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人才素质论
10522600000012

第12章 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

确立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关键问题。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才,到底把什么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标志着人生发展的方向。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就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指挥棒。在这样的大是大非的思想素质问题上,不能不慎之又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拥有金钱的多少能不能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答案是否定的。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金钱不能作为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1)金钱作用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和金钱的冲击,社会上出现了把金钱当做人生价值最高标准的倾向。不少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有些人竟然经不起金钱的诱惑,陷人贪污、受贿的犯罪泥坑。有人公开说:“奋斗几十年,结果就是看能不能为儿孙留下10万、20万。”还有的人把“千里作官只为财”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为此,他们不顾党纪国法,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非法牟利。个别青年干部胆大妄为、毫无顾忌地收受贿赂,个别老干部因“最后捞一把”而晚节不保。据中央有关部门对某地区的抽样调查,在群众检举的党员干部违法案件中,41%是违反财经纪律和行贿受贿问题。

现实的经验教训提醒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确立好人生价值的追求目标,确立正确的人生评价标准。应当重温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论著,学习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重要论述,加强党性修养,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取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当代青年人才要正确对待金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的作用越来越大,但金钱能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金钱能不能作为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这是正确对待金钱的关键问题。金钱在经济领域里作用越来越大,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进步,它比人情说了算、比自己的权力说了算要进步些。但是,金钱一旦越出经济轨道,介入它不该介入的其他社会领域,就会产生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因此,不能把金钱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青年人才要正确对待金钱。我认为,受点穷,钱少点,吃点苦,有好处。只要精神不倒,社会肯定会加倍地报偿你。相反,一旦吃点苦,精神就没有了,那就真正成为一个“穷人”了。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杠杆,奴隶社会是以占有奴隶的多少来显示自己的价值;封建社会是以等级和特权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资本主义社会则以金钱和商品的占有量来作为价值的标准;社会主义社会只能以一个人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他的价值。因此,正确对待金钱,多向别人贡献一点,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做到的。

总之,思想理论素质的提高,是政治素质的保证。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具有高屋建瓴的分析鉴别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才。

(2)人生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人生价值是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人生价值评价是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评价,是对人生实践活动及其是非功过所作的结论。它反映不同主体需要之间的客观关系。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指自我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关系,即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关系。自我价值的基本内容是自我生命生存的价值和自我发展的价值。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意义,即满足社会和他人价值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来说,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同时存在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才能表现出来。一个人只有把自己与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在追求自我满足的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保持一致。

在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庆典上,20世纪60年代毕业的校友朱凤蓉的发言引起了人们巨大的震撼。她说,近40年来,有将近100多名清华学子奔赴新疆核实验基地工作。他们不畏艰苦,无私奉献,在献身祖国的事业中,成长为技术骨干、学术带头人、领导干部,其中涌现出1名院士,2名司令员,4名所长,7名将军。她最后深情地说我和我的丈夫都是清华学子,长期以来我们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多次获国家科技奖励。现在,我们双双被授予少将军衔。说实话,我们是从清华毕业的极普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朱凤蓉的发言引发了全体师生和在场的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江泽民同志在这次大会上讲话时强调说:实践证明,牢固树立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理想,并坚韧不拔地为实现这种理想而奋斗,不仅不会限制优秀人才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而且恰恰相反,只有在这种火热的奋斗中,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他们的生命价值才能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一切有志的青年,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对祖国和人民大有作为。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

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这是新时期党对青年人生价值观的一贯要求。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大会上对青年大学生提出的希望之一就是:“希望你们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青年人富有遐想和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青年的特点,也是优点。但需懂得,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人生价值的评价是人生的价值关系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是把人生价值当做客体所进行的反思,是主体对人生意义的主观判断、情感体验和意志决断的综合反映,是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同一种人生,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评价。为什么对于同一种人生内容,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评价呢?这是由于:第一,人们的价值观要受阶级立场的制约,不同的阶级因其利益和需要的不同,采取不同立场,对人生价值的评价原则和标准也就不同。第二,人们生活的环境、受教育程度、人生阅历和文化水平不同,从而对人生意义的领略程度和评价的标准也就不同。这就是说,人生价值的评价还要受到人们认识水平的制约。在存在着阶级的社会里,在存在着强大的资产阶级的世界上,不同阶级的评价差异就必然成为主要差异。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

在奴隶制社会,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占有奴隶数目的多少。谁占有了较多的奴隶,谁就拥有社会地位,谁就有价值,就会受到尊敬。按照这个标准,占有奴隶数目多的大奴隶主是最有价值的;占有较少奴隶的奴隶主,其人生价值相对较小;不占有奴隶的人,就没有什么价值,不怎么受到尊重,没什么社会地位。而奴隶在当时的社会里就不具备做人的资格,不被看做是人,顶多被看做一个会说话的工具。对于奴隶来说,那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在封建社会,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等级和特权。在封建社会,只有金钱和财富是不够的,只有占居较高的等级,或者具有皇帝特许的权利,才能具有真实的较高的人生价值。封建社会较之奴隶社会而言,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封建社会建立之后,就建立了严格的、森严的等级制度。皇帝的特权赐予成为最高荣誉地位和最高财产保险的政治根据。在封建主义社会,仅有钱是不行的,必须具有较高的等级或特权,才能真正做到有地位、受尊重、有价值。否则,纵有万贯家财,也是靠不住的,只要皇帝一纸圣旨,就可以把任何家财全部抄没。在封建社会,等级是最森严的,连贵族内部的爵位也分等级:公、侯、伯、子、男,一级压一级。山东省的孔子后代,被奉为“衍圣公”,当上了一等贵族“公”了。“衍圣公”的名字起得很准确,就是一个负责繁衍孔圣人后代的“公”。“衍圣公”的权力了不得,他可以行使当地政府和审判的职能,可以组织自己的军队,可以享受周围四个县的农民的租税,可以享有对于辖区之内的青年女子的初夜权。他为祖宗孔子修建的孔庙主殿(大成殿)可以比皇帝理政的太和殿高出七层砖的高度。这就是特权。孔府的等级加特权,使其具有当时社会的巨大威风。试想,上述那些绝对威风的事情,仅仅有钱,就能够做得到吗?所以,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聪明的地主和财主,都是在具有一定的金钱之后,拼命弄一个爵位,或者花大价钱沟通皇家左右的人们,弄到皇帝的一个手谕,然后为这个手谕专门修建一个豪华的门楼,把皇帝的批文刻石制匾镶嵌在上面来大肆张扬一番。山西省丁村的几个地主庄园,全是这么干的。为什么呢?就是通过这个途径,搞到特权,拥有最高的保护伞。这样就有了稳定的价值靠山。

在封建社会,只是有钱是不一定能够得到社会地位和个人价值的,必须具有等级和特权。一个明显的例子是18世纪末的法国。在1789年的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之前,封建统治阶级迫于形势,召集了三级议会。三个等级的代表参加议会的时候,第一等级的僧侣,第二等级的世俗贵族,都是从议会的正门大摇大摆进入的,而第三等级的代表则是从侧门进入,以表示不平等。在这三个等级的代表当中,要论有钱,那决不是第一、第二等级,因为那时他们已经穷困潦倒,很不景气,就剩下一个空架子。最有钱的是第三等级,是与那些“无套裤汉”的穷人在一起的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资产阶级代表有的是钱,但就是不具备等级和特权,所以还是没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当然,这激起了他们的革命性。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法国资产阶级在公民前的处境,说明了封建社会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不是金钱,而是等级和特权。

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以金钱为评价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占据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打破了,它使得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就再也没有别的关系了,它把人的尊严、神圣和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全用金钱亵渎了。金钱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主宰,人生价值也改换为金钱为标准进行评价。在资产阶级看来,只有金钱或资本,才是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他们以金钱、资本为标准,把社会的一切价值都浸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在资本主义社会,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之中指出的:“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镑,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剥夺和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不劳而获是“体面的”;体力劳动却是“不体面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甚至出现了“笑贫不笑娼”的现象,因为按照资本主义以金钱和资本的人生评价标准,“娼”的手中的金钱使她们的地位不至于落到被人嘲笑的地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的一切关系都商品化了,金钱成了资产阶级人生活动的唯一杠杆。“有钱就有一切”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信条,因而享乐主义人生价值就被一切剥削阶级视为“真理”,获得肯定性评价。当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有不少进步人士对此持批判和否定态度,他们看到拜金主义造成的人性扭曲、社会丑恶现象丛生、贫富两极分化带来了社会的动荡,因而呼吁社会公平、正义、良心、互爱。这对扼制享乐主义的浸染虽然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没有触及产生这些丑恶现象的社会制度方面的原因,享乐主义依然是资本主义的主导价值观之一。

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赋予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崇高地位,认为占取别人的剩余劳动是可耻的剥削现象。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这在人民群众中普遍得到接受。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劳动创造财富的真理被普遍接受,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正因为这样,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也出现了本质的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付出诚实的劳动,为社会多作贡献,才有真正的人生价值。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了劳动和奉献为人生价值的标准。

(3)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原则

人生价值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两个方面。

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身的是非功过所作的评价,是以自我的角度,审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自己的行为及创造成果、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从而确认自我人生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然而,要做到客观而正确地评价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我评价一方面受着人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境界、自我意识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还受到人的自我情感和现实利害关系的困扰,自尊心、虚荣心往往使人过高估计自己,夸大价值事实。

社会评价是社会方面对一个人的是非功过所作的评价。它以一定的社会利益与社会需要为标准,考察个人的行为及其创造成果对社会的作用,作出善恶、美丑、功过及其程度的评价,确认某个人或某群体对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意义。

社会评价的主体是社会,不论评价者是以社会代表机构、公众还是个人的面貌出现,都必然站在一定的社会整体的立场上说话,以社会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以及该社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为价值评价的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用来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进行人生导向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要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利益关系中作出选择,如果人们的行为效果有利于他人或社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就会受到肯定和赞扬;如果人们的行为效果有害于他人或社会,对社会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就会受到否定和谴责。所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评价是社会进步的杠杆,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判别人生实践是非成败的标准和根据,对于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自我评价还是社会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是不容易的。但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对那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生价值进行肯定性评价,而对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生价值进行否定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才具有真理性。

为了正确评价人生价值,应该坚持正确的评价原则。一般说来,在进行人生价值评价时,应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坚持客观性要求就是在人生评价中尊重客观事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事实就是人生的实际活动及其效果,包括成绩与缺点、错误各个方面。坚持从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评价人生的是非功过,能够防止主观随意性,排除感情因素的干扰,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得出公正结论。

第二,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就是对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和各个发展阶段的表现作全面考察,对一个人的优点与缺点全面考察,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防止以偏概全。

第三,动机与效果统一的原则。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目的、意志支配下达到一定社会效果的过程,包含着动机与效果两个方面。动机是人们追求预期的人生价值目标的自觉意识,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因而对于评价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效果是指人们的实践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实际后果,是工作的实绩、实效等价值事实,是人生价值的客观体现。在进行人生价值的评价时,在总的原则上要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论,既看动机,又看效果。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查动机。但当动机与效果的善恶不一致时,更注重对效果的考察,也决不简单地以效果推断动机。但真正负责的动机是一定要顾及效果的。

第四,历史分析的原则。进行人生评价,要联系评价对象所处的时代、社会关系来考察,以事实为依据,以对社会发展有益或有害为标准,作出相应的评价。既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贬低历史人物的功绩;也不能夸大历史人物的功绩,人为地拔高前人的人生价值。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来研究,是这一原则的实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方法与阶级分析方法是统一的。在私有制和阶级存在的条件下,对人的价值评价必须考察有关人物所处的社会关系,考察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考察各个阶级的关系,以便判断有关人物的人生是否具有正面价值。

当我们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时候,这既是指人生价值的本质,又是指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可是,人们往往以一个人所获得的荣誉、地位和物质财富来评价他的人生价值。其实,这些只是社会对个人的贡献的承认,是对人的价值的外在反映,这种反映往往不一定能够客观真实地体现人的价值。人们的贡献与所获的报酬不一致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有的人贡献很大,却自奉甚薄;有的人做出了重大成绩却不被承认,不但没有荣誉和财富,反而受到非难和打击;有的人平平庸庸却身居高位;还有的搞歪门邪道却名利双收。这些现象说明,评价人生价值不能以一时的社会评价为标准,更不能以权力、地位、金钱、荣誉为标准。当人们的劳动、贡献和获取的报酬不一致时,他得到的名利地位并不能体现他的真实价值。决定人的价值的,是一个人的德才与劳动、创造、贡献。一个人的品德越高,知识才能越强,创造越多,贡献越大,价值也就越大。生活中往往是成就最大的人,对物质生活和名利地位的计较最少,他们沉浸于创造的事业中,无暇也无兴趣争名夺利。而正是这样的人,对社会的贡献最大,最终得到的尊重与赞誉最多。因此,评价人生价值要以人对社会的贡献为标准。

人生价值与对人生的评价发生分离的现象,说明掌握这一评价标准的确不容易。生活是复杂的,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也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问题。除了应当不断完善评价机制、提高评价者的认识水平以外,归根结底要靠实践与时间检验。大浪淘沙,实践和时间会使一切虚假的东西显露原形;实践和时间也会擦亮人们的眼睛,提高评价的水平;实践和时间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创造成功的机会。一句话,持续发展着的实践是检验人生价值的最终标准,也是检验评价标准的标准。

(4)社会现实中金钱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们国家把劳动和奉献作为评价认识价值的标准,因为它体现了为人民服务,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途径。

但是,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的价值评价标准却遇到了挑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入,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说法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许多人说这一句话的时候,实际上把重点放在拥有金钱的重要性方面。还有的人说,有钱的人最风光,没钱的人没价值,挣钱越多就说明贡献越大,为什么不能用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呢?这一切说明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了。但是如果盲目抬高金钱的作用,就会在人生道路上走向歧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都努力挣钱攒钱,合理地花钱消费。没有钱的日子是困难的、不好过的。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则决定的,人们必须遵守。但是,这与把金钱当成人生价值的标准并不是一回事。只有正确地对待金钱的作用,才能在人生价值方面找对正确的方向。

金钱在历史上曾经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它是对封建社会中超经济的特权的否定;金钱用作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使价值和财富增值;金钱可以使一部分人获得发展的自由时间与条件;金钱是扩大社会交往、拓展生存空间的媒介,它打破了一切等级、门第、血统、地域、政治、宗教的界限,使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联系更广泛,更普遍,从而大大拓展了个人生存的自由空间;金钱可以作为应付人生急需的物质手段,增强人生的安全感。总之,金钱是价值的尺度、交换的媒介、财富的贮藏、个人发展的资本。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也有很多明显的消极作用。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金钱高于一切,金钱万能,金钱能使恶行变成美德,卑贱变成尊贵,老年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如此一来,不择手段地谋取金钱,无休止地发财赚钱,就成为支配资产阶级全部活动的最高目的。为了金钱,不耻一切卑污行径,甚至人格、良心也可以出卖。金钱的魔力渗透到一切交换与非交换的领域,把一切价值变为商品的价值。在这种货币拜物教——拜金主义的支配下,一切罪恶和腐朽行为都可以产生。拜金主义是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价值观,它把金钱看得比人的价值与尊严更重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金钱的作用大为扩张。一方面,金钱在经济领域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钱时常越出经济领域,导致出现一些负面影响。一些利欲熏心之徒,为了追求金钱而不惜伤天害理,他们侵吞国家资产,制假售假,走私贩毒,偷税漏税,雇佣童工,买卖人口,权钱交易,嫖娼卖淫,甚至用钱想保住杀人犯的性命或缩短服刑期。这些丑恶现象一出现,就受到法律的制裁,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唾弃。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由于市场经济缺乏规范,金钱的作用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开始在更加广泛的领域起作用。没有良心的金钱,可以让费厄泼赖的足球裁判“吹黑哨”;没有良心的金钱,可以让人间天使的医生见死不救;没有良心的金钱,可以让重大犯罪案件的目睹者缄口不言;没有良心的金钱,可以让罪犯的罪行变轻,可以让该死的人重新得到生命;没有良心的金钱,可以让一部分人和金钱一样没有良心,干着坑蒙拐骗的勾当。随1992年市场大潮到来的“选美大潮”,开始于祖国边陲的省份,接着就蔓延进中心大城市。在“美”的招牌下,“选美”的组织者大捞一把,而各种令人难以启齿的丑闻却在盛行。有人说,选美是用金钱堆出来的。例如,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广告模特大赛,获得“中国小姐”头衔的某小姐根本就没有进入决赛圈。捐助这次大赛的老板表示,如果不把这个头衔给这位小姐,他就要撤回赞助。“正义”和“美好”只好向金钱缴械投降。1993年“评选”出的“杭州小姐”,竟然是一位离婚的29岁的妇女。美女如云的西子湖畔,竟然选不出一位真正的美女,这让杭州人颇感脸上无光。在选美大赛之中被选中的小姐,往往也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有的成为有钱人的玩物,有的借机嫁给外国人,有的借这个头衔捞钱、恣意享乐。怪不得大多数人认为,“选美”是巨商豪富污辱女性的无聊游戏,毫不足取。

1992年1月22日,一位叫做“风人”的作者,在《文汇报》发表《知识多乎?钱多乎?》的文章,提出了一个刺激性的观点:“在商品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社会对一个人成功的‘标志’,逐渐开始以‘钱’的多少来加以衡量”。看来,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许多人魂不守舍,在金钱魔力的冲击下,丢掉了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社会,获得金钱的多少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贡献的大小,不能把金钱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实际上存在着贡献与报酬不匹配的现象,社会分工又造成人们的贡献大小与能力、态度不完全一致,总要有人从事赚钱少、但社会确实需要的工作。俗称“大款”的那些人并不都是对社会贡献大的人,其中有人靠的就是非法致富。如果以“一切向钱看”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将会造成一系列严重恶果:有的人为了获得更多金钱,就把非商品当作商品贩卖,爱情、身体、器官、良心、尊严都成了交换的商品;有的人为了更多地赚钱,不惜铤而走险。人间的友爱、真诚、互助将被金钱驱散,信任危机的阴影将笼罩心头,法制与秩序将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将面临严重的灾难。

在我们国家的现实条件下,由于种种原因,并非是贡献越大的人挣钱越多。一个人的收入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宏观经济的环境;从事的企业和事业在商品市场运作之中的处境;从事的职业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国家政策的调整;自身的才干和努力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能用金钱当做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的。

我们国家表彰的雷锋,焦裕禄,23位“两弹一星”的有功人员,上海的劳动模范徐虎,北京的劳动模范李素丽,他们并不是获得金钱最多或很多的人,但在我们的社会里却受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高度尊敬,成为人们崇拜的楷模。山东省烟台市某农村企业集团的总裁,带领村民集体致富,比一般村民不知多付出多少辛苦和劳动,十年巨变,使企业成为每年上交国家利税6亿多元的大企业,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总裁本人只拿普通工人最高档的工资。村民对他十分敬佩。他认为,花多少钱也难以买到村民的这份心情,而少索取报酬就得到了这样的心情,何乐而不为呢?这些创造了突出价值的人们,都没有多挣到钱,但却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原因就是他们为国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人们是从付出劳动和贡献的尺度给予他们崇高的评价的。

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不应该奉行拜金主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金钱仅仅是达到人生目的的手段,而不是人生的目的。如果通过正当手段谋取金钱,就具有积极的正面的道德价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我们取舍的原则。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开放的环境中又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冲击和侵蚀,这都容易滋生拜金主义。权钱交易,“官商”、“官倒”,是“权力拜物教”与“金钱拜物教”相结合的怪胎,它无情地嘲弄和践踏人的价值,是全国人民深恶痛绝的丑恶现象。铲除这些丑恶现象,恢复人的价值的尊严,树立为社会主义劳动、奉献的崇高的价值目标,还需要进行一场长期的斗争。

(5)坚持以劳动和奉献作为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成功人才的素质来说,确立劳动和奉献为人生价值的标准,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在这个问题上差之毫厘,在人生的实践中就会失之千里。现实社会环境越是搞市场经济,现实社会中金钱的作用越是不断增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越是要坚持劳动和奉献作为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社会主义社会,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劳动和奉献。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导师是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写了《资本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立足的科学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论》告诉人们一个秘密:社会的物质财富是劳动创造的,不是资本创造的,资本不创造财富。在人类社会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纪元之后,所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树立了“劳动光荣”的新观念,都把劳动和奉献作为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劳动和奉献体现了为人民服务,是实现自我价值和体现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

近些年来,随着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和渗透,西方价值观无孔不人。一些人不能分辨价值观上的是非,竟然自觉不自觉地充当西方价值观的俘虏,甚至企图改变社会主义国家人生价值的标准。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次春节晚会上,一位演艺界的名人,就在全国的电视观众面前,大声疾呼他在60年代的影片中扮演的一个反派人物时所说的话:“谁发财谁英雄,谁受穷谁狗熊!”这岂不是把社会主义国家的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改变了吗?在某地,我还看到一个农村新修的院墙上,大字书写着一条标语“谁发财谁英雄,谁受穷谁狗熊”。在这条标语的后面,紧接着就是落款“党支部宣”。看来,某些基层党组织的成员在思想素质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可以说,这样的党支部已经丧失了一个共产党的基层组织的性质,不提高怎么行呢?如果让这样搞宣传工作的党的干部主持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谁能够知道他们会把社会主义的车开到什么地方去?改变劳动和奉献这一人生价值的标准,就很容易促使一些人在金钱面前丧失劳动人民的本性。在S省的一个农村,有这样一个家庭,虽然经济上很贫穷,但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却堪称当地楷模。20世纪90年代,这个家庭发生巨大变化,发了大财,银行存款号称130多万。但是,就因为有了钱,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弟兄两个之间为了几万元的利益分配打得你死我活,视若仇雠。争斗的双方都打算采取非法的手段对付对方。当两弟兄的母亲以死相拼、出面制止他们的争斗时,弟兄中的一个竟然指着自己的母亲呵斥:“想死你现在就死!我站在这里看着你死!你如果不敢死就不是人!”人们都为这样的子女咋舌。当地人一般称呼这样不通人性的子女为“畜生”。问题就在于,为什么过去那么好的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现在竟然变成这个样子?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钱太多的同时,没有一个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如果把金钱看得比自己母亲的生命还重要,就达到了要钱不要命的程度;如果把金钱看得比自己的基本人格还重要,就达到了要钱不要脸的程度。这样的心态,就没有多少人性了。如果全社会实行以金钱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那么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堕落到丧失劳动人民的本性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