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来自衣食住行
10515400000043

第43章 适量摄入脂肪、胆固醇、糖和蛋白质

1.重视脂肪的摄入质量

脂肪是人类食物中的一个基本组成成分,是浓度高的产热物质和能量来源。人体所需一定数量的必需脂肪酸要从食用油脂中获取。脂肪能改善食物的风味,产生饱腹感,有利于消化、吸收溶解于脂肪中的营养物质如脂溶性维生素。在通常的情况下,为了供给足够的热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增加食物的香味,可以食用一定数量的脂肪。但在热能供给足够的条件下,即使脂肪酸的摄入量很少,也不致引起必需脂肪酸的缺乏。相反,如果进食过多的脂肪,可以使脂肪在体内蓄积,血中甘油三酯含量增多,对机体不利,尤其是对引起冠心病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人体对脂肪的需要量,因年龄、性别、劳动性质、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不可强求一律化。

膳食中脂肪的来源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不同的脂肪酸在人体内所起的作用有很大不同,饱和脂肪酸有升高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单不饱和脂肪酸不容易被氧化,进入心肌后可以形成甘油三酯而沉积,因此可能与冠心病有关,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动物性油脂中,猪油、牛油、羊油、黄油等含有大量饱和性脂肪酸,除了儿童、低温作业、野外活动、重体力劳动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外,体重超重、体型肥胖、中老年人应尽量少食用。植物性油脂中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使脂质代谢及凝血系统正常化,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因此,日常饮食中,绝大部分脂肪应为植物性脂肪,但也应有选择性地区别对待。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含有大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棉籽油、葵花籽油、豆油、玉米油等含有大量双不饱和脂肪酸(即亚麻油酸)其中,玉米油不但色泽和口感不比别的植物油逊色,而且营养价值也不差,并且玉米油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于饱和脂肪酸,可以减少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因此,植物油中最好选用玉米油作为食用油。必须注意的是,不饱和脂肪酸加热后可以变成饱和脂肪酸,所以反复炸过食物的植物油性质已经改变,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变成了饱和脂肪酸,不宜再用。此外,选择植物油时以冷榨油为好,热榨油较差。

鱼类尤其是深海中的鱼所含脂肪的量不高,每100克鱼油中的脂肪含量不足100毫克。由于鱼类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与陆地动物不同,因此其所含脂肪酸的组成也与陆地动物不一样。鱼类脂肪酸的最大特点是碳链很长(20~22个碳原子)不饱和程度很高,含有5~6个双链,这是陆地动物和植物所不能比拟的。由于脂肪酸碳链越长,不饱和程度越高,其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作用越显著,因此鱼油是预防冠心病的保健食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海鱼、海螺、蚌中的脂肪酸对于预防冠心病和高脂血症也很有好处,可以经常食用。

2.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人体内胆固醇的来源,一是从食物中摄取,还有就是在人体肝脏内合成。人体血清中胆固醇的升高,不仅仅是外源性的,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内源性的因素,人体内的任何二碳化合物都可以合成胆固醇。即使在大量进食胆固醇的情况下,血浆中仍有60%的胆固醇来自肝脏内合成。而长期进食无胆固醇食物时,血清中胆固醇浓度仅降低10%~25%。进食胆固醇后,人体肝细胞会受到食物胆固醇尤其是通过乳糜微粒残骸对肝脏的反馈抑制,可以缩小食物胆固醇对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可见在正常情况下,膳食中的胆固醇对血清中胆固醇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太大。脂质代谢正常的人,如果体内合成少、代谢快,胆固醇摄入多一些也不要紧。但是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体型趋胖、本身患有脂质代谢紊乱疾病的人来说,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增加血胆固醇含量,应当限制食用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肥肉、动物肝及脑、鱼籽、奶油制品等,而适当地吃些瘦肉、家禽、鱼类则是完全允许和必要的,牛奶、鸡蛋常少量吃些也无妨。

肉类食品是日常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畜类肉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和禽类肉包括鸡肉、鸭肉、鹅肉,此外还有野味,不过较少食用。从预防肥胖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来看,禽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动物性脂肪及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可以经常食用。

鸡蛋是营养非常丰富的食品。鸡蛋中富含氨基酸、脂肪、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是人体所必需并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每100克鸡蛋中含有蛋白质14.7克,比牛奶高4倍;维生素A的含量比牛奶高10倍;含铁量比牛奶高20倍。鸡蛋中的氨基酸组成最适宜人体的吸收。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这是一种很强的乳化剂,当它在胃肠道被吸收进血液后,可以使血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并使其保持悬浮状态,从而妨碍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卵磷脂还能使胆固醇酯化形成胆固醇酯,在人体血液中,这种游离胆固醇的酯化作用增强时,可以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中沉积而易于排出体外。因此,对于脂质代谢正常的人,每天进食1~2个鸡蛋是有益的,不会成为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因素。由于鸡蛋中所含胆固醇的量较高,每只鸡蛋所含胆固醇可达200~300毫克,所以为了慎重起见,对于本身存在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人来说,还是少吃或不吃鸡蛋黄为宜。

牛奶本身所含胆固醇数量极少,每100克牛奶中仅含13毫克,不足为患。以往认为牛奶属动物性食物,含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其摄入量与冠心病有关。但是近年来的一些报告表明,牛奶有降低人和多种动物血浆胆固醇的作用,这与牛奶中含有某些能抑制胆固醇合成的特殊因子有关。现已证明,这些因子为3-羟-3甲戊二酸和乳清酸。3-羟-3甲戊二酸能抑制胆固醇合成中的一种关键性还原酶,新近临床进一步报告用3-羟-3甲戊二酸每日1500毫升治疗部分高脂血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乳清酸可以影响脂肪代谢,能够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过程中的酶促反应,从而有效地阻断肝脏合成胆固醇,因而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牛奶中含有的大量钙质和胆碱也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这些物质的存在,起到了降低血脂的作用。此外,牛奶中还含有能够帮助人体抵御外界细菌感染的抗体,有着丰富的蛋白质、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营养佳品,对于增进人体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那种认为牛奶中含有奶油,因而害怕喝牛奶会使得血脂和胆固醇升高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对于牛奶摄入量并不多的中国人来说(少数牧民除外)至少不必担心其在预防冠心病方面的不利作用。

还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往往又是高营养的食物。如果过分地控制这些食物的摄入量,对身体不仅无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有害。胆固醇在机体内是参与代谢的一种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不应该也不可能人为地、武断地把它排斥在外。胆固醇可以促进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可能转化为维生素D。这里需要纠正一种错误的观点,即笼统地把油脂、胆固醇同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联系起来,从而对一些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只要保持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在正常范围内,适当进食一些高营养的食物也是应该的。

3.糖的摄入应以满足需要为度

糖是机体热能最经济的来源,人体所需热量的60%-65%是由糖类食物提供的,但并不是说吃糖越多,提供热量越多,对人体就越有好处。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是以米、面为主食的,其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在消化道内经酶水解后,最终分解为葡萄糖。从正常的饮食中,人们已经获得足够量的糖,甚至已经超过机体的需求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含糖量高的点心、饮料、水果的需求和消耗日益增多,使摄入的糖量大大超过人体的需要。过多的糖不能及时被消耗掉,在体内转化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些糖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下来,久而久之则体重增加,血压水平上升,心肺负担加重。大量脂肪储存在肝脏内,不被分解,可以形成脂肪肝。日常生活中,应当限制进食精糖如白糖、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等,纯甜品类如雪糕、麦乳精、点心、甜煮水果、水果汽水、果子酱、蜜饯、冰淇淋等也应少食用,做菜也尽量少放糖。

4.应摄取足够的优质蛋白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素,它参与机体的构成和各种功能活动,与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是一种产热的营养素。人们生活中的蛋白质食物含量以肉类、豆类、硬果类、蛋及奶制品类较高,而根茎和蔬菜类较低,谷类居中。肉类食物的品种繁多,在蛋白质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别。新鲜肌肉(瘦肉)含蛋白质15%~22%,有较高的优质蛋白,其中肌纤蛋白所含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高,营养价值也最高,少量摄入就能够达到人体的正氮平衡或最佳的发育状态。蛋类含蛋白质11%~14%,是常见食物中蛋白质较优的食物之一。牛奶含蛋白质3%~3.5%,以酪蛋白为主,还有血清白蛋白,能为成人较好地消化与利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摄入一定量的瘦肉、蛋和牛奶,以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满足机体的需要。

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植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包括大豆、青豆、菜豆等。其中,大豆含蛋白质最高可达36%~40%,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赖氨酸占6.86%,蛋氨酸占1.56%,色氨酸占1.28%,苯丙氨酸占5.01%,苏氨酸占4.31%,亮氨酸占7.72%,异亮氨酸占5.10%,缬氨酸占5.38%。大豆含脂肪量较低,所含豆固醇可以起到抑制机体吸收动物胆固醇的作用,大豆中的皂草甙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水溶性纤维素能够促进合成胆固醇的重要成分胆醇从粪便中排出。长期食用大豆有防止血胆固醇升高和冠心病的作用。用现代化的方法加工可以提高大豆的利用价值,例如炒大豆的消化率仅为50%,煮大豆的消化率也仅达65%,豆浆的消化率可达85%以上,而豆腐的消化率是92~95%,用大豆制成较纯的浓缩蛋白则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广的使用范围,并用作婴幼儿的食物。如果将大豆与谷类混合食用,能提高膳食中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还能增加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矿物质的吸收。将肉类与大豆一起烹调来进食,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可以发生互补作用,其利用价值高于不混合食用的水平。

多饮硬水,少饮软水

饮用水水质的硬度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所谓水质硬度主要是指水中钙和镁的含量。含镁和钙多的水叫做硬水,含镁和钙少的水叫软水。硬水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主要是因为水中的钙、镁离子可以与消化道中的脂肪酸盐类物质相结合,形成不溶性脂肪酸盐类。这些不溶性盐类不能被人体吸收而排出体外,这样就使脂质类物质不会在体内积累而形成高脂血症。美国科学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东南部的南卡罗莱纳州,饮用水中镁和钙的含量最少,而冠心病患者最多;而在高山地区的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的水质较硬,冠心病患者较少。水质硬度低的软水地区,居民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硬水地区。

近年来,市场上出售的饮用水日益增多,并且多为纯净水,很多家庭也将纯净水作为日常生活饮水。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纯净水经过蒸馏或阴、阳离子过滤,所含矿物质已经大大减少。长期饮用这种水的人,罹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最好还是饮用开水,即使是饮用市售水,也应选用矿泉水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