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典营销案例新编
10522800000022

第22章 相关阅读资料

(一)颜色的人格化特征

消费者不仅把人格特质指向产品和服务,也倾向于把人格因素和具体的颜色联系起来,颜色也能激活消费者的想象而具有某些象征意义,如黑色和白色联合传达出一个产品被仔细地设计、高技术和精密的形象。颜色与气候也有关系,在寒冷的地方深色的服装如灰色、深蓝色和黑色比彩色更受欢迎;在阳光明媚的地方,玫瑰色、淡红色、黄色和青绿色则较受人们喜爱。颜色为什么会被人格化呢?这是消费者的感觉作用的结果,与消费者的文化相联系。某种产品包装的颜色,与消费者的感觉上是一致的,在心理上就不会对产品产生一种排斥性。生活中,各种颜色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意义,表达人们自己的感觉。

在营销中,产品包装的颜色与销售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颜色的人格化在起作用,加拿大Dry牌生姜啤酒把无糖包装从红色变成绿色和白色后,销售量增加了。宝洁公司在日本推出“贝贝”牌尿布(Pampers),它迅速创造了一个一次性尿布市场。然而,日本的竞争企业很快推出类似产品,宝洁的市场份额萎缩到不足10%。在精心调研后,宝洁重新设计其一次性尿布,使其更薄,同时尿布的颜色也做了变动。男孩子用的尿布是蓝色,女孩子用的是粉红色。通过一系列改进,现在宝洁的一次性尿布在日本市场占有率超过20%,居同行业第二位。

(二)我国老年人消费行为分析

在我国13亿人口中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已经超过10%,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为了掌握老年人消费心理特征、购买行为规律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对600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

调查中发现,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1)有51.2%的老年消费者是理智型的消费者。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消费经验也不断增加,哪些商品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心中有数。因此,他们会多家选择,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购买自己满意的商品。

(2)有20%左右的老年消费者属于习惯型的消费者。他们经过了反复购买、使用某种商品,对这种商品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逐渐形成消费、购买的习惯,并且不会轻易改变。

(3)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老年人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购买的第一目的。他们强调质量可靠(29.8%)、方便实用(26.4%)、经济合理(25.8%)、舒适安全。至于商品的品牌、款式、颜色、包装装潢,则放在第二位。

(4)一部分老年人有消费补偿动机。在子女成人独立、经济负担减轻之后,一些老年人试图补偿性消费。他们随时寻找机会补偿过去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实现的消费欲望,在美容美发、穿着打扮、营养食品、健身娱乐、旅游观光等方面,有着强烈的消费兴趣。

调查中也发现,老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主要有:

(1)在购买方式上,老年人多数选择大商场和离家较近的商店购买。这是由于大商场商品质量能够得到保障;老年人体力有所下降,希望在较近的地方买到商品,并希望得到如导购服务、送货上门等的服务,对于电视直销、电话购物等新型的购物方式,部分老年消费者能够适应。

(2)由于老年人大多害怕寂寞,子女由于工作等原因闲暇较少,所以老年人多选择老伴或同龄人一道出门购物。老年人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在购买商品时可以互相参考,出谋划策。所以,影响老年人购物的相关群体主要还是老年人。

(3)广告对老年人的影响程度,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影响一般”(41.9%),选择“没有什么影响”(22.7%),剩余的部分老年人对广告有反感情绪。由于老年人心理成熟,经验丰富,他们相信通过多家选择和仔细判断能选出自己满意的商品,当然,他们也希望通过广告了解一些商品的性能和特点,作为选择商品时的参考,但要注意避免夸大性广告,更应避免虚假广告。

(三)感情营销

金六福一直坚持走中国传统文化情感路线,提出了极具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福文化”理念并进行市场营销传播。2004年底,金六福经深入市场调研之后,果断地推出了“春节回家——金六福”大型传播、行销活动,并围绕“春节回家”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传播网,[这是关键,全方位的传播网,电视广告(节目硬广告,科普专题,黄金强档广告),户外广告(车体广告,广告牌,广告灯箱),平面广告(报纸,杂志),网络广告(各种链接,博客主体验广告,页面)]使亿万游子完全笼罩在金六福“春节回家”的氛围中;在零售终端,同样发动了猛烈的攻势;同时在全国推出“发短信,赢机票”消费者互动活动。

在2002~2005年连续四年配合春节促销分别推出了小阿福、小阿娇拜年系列,2005年更是成功地搭乘奥运快车,以刘翔为主角,以刘翔回家为主题,传递一个更为深入人心的情怀——回家团圆,实现了国际化与本土春节民俗的完美结合。可口可乐的感情营销是在特色包装上,可口可乐均推出具有浓郁中国民俗特色的产品如以中国12生肖为设计元素的易拉罐新包装等满足中国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在产品组合上,大规模推广符合节日家庭消费的特大容量包装;在产品口味的组合上,将可乐与雪碧、芬达进行捆绑销售,满足家庭不同人群、不同口味的需求;在销售情境营造上,可口可乐更是运用春节对联、福到等极具中国风味的装饰充斥卖场。

金六福和可口可乐之所以获得空前的市场成功,就在于他们在整个春节营销系统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举措都深深地打上了春节所特有的中国烙印。

(四)美国苹果:改变消费需求,创造市场

经过长达24年的协调和谈判,日本政府终于准许美国苹果于1995年1月在日本销售,为了成功地打入日本市场,美国苹果种植主协会仔细分析日本苹果市场竞争因素,深入研究日本人的苹果消费习惯,制订出一套有效的销售计划,结果一炮打响。

美国苹果进入日本市场面临着两项挑战,日本苹果种植主的抵制和日本消费者的接受。市场研究发现,日本人吃苹果的方式和美国人大不一样,大多数美国人把苹果当做午餐或零食,咬着不削皮,然而在日本,苹果大多用作饭后甜食,削了皮切成小块再吃。此外,日本苹果一般要比美国苹果个大得多,针对这些市场特点,美国苹果种植主协会为苹果的定位是“有益于健康的方便零食”,很明显,美国苹果在日本的地位,目的在于创造新的市场需求,避免与现有日本苹果市场的直接竞争,从而消除日本苹果种植主的抵制。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日本苹果市场是个成熟而饱和的市场,如果美国苹果与日本苹果直接竞争,很难在短期内占领一定市场。然而,如果能够创造出一种新的市场需求,美国苹果在日本的销售潜力将大得多。

改变消费习惯,创造市场需求,谈何容易。美国苹果种植主协会认为,在日本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改变日本消费者食用苹果习惯与观念的促销活动,其中精彩的一项是“咬苹果大赛”。美国苹果在日本上市的第一天,美国苹果种植主协会在东京闹市区搭起高台,人们自愿登台参赛,能一口咬下最大块苹果者,获得一件印有美国图案的运动衫,旁观者每人赠送三个美国红元帅苹果。这项有趣的活动获得日本大众媒介的充分报道。日本消费者在一笑之中了解到美国人吃苹果的方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促销活动的另一特点是,充分利用美国在日本的形象,大多数日本人,特别是年轻人对美国和美国产品的印象比较好,美国苹果种植协会希望这种一般印象有助于日本消费者接受美国苹果,美国苹果在日本上市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日贸易会谈结束仪式上,把一篮子美国红元帅苹果赠给日本首相,对此美国和日本的电视台都给予报道,日本两家大报《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也刊载了新闻照片。为了直接影响日本消费者,销售美国苹果的商店还都插上美国国旗。

与这些公共关系活动相配合的是美国苹果的定价策略。日本苹果的价钱,每个1.5美元不等。然而,美国苹果在日本售价仅为每个75美分。尽管美国苹果的定价偏低,多数吃过美国苹果的日本消费者并不认同美国苹果的质地。有趣的是这个价钱仍然高于美国国内的苹果价格,美国苹果价格在日本市场大约为美国市场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