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人才素质论
10522600000006

第6章 较强的民主、法治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

民主的观念即是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只有建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1)民主观念一:民主的本质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任何民主,和一般的任何实体性的上层建筑一样,归根结底是由该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归根结底是为该社会的生产方式服务的。世界上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抽象的民主,只有具体的、由各个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决定的民主。因此,民主是个发展的概念。从古代的民主萌芽的时期起,在几千年的过程中,民主的形式一直随着统治阶级的更换而更换。在古希腊各个共和国中,在中世纪各个城市中,在各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民主都具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运用程度。因此,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政权由少数剥削者手里转到多数被剥削者手里的革命发生并取得成功之后,其民主形式就绝对不可能延续资产阶级的旧的民主形式,也绝不会保留或维护资产阶级民主的相关政治条件。直到今天,那种把民主视为“普世”的政治形式的观念,本身就没有摆脱资产阶级民主的巢臼。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屡试不爽的一种现象,就是谈论所谓的“普世的民主”,实际上就是拥护资产阶级民主;谈论抽象的“专政”,实际上就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是否认无产阶级具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权利。对于这些资产阶级的过时观念,列宁早就精辟地分析批判过,并指出了他们的本质。今天,虽然有人继续重复过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演绎的故事,但一点历史的新意都没有。

民主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和国家一样,在现实之中的民主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的形式。因此,它必然随着国家的消失而消失。民主发展的最高级形式就是实际上不再需要民主的社会出现。这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候才能实现。

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真正的保证公民平等决策权利和管理国家权利的实现,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建立一种保证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决定问题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政权;二是必须使这个大多数在各个阶级相互关系的结构中能够协调有效地管理国家。在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两个条件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从这样两个方面的意义上讲,民主既是国家形式,又是政治目的。我们可以在第一种意义上观察某一种民主的本质,在第二种意义上观察某一种民主的真实程度。

总之,关键是要看民主是对于大多数人的民主,还是对于极少数人的民主;

是立足于公有制基础上的真实、完全的民主,还是立足于私有制基础上的虚伪、狭隘的民主。这是我们在观察民主问题时应把握的一个核心内容。

(2)民主观念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是由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决定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就是对极少数人实行民主,对极少数富人实行民主。资本主义的民主结构通过对选举权的一些看似“微小的”细节的限制、代表机构的办事手续、对行使集会权利设置障碍以及资本主义办报原则等一系列完善而巧妙的手段把穷人完全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使他们无法积极参与民主生活。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每隔几年进行一次的所谓“大选”,只是使那些选民跟在统治阶级后面热闹一番而已,完全不能起到选择人民大众自己信任的国家领导人的作用。资产阶级民主的工作重心放在冠冕堂皇地宣布各种自由和权利上,而实际上却不让大多数人即工人和农民哪怕是稍微真实地享受这些自由和权利。因此,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在本质上,资产阶级民主只是对富人、对少数人的民主。可以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是一种内核已经干瘪的民主。随着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出现和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已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优越性可言。

当然,历史地看待今日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也可以说它有自身的一些长处。由于资产阶级民主具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经过漫长的历史打磨,今天已经比较成熟。对于极少数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统治者来说,这个民主具有比较完善的外壳。如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有细致如微的各种保证措施,能够在困难或政治风浪之中,保证民主制度稳定而有效运作。他们对自己宪法权威性的维护,他们对自己历届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尊重,他们对付老百姓反抗的各种预防手段,他们运用新闻媒体制造舆论的巧妙手法,他们利用非政府机构进行活动的策略,他们把政府的权力运作与意识形态分别进行的思路,他们各个派系之间的争斗规则,他们无孔不入地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方法,都是非常成熟的。这种成熟的资产阶级民主手段,成熟到具有掩盖其真相的相当大的欺骗性。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压迫的大众,如果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武器,很难看清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这样完善而坚硬的民主外壳,那里的社会主义革命就很难首先爆发并取得胜利。

(3)民主观念三:社会主义民主进程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的新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这个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绝大多数的人民大众当家做主;同时第一次使绝大多数人管理国家事务成为可能。社会主义民主第一次成为对穷人、对人民、对大多数人而不是对极少数富人的民主制度。人民需要共和国,目的是为了教育群众实行民主。不仅仅需要民主形式的代表机构,而且需要建立群众广泛参与、全面管理国家的制度,让群众有效地参加各方面的社会政治生活,让群众在管理国家的事务中起到积极作用。与资产阶级民主相比较,社会主义民主使得大多数劳动者空前广泛地、经常地、普遍地、简便地行使选举权。这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之中都得到了证实。列宁曾经这样评价社会主义民主:“在吸收工人和贫苦农民参加国家管理方面,苏维埃共和国过去几个月所做的事情,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连十分之一也没有做到的。这是绝对真理。谁也不会否认:我们在实行真正的而不是纸上的民主方面、在吸收工农参加管理方面所做的事情,是世界上最好的民主共和国在几百年内没有做到而且不能做到的。这就决定了苏维埃的意义,由于这一点,苏维埃就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口号。”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列宁说出了那句至理名言:“无产阶级民主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苏维埃政权比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要民主百万倍。”可以说,在现实社会中,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广泛性、科学性、彻底性。这是资产阶级民主所不能相比的。

社会主义需要民主,民主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不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这是因为:第一,无产阶级如果不在民主的斗争之中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好准备,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第二,胜利了的社会主义革命如果不实现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最终消亡。在革命战争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运用民主的武器动员了群众,团结了群众,争得了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毛泽东同志又指出了实行民主是跳出政权周期律的唯一途径。

但是,现实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部分是从封建主义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背景下演化过来的。在历史上,这些国家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民主的训练,甚至与现代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生活习惯都没有养成。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优点是没有改良主义的传统,缺点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民主的意识。此外,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崭新的民主制度,它的建立、巩固和完善,本身就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过程。因此,在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目前还不成熟、不完善,是正在努力建设的一种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还存在着民主建设的严峻任务。建立健全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一种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领导干自身的民主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干部和全体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都是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可以说,社会主义民主具有一个充实而美好的内核,但却没有完成其外壳完善的任务。如果社会主义民主的外壳长时期不能得到应有的完善,就会伤及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核,使得原本充实而美好的内核流失、霉烂,使得原本密切的党群关系松散而疏远,那就是一种十分可怕的前景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的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真正的民主。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在历史上经历几百年的时间,不断冲突、动荡、改进、修补,才逐步走上了稳定运转的轨道;社会主义民主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无法比拟的辉煌进展。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社会主义民主必然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前景必然超越任何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展示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远景将是人类社会民主发展的最高境界。社会主义民主提供的越来越完善的民主条件和民主状态,将最终使得民主本身成为不需要的东西,为民主的最终消亡创造条件。民主消亡的时代,就是共产主义的和谐状态。

(4)民主观念四:民主权利和权力

民主权利和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根据宪法和其他法规规定的自身应该享受的权利;后者是集体和代表机构赋予一个人的支配权力。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防止两种倾向,既要防止不能行使应有的民主权利的倾向,同时也要防止个人权力不受制约的滥用权力的腐败倾向。

首先,要防止不能行使应有的民主权利的倾向。宪法和其他法规规定的自身应该享受的权利,实际上不仅仅涉及个人享受权利的问题。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个人权利的行使,往往是保证一个集体、政党乃至国家正常运作的前提或保证条件。比如,在党内,党员个人权利的充分发挥,就是保证党的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集体内部的成员,只有人人积极负责,行使应有的权利,才能使这个集体形成一个既有民主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使个人舒畅的那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个人权利是不是受到尊重,个人权利发挥得是否充分,实际上是衡量一个集体是否具有民主氛围的标志,也是这个集体生命力强弱的象征。

其次,要防止个人权力不受制约的滥用权力的腐败倾向。一些具有政治自觉性的人早就认识到,权力具有巨大的政治作用,同时它又是可以腐蚀人的。一个人之所以不能无限制地占有某种权力,之所以要实行任期制,道理就在于此。因为,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现象,这是任何权力机构都应该避免的。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认为,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与责任同行,应该运用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正确对待自已手中的权力问题,才能经受得住新时期的严峻考验。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本质就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办事的,为人民服务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支配权力的根据。

一切党的干部都应该以这样的权力观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这样的权力观,才能有利于避免以权谋私,才能有利于避免权力的滥用。

(5)民主观念五:民主作风

人才和干部的作风,是由其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政治立场决定的。作风具有外在性、实践性、时代性、群体性,体现着社会面貌和执政党的面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不可等闲视之。

民主作风包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的作风,平等待人的作风,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团结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反对错了的同志一道工作的作风,办事公开、公正的作风,遵守民主规程的作风。民主作风反映了一个人的胸怀,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以事业为最高追求。那些缺少民主作风的人,常常是得势时十分霸道,一意孤行,甚至以权谋私,动辄就运用手中的权力对持不同意见者进行打击报复;失势时又自暴自弃,消极颓废。一个人如果有了权力,但又缺乏民主作风,必然危害革命事业,危害党的工作,危害社会。这样的人,权力越大,危害也就越大。

目前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建设的关键是加强民主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执政党近年出台了大量这方面的规则和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民主作风就是民主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的基础条件。目前,建设民主监督制约机制的任务对于人才个人来说,就是加强自身民主作风建设。而建设民主作科的重点就是要培育正确对待不同意见的民主作风。

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才常常也就是执政党的人才。这就需要教育我们的人才正确对待党的建设中的民主作风问题。必须认识到,党内存在不同意见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正常现象。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一贯正确的个人和倾向。只有不断地集中正确意见的政党,才能永葆自己的生命力。因此,党内的民主建设,关键是如何对待党内各种不同意见的问题。如何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通过稳定的党内民主制度,保证集中正确的意见,保证各种意见正常发表的政治氛围,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一个时代性课题。这需要一代人才和干部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为了保证各种意见正常发表的政治氛围,除了党规党法明确规定保护发表不同意见和争论的权利以外,党内同志还要建立一个基本观念,这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不是叛徒和奸细,就不能采取敌对的态度,也不允许进行任何政治和组织性的处理。在政治上和组织上消灭不同意见,只能为个人专权开辟道路,甚至为真正的坏人所利用。

第二,党内、特别是决策层内部保留不同意见,甚至保留反对派意见,是保证党的正常民主氛围、防止党的分裂和党在方向上失误的制衡力量。当然,前提条件是,这里的反对派是思想政治上的、政策和主张上的公开的反对派,不是组织上的秘密的反对派。毛泽东同志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讲过,“我们不怕公开的反对派,只怕秘密的反对派……只要不是违反纪律的,只要不是搞秘密集团活动的,我们都允许他讲话,而且讲错了也不要处罚。……在党内党外,容许少数人保留意见,是有好处的。错误的意见,让他暂时保留,将来他会改的。许多时候,少数人的意见,倒是正确的。”这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论断。应该规定,禁止在党内把不同意见打成敌对分子,禁止清洗反对派。只有把不同意见的反对派保留在决策层内部,才能有长时期的稳定可言,才能真正经受实践检验,才能形成内在的制约机制。

第三,在思想上教育和培养党员和各级干部在不同意见中成长、在不同意见中工作的正常心态。把不同意见或反对派保留在决策层内部,是决策民主的前提,是决策科学的前提。当然,这样做,是费力的、耗神的,但它却是建立长治久安的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史上,资产阶级政权正是在这样一种费力的、耗神的争吵和争论中走向稳定和完善,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对稳定性。

第四,自觉防止个人崇拜、个人集权的现象。在经济建设的和平时期,各个级别的领导人,个人权威不能太重,任职时间不能太长,严格遵守党的干部的任期制(最多只能两届),再也不能延长。没有必要人为地在党内制造“珠穆朗玛峰式”的人物。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把一个普通成员抬得过高,实际上使得他无法与集体中的其他成员平等对话,更不能充分发表意见讨论问题,也谈不上形成正常的更换机制。长期不能更换,就会产生个人集权、个人专断、集体腐败,在政治上就容易产生所谓接班人更替的危机。集体正常更换机制的运转,要比把希望寄托于选好某一个人,具有更大的社会进步意义。

通过这样的努力,不断培育人才和干部的民主作风,党的民主监督机制的建设就会不断取得进展。社会的长治久安就大有希望。

(6)法治观念

经过全国范围的“普法”教育,人们的法治观念有了很大提高。人们普遍懂得要知法,守法,护法,严格依法办事。许多群众也懂得遇到问题和委屈,要向法律“讨个说法”。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也深刻理解了党章规定的“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在“依法治国”的总纲领指导下,全国的法律意识大为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人才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在提高法制观念的问题上,重点和难点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能越出这个界限;领导干部必须依法行政,而不能存在随意性和实用主义行为;领导干部处理党内事务和矛盾,不能违背国家宪法和法律。真正做到这些,才算真正懂得了法治观念。

在某些单位,曾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某单位在改革中刚刚与全体职工签订了为期三年的“聘任合同”,但是半年之后,为了赶“锐意改革”的浪潮,单位领导人竟然又别出心裁地提出,过去聘任的一切职务一律作废,从今以后,基层单位的行政领导聘你是什么职务就是什么职务。这样的所谓“改革”胆子是足够大的,单位领导人的“改革”意图已定,中层领导干部不敢发表不同意见,这样的决策常常就这么定了。但是,一位既懂得法律、又敢于直言的同志,力挽狂澜,阻止了这个单位领导集体的蛮干。他说,你们领导集体这么干,就等于撕毁了与全体职工刚刚签订的成千上万的合同,你们要准备被全体职工告上法庭!这时,那些身居高位的单位领导人,才懂得了事情的利害,撤销了违法蛮干的所谓“改革方案”,在这个问题上不敢越出法律范围轻举妄动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它告诉人们,不是仅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就能够干好事。如果不注意提高法治观念,也可能在狂热的“奋发”之中走到邪路上去,堕入违法的泥潭。

(7)组织观念

任何政党和团体都有自身的组织规则,并要求其成员遵守这些规则。无论是党员还是其他人才,生活在现代社会,就应该具有起码的组织观念。党员或党员干部,就应该懂得党的组织原则;生活在单位和集体的人才,也应该相应地懂得该团体的组织规则。如果不是这样,现实生活就会使这样的人才遭受挫折和失败。

在我国,民主集中制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组织规则。民主集中制写进了党章,是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规则也写进了宪法,也是整个国家的组织原则。因此最大的、最根本的组织观念,就是正确地理解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党章第十条规定:“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整体。”并对民主集中制作了六条具体的规定。在党章的“总纲”部分还规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行动的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因此,在我国,人才和干部的最根本的组织观念是民主集中制的观念。

民主集中制的提出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早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时候,就奠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基础。列宁在创建和领导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实践之中,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实行“集中制”的原则和“民主制”的原贝h1905年12月,在列宁的主持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会议的决议之中,第一次使用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并于1卯4年4月在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第一次载人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1920年7月,根据里恩的提议,民主集中制又载入共产国际的章程。从此,民主集中制成为全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先进政党普遍遵循的组织原则。

中国共产党自从建党伊始就确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历史过程之中,不断加深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不断完善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也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普及和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

在现实社会中,增强组织观念,就要妥善处理好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少数与多数之间的关系、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领导干部与一般党员之间的关系、全党与中央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各方面的关系和谐发展,使全党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形成有效的领导。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在决策和领导过程中,凡是属于重大问题,都应该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办事。这就是:“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样才能使决策和领导水平大为提高,既能够保证方向的正确,又能够保证工作的效率。

(8)纪律观念

成功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这既是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也是保证人才自身健康成长的前提。党员或党政干部更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要遵守党政各种纪律、规范和准则。这是最起码的纪律观念。在现实生活之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修养。

第一,必须坚定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常设机构党中央在政治上采取的一系列战略决策,只有被全党和全国人民接受,才能达到同心同德,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党章规定:“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就是全党与中央保持一致的最高依据。党作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才能行使自己的领导。因此,它要求自己的党员和干部必须与党保持一致,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坚决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这样,才能进一步团结全国人民群众,形成强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

在现实党的组织生活中,要做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就必须防止几种错误倾向。一是不能搞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不搞“留一手”;三是不对党中央搞两面派行为;四是不允许在实际上充当“持不同政见者”。这是最重大的纪律观念。

第二,个人服从组织。

个人服从组织,这也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必须遵守的组织原则。作为党政干部,不应该有任何特殊,而应该模范地遵守党的这一组织原则。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能够遵守这一组织原则,使党的机体不断得到增强。但是也有少数党政干部,只讲个人义气,不讲组织观念;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或闹争权夺利,I破坏党组织的团结。有的党政领导干部搞个人说了算,凌驾组织之上;有的越权擅权,相互间暗中拆台;有的跑官要官,投机钻营;还有的倚仗大权在握,独断专行,压制不同意见,打击正派的同志,欺上瞒下,营造个人的“独立王国”。这都是党政干部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表现。此风不除,党的组织就不能健康发展。

第三,坚决执行党的纪律。

党章规定,“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懂得纪律,才能遵守纪律。一个党政干部应当学习党的纪律,遵守党的纪律,勇于同违反党的纪律的现象作斗争。党组织经常开展的党的纪律和法规的学习,正是强化纪律观念的好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少数党政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党的纪律。有的对揭发自已错误的同志打击报复,甚至操纵自己的心腹进行诬告和陷害。这是严重破坏党的纪律的表现,其恶劣情节是党的纪律所不容的。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是合格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青年人才的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纪律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