,做到对孩子真心、真诚、尊重、负责。

专家提示:

家长正确的做法是:“藏起一半爱”,这不是丢失一半爱,而是爱得更深沉,更高尚,更科学,更艺术。这样的爱才叫理智的爱、真正的爱,才是现代家庭中应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