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典营销案例新编
10522800000017

第17章 福特汽车的失误

(一)案例介绍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于1903年6月16日,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在1999年,《财富》杂志将亨利·福特评为“二十世纪商业巨人”以表彰他和福特汽车公司对人类工业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今天福特汽车仍然是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仍然坚守着亨利·福特先生开创的企业理念:“消费者是我们工作的中心所在。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想着我们的消费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正因为这样,2003年,福特汽车的328000名雇员在世界各地200多个国家的福特汽车制造和销售企业中,共同创造了1642亿美元的营业总收入。

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拥有的知名汽车品牌有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福特(Ford)、美洲虎(Jaguar)、路虎(Land Rover)、林肯(Lincoln)、马自达(Mazda)、水星(Mercury)和Volvo。此外,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汽车信贷企业——福特信贷(Ford Credit)、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赫兹(Hertz)以及汽车服务品牌(Quality Care)。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同时,由于福特汽车公司多年的苦心经营,这些品牌本身都具有巨大的价值。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第一大卡车生产厂家,也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厂家。2000年《财富》杂志按销售额评出的世界500家最大企业名单中,福特排名第四。福特及其众多子公司组成了两大业务集团:福特汽车业务和金融服务集团。

1.福特汽车的经营败笔

1957年9月,埃德塞尔汽车——福特汽车公司打入中等价格市场的唯一项目,就作为1958年的新型汽车公开亮相了。这使那些按照传统在10月和11月推出下年度新型汽车的竞争者大吃一惊。福特汽车公司委员会主席欧内斯特·布里奇为埃德塞尔分部摊派的1958年的生产任务占该公司全部汽车市场的3.3%~3.5%,大约20万辆(当时的年产量为600万辆)。然而公司董事们仍然认为这是非常保守的策略,期望胆子更大一些。埃德塞尔汽车的准备、计划和研究工作长达10年之久,看来福特汽车公司一定要生产这种汽车了。在引进该车之前和引进过程之中,做广告和推销工作就耗费了公司大约5000万美元。到1957年夏末,这种冒险似乎已稳操胜券。公司计划直到第三年才收回2.5亿美元的开发费用,但估计这种汽车在1958年就会在业务上有利可图。

制造埃德塞尔汽车的理论根据似乎是无懈可击的。因为数年以来,汽车市场上日益增长着一股偏好中档汽车的倾向。像庞蒂亚克、奥尔兹莫比勒、比克、道奇、迪索托和默库里这样的中档汽车,到50年代中期,已占全部汽车销售量的1/3,而从前它们只占1/5.

市场预测表明,汽车市场的重心已从低档向中档转移,且60年代期间对高档汽车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同时自由支配的个人收入(以1956年的美元表示)已从1939年的1380亿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2870亿美元,并预计到1965年可达4000亿美元。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这些个人收入中用于购买汽车的百分比已从1939年的3.5%左右,增长到50年代中期的5.5%或6.0%。显然,经济气候对埃德塞尔这样的中档汽车也是有利的。

福特汽车公司恰恰在所有经济预测都表明具有最大机会的这个部门却是最薄弱的。通用汽车公司有3种中档汽车,即庞蒂亚克、奥尔兹莫比勒和比克牌车;克莱斯勒公司有道奇和迪索托牌汽车吸引这个市场;而福特只有默库里牌汽车与其竞争,并且该车只占公司汽车生产量的20%。

研究表明,在购买新车的顾客中,每年有1/5的人不再购买低档汽车,而买价格更高的中档汽车。

2.市场调查

埃德塞尔汽车的市场调查工作,持续了将近10年之久。有些调查研究专门针对车主的好恶问题,另一些调查研究则专门解决市场和销售问题。早期的调查研究表明,各种牌号的汽车在一般消费者看来都有自己确定的个性特征。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优先考虑的是符合他的或她的个性。因此,为汽车寻找最好的个性和最佳牌号这种“意象”研究,是极为重要的。所要寻找的个性,应是最大多数的人想购买的个性。福特汽车公司的研究者认为,他们拥有制造中档汽车的极大优势,这是因为他们不必非得改变现有汽车的个性不可;而且他们能重新制造出他们想制造的任何汽车。

埃德塞尔汽车并未做成小巧玲珑的轿车,它车体庞大;它的两个最大的系列产品“科赛”牌和“西塔森”牌汽车比最大的奥尔兹莫比勒车还长两英寸。它的马力很大,是人类制造的最大马力汽车之一,其引擎高达345马力。他们认为,这种大马力可能产生的高级性能是预先为该车设想的像运动员一样强壮而年轻的形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1957年7月22日,公司开始做推销广告。《生活》杂志以横贯两页的版面刊登了醒目的广告。画面是:一辆轿车在乡间公路上飞速疾驶,由于速度太快,车子看上去竟然有点儿模糊不清了;文字说明写道:“最近,你将会看到有些神奇的轿车在公路上奔驰。”接着说明,这种速度极快的轿车就是埃德塞尔汽车。在埃德塞尔汽车公开亮相之前的其他“预先”性广告则仅仅展示遮盖着的该车的照片。直到8月末,该车的实际照片才公之于世。

公司拨给该车引进阶段的资金约为5000万美元。推销工作使用了传统的汽车广告媒介。

报纸广告费用占总费用的40%;杂志广告费耗费占20%(商业出版物作为吸收新推销员运动的一部分于4月29日开始在《汽车新闻》杂志上彩色胶印出版);电视和无线电广告费占20%;户外张贴广告费占预算的10%,剩下的10%用于其他各种宣传媒介。

该车于1957年9月4日公开出售,1200名埃德塞尔汽车经销人迫不及待地开门营业。在大多数经销处,顾客潮水般地蜂拥而至。他们出于好奇,都想目睹该车究竟有哪些独特别致的优点。开业第一天,签订的订货单已达6500多份,这使公司的负责人感到心满意足。但是,这当中也蕴藏着不妙的迹象。有一位经销人在一个展室里展销埃德塞尔汽车,在附近另一展室里展销比克牌汽车,他报告说,一些很可能成为买主的客人走进埃德塞尔汽车展销厅,仔细察看了埃德塞尔之后,居然当场拍板成交,订购的却是比克牌汽车。

随后几天里,销售量猛跌。10月份的前10天,只售出2757辆,平均每天才销售300多辆。而为了完成每年销售20万辆的最低计划,每天应该销售600~700辆。

整个1958年,售出的和在汽车局注册的埃德塞尔汽车仅有34481辆,还不及销售计划的1/5.1958年11月,由于推出第二代新型埃德塞尔汽车,形势略有好转。第二代这种埃德塞尔比上代车身较短,颜色明快,马力较小,售价也降低到只有500~800美元。

最后,埃德塞尔分部终于与其他分部合并,组成林肯—默库里—埃德塞尔分部。1959年10月中旬,公司推出第三代埃德塞尔,也未引起消费者的兴趣。1959年11月19日,该车终于停产了。埃德塞尔牌汽车至此寿终正寝。

1957~1960年间,生产埃德塞尔汽车的人员和设备陆续转用于公司的其他分部,这样,弥补了1.5亿美元的投资,然而仍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1亿多美元的最初投资和大约1亿美元的营业损失。

最初构想埃德塞尔汽车时,中档汽车还有很大市场,但是产品刚入市这个市场已经消失了。在埃德塞尔汽车进入市场的这一年,小型进口车的销售量翻了一番还多。这种消费偏好的变化,并不仅仅是由1958年的价格暴跌引起的,其实,即使经济状况有所改善,这种变化也不会向相反方向发展。小型外国轿车的销售量在随后几年间一直畅销,这反映了大型汽车在人们心目中普遍失宠,人们渴望得到经济实惠朴素大方的小型交通工具。

3.埃德塞尔汽车的失败

首先,旨在为这种新车建立一种令人向往的形象的动机研究工作,并不全是有益的。尽管这种研究对于确定消费者如何看待切夫罗尔特、福特、默库里以及其他各种牌号的汽车是有价值的,并且对于引导负责埃德塞尔汽车的董事们为其新车选择特殊的形象有些参考价值,但是实际上人们向往的这种形象并不一定能够变成产品的实际特性。譬如,尽管那些雄心勃勃的年轻企业家和专家似乎可以成为埃德塞尔汽车潜在的消费者,然而,只通过加大马力和安装高级操纵设备就能赢得他们的喜爱吗?难道其他特性就不能对这些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吗?(这些消费者中许多人的兴趣,大约在这个时期已转向欧洲小型汽车,而对这种“马力竞赛”和镀铬庞然大物不再感兴趣。)

其次,大多数市场调查工作是在推出埃德塞尔汽车的1957年之前好几年间进行的。那时,对中档汽车的需求虽然强烈,但是,据此而假定这种强烈需求将会固定不变,则是不明智的。消费偏好的剧烈变动还是个尚未探明的谜——这本应引起注意。对进口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应进一步做调查研究,甚至应该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重新审查各种计划。

市场调查方面存在问题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埃德塞尔”这个车名本身。这里,主要责任不应归咎于市场调查,它从来没有首先荐举这个车名;主要责任应归之于福特公司的管理部门,是他们无视市场调查结论而不顾一切地敲定这个车名的。在2006年遭受127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之后,福特公司决心不顾一切地恢复短期销售额。福特公司最近宣布为其500新车重新贴上早已被过度使用的金牛标签(Taurus)。为什么要重新启用金牛品牌呢?显然,福特试图再次创造奇迹。

只有40%的人意识到了福特公司所发布的福特500新车,而金牛品牌则拥有近21年的辉煌历史,有80%的购买者认知率。在20世纪90年代,金牛连续5年获得最佳销售业绩,在此期间售出的车辆高达700万辆,为当年帮助福特公司走出困境做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过美国最畅销轿车的殊荣。金牛品牌是很有竞争力的一个品牌,并连续多年为福特公司贡献利润。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也预示着,福特公司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和消费者的需求。

(二)案例启示

(1)福特汽车公司成立100周年,走过100年的沧桑,福特仍是汽车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这与品牌的成功延伸是分不开的。在创立之初,福特公司遭到开发K型车的失败,从此公司转向开发适合大众市场的价格低廉的汽车。1908年,福特公司开发出了低价、驾驶可靠的T型车,深受美国大众的欢迎,福特在实现“为每个人提供一辆买得起的汽车”的愿望的同时,也使福特汽车的品牌深入人心。从20世纪20年代起,福特公司确定了经营品种多元化的战略目标,开始吞并许多中、小汽车公司,不断开发新的品牌产品。产品延伸既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又同时存在风险。

(2)成功的品牌产品延伸可以扩大市场的覆盖面,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实施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分散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形象。而失败的品牌延伸则可能损害原有品牌的形象,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延伸品牌时要多方面考虑,并制订可行的方案,谨慎从事。

(3)福特的失误再一次告诉人们,市场是多变的,消费需求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再强劲的产品和企业如果不遵循市场规律,没有正确的营销观念指导,一定会被市场淘汰。福特面对危机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纠正营销中的错误,改善了经营状况。

(三)案例链接

(1)福特汽车公司是1903年由亨利·福特先生创办于美国底特律市,现在的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上超级跨国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密执安州迪尔伯恩市。福特汽车的标志是采用福特英文Ford字样,蓝底白字。由于创建人亨利·福特喜欢小动物,所以标志设计者把福特的英文画成一只小白兔样子的图案。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一共达到了1500万辆,缔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纪录。福特先生为此被尊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福特的产品种类繁多。轿车方面有以经济多用性著称的Ka、嘉年华和雅仕,有林肯·城市那样宽敞舒适的大型轿车,也有像阿斯顿·马丁和美洲豹之类的华贵汽车。大众化的中级轿车有在澳大利亚生产的猎鹰,在北美生产的特使和黑貂,还有如蒙迪欧、康拓和水星环宇那样的世界级汽车。

福特旗下还拥有美洲豹汽车公司、阿斯顿·马丁·拉贡达公司(Aston Martin Lagonea Ltd),并拥有马自达33.4%的股份和起亚汽车公司近10%的股份。福特在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拥有生产、总装或销售企业。福特卡车与轿车的销售网遍及6大洲、200多个国家,经销商超过10500家。福特的企业和员工形成了国际网络,在世界各地从事生产、试验、研究、开发与办公的福特员工超过了37万人。

(2)福特汽车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1913年,当时第一批T型车销售到中国。1924年,现代中国之父孙中山致函亨利·福特,请他帮助建立中国的汽车工业。1928年,福特公司在上海设立了一个销售和服务分支机构,该机构的业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终止。福特汽车与新中国的联系始于1978年6月,当时亨利·福特二世和其他福特主管拜见了邓小平,这是第一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开拓业务。在一次有记录的会谈中,亨利·福特二世提到福特汽车公司“非常有兴趣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从此,福特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1978年11月,福特公司设立“中国事务办公室”,以探求在中国成立一家生产重型卡车合资企业的可能性。1979年中,福特向中国出售了750辆F系列卡车。这是自1949年以来美国汽车第一次销售到中国来。

1993年6月,福特在中国建立零售业务,初期委派了首批5家经销商在中国销售福特汽车。目前,福特拥有10多个经销点,40多个特许授权的服务设施及3个全球零部件分销商,为各市场提供更佳的服务。

1996年,福特在北京成立了一个技术培训中心,提供服务与技术培训、质量认证、一条24小时技术和客户咨询热线、技术性翻译服务及训练材料,为福特全球的经销商提供支持及帮助。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25日。程美玮先生为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目前,福特汽车拥有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30%的股份。作为上市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底成功推出了全顺(Transit)商用汽车。2001年4月25日,福特汽车公司和长安汽车集团合作,成立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四)案例思考题

(1)福特汽车虽然对市场做了周密的调研,而最终生产的产品错过了市场需求这说明了什么?

(2)在产品延伸和品牌扩展,福特汽车公司运用了怎样的经营理念?

(五)讨论问题

虽然福特汽车公司在发展中遇到挫折,但它仍是汽车行业的佼佼者,这给我们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