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507100000058

第58章 吴昌硕:浑厚苍劲,真趣盎然

吴昌硕诗、书、画、印卓然崛起,兼四绝于一身,熔于一炉。他是清晚期海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不但是传统中国花鸟写意画的殿军,同时,也是现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开山人物。

画家生平

吴昌硕(1844~1927年),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他与虚谷、蒲华、任伯年并称为“清末海派四杰”。

吴昌硕生于读书人家,10多岁的时候就喜欢刻印章,在父亲的指点下,初入门径。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全家在荒山野谷中避乱,他的弟弟妹妹先后因饥饿而死亡。后来,他又和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21岁时回到家乡务农。

同治四年(1865年)吴昌硕考中秀才,曾担任江苏省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仅一月就辞去官职,自刻“一月安东令”印记之。同治十一年(1872年),吴昌硕结婚,婚后为了谋生,他时常远离乡井经年不归,十余年后才把家眷接到苏州定居,后来又移居上海,来往于江、浙、沪之间,阅历代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真可谓是大开眼界。后来定居于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公推艺坛泰斗,成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

艺术成就

吴昌硕不仅善于绘画,而且擅长篆刻。他的篆刻古朴、拙野、宽博、厚重。吴昌硕师法古人,但却不泥于古,他的艺术创作与追求是建立在“古人为宾我为主”的基础之上,他反对食古不化。吴昌硕治印,不求媚俗,制成的印喜碎刀敲凿,或在砖石上打磨一番,以求拙朴的野趣。气势博大、凝重,以小见大,求之象外,每一方小小印章,如同一块块硕大的丰碑,乃是吴昌硕篆刻艺术更重要的艺术特征。

绘画方面,吴昌硕汲取了徐渭、八大、石涛、赵之谦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而他作画往往由画幅中间落笔,构图也迥异于前人,这些使到他的画作既极具古意又极具现代感。

中年以后,吴昌硕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并不以刻意模仿徒求形似为满足,参以秦权铭款、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文字的体势笔意,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自出新意,风格独特。60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刚柔并济。

吴昌硕的艺术贵于创造,他以书法入画,艺术上别辟蹊径,齐白石曾诗道:“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门下转轮来。”

延伸阅读

平民吴昌硕

吴昌硕胸襟旷达,平易近人。由于他自己也经历过贫困的生活,所以从来不鄙视贫苦亲友,对待家里的雇工也很温和,从不厉声责他们,他自奉俭朴。到了晚年,经济虽渐宽裕,但仍不改早年恬淡的生活习惯,常告诫儿孙,要爱惜物力,不可浪费。当时电费很贵,除了作画、读书必须开灯以外,闲坐时他总是点油灯取亮。吴昌硕衣着随便,只求宽畅舒适。平常在家里的时候总是穿着旧衣服,上面染满斑斑驳驳的颜料和墨迹,也一点不以为意。他住的上海北山西路吉庆里十二号寓所,是一幢极普通的老式房屋,题名为“去驻随缘室”,以表随遇而安不拘形迹的胸襟。有友人劝他斥资建造一所花园洋房。他笑着说:“我有这样的房子住,已经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