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孙子兵法叫我们灵活点
10519500000033

第33章 商场不相信眼泪

孙子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之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子认为双方决战时,要靠“奇兵”取胜。实际上,作战的方式无非“奇”,“正”两种,但其中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作为决策者,一定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准确的判断,并果断地做出决策。

“原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意”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军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不可以不认识到的。

战争冷酷无情,事关国运,而市场竞争也不相信眼泪,投身商战,须得时时警惕,保持清醒,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每个行业中位居第二、第三或名次靠后,但基本上属于行业第二集团内的公司,常被称为亚公司——实力亚于行业内市场领导者。其实在许多行业内,亚公司与领导公司的实力与规模相差无几,双方的位置互易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在汽车业中第一的位置一度被丰田公司所取代;日本的佳能公司也曾超过施乐公司坐上复印机行业的第一把交椅;我国的格力电器公司1997年空调的产量、销量、出口量都超过春兰、海尔,位居同行业的第一。许多亚公司是不甘居于他人之下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大公司之间争夺霸主的商战,已从国内、国际蔓延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且愈演愈烈。美国《财富》杂志和世界其他一些权威性机构定期评选全球500强或1000强公司的活动加剧了群雄之间的争斗。因此,市场挑选者的进攻策略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成为当前市场营销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即使在微软公司尚未成为软件业霸主的时候,比尔·盖茨和他所在的微软公司就以残酷竞争而闻名于世。今天,在同行业中,盖茨仍以残酷无情和不择手段的竞争而出名。在无数次与小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只要发现它们的创意确实有价值,他就会把别人的成果改头换面为微软的产品。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视窗1.0版的推出使盖茨大赚了一笔,但这时微软却与IBM的合作关系产生了危机。当英特尔推出了80286芯片时,IBM便开始设计基于其上的PC/AT。但盖茨希望IBM公司能够基于英特尔的下一代芯片80386来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但IBM置之不理。

此时,PC/AT虽仍以MS-DOS3.0版作运行环境,但IBM与微软公司双方一致同意开发DOS的扩展版本OS/2.盖茨主张用不久后的80386芯片为运行基础,希望有更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但IBM强调新操作系统必须为80286芯片工作,OS/2必须适应这种注定要被淘汰的芯片。盖茨不愿与IBM撕破脸皮,不动声色地派出人员参与OS/2.1986年起,他开始暗中减少参与人员,而加强视窗2.0版的开发。

这时,康柏公司率先推出了80386微机,不久苹果推出麦金托什机,以其卓越的图形用户界面对IBM来了一个当头棒喝。IBM这才意识盖茨的劝告多么重要。IBM负责人劳思对盖茨说,IBM也希望OS/2在386芯片上运行。这意味着MS-DOS要退出IBMPC领域,精明的盖茨竟答应了!

虽然OS/2的推出将威胁到微软的系统软件市场,但未等OS/2来淘汰DOS,盖茨自己开发的新系统却已经面世。

到1987年,OS/2项目的前景更加不妙,加之视窗1.0版市场反应一般,许多人认为视窗已死定了。但盖茨坚持视窗第一、IMB第二的原则,于1987年10月推出视窗2.0版和视窗386版。

兼容机厂商康柏和惠普等公司因不满IBM,立即宣布支持微软视窗2.0版。尽管IBM的新操作系统并不逊色,但当它推出时,视窗已占有相当的市场。OS/2的定价太高,又无足够的应用软件来支持,要驱逐DOS谈何容易。

微软开发视窗的商业前景显而易见,DOS仍占据66%的市场,而视窗将在DOS下运行。商业利润如此之大,使盖茨敢于承担与IBM全面破裂的风险。盖茨把宝押在视窗3.0版上。

1990年5月22日,视窗3.0版问世。从此微软个人电脑及其兼容机开始进入一个新纪元。视窗3.0版当年即被评为最佳软件。微软的巨大投入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洞察力是商战成功的必要条件。曾经有段时期,美国最红火的计算机公司是数字设备公司,人称DEC。有二十年的时间,它的正向螺旋似乎毫无逆转的迹象。公司的创建人肯·奥尔森是一位传奇式的硬件设计师,曾是比尔·盖茨心目中的英雄,一位可望而不可及的天神。1960年,奥尔森推出了第一批“小”计算机,从而创建了小型计算机工业。最早的计算机叫做PDP-1,这是PDP-8的前身。一个用户可以花上120000美元买一台奥尔森的PDP-1,而不是花几百万美元买IBM的“大铁块”。它完全没有大机器那样功能强大,可是它的用途广泛。DEC通过提供大量各式各样的计算机,在八年之间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7亿美元的公司。

又过了二十年,奥尔森的洞察力出故障了。他看不出小型桌面计算机的发展前途,结果,他被排挤出了DEC。关于他的说法是他总是反复地、公开地把个人计算机看作是一种赶时髦的玩意儿。

与此同时,在DEC所属的那个时代,失去洞察力的还有那些曾经获得过成功的伟大企业家,例如王安,甚至蓝色巨人IBM的负责人,以及苹果公司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因一时失去洞察力而使事业招致了惨重的损失,甚至因此而破产,而比尔·盖茨则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借助于这些巨人的失误,而完成了创业所需要的重要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