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文学精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506600000024

第24章 乱世达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7位名人,他们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成名的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竹林七贤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任性放达。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正是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名气的人,他从小喜欢音乐,并对音乐有特殊的感受能力,有极高的天赋,他弹奏的《广陵散》在当时非常著名。

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嵇康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熊旺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正是这种境界绝妙的阐释。所以,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统治阶级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统治,此人非杀无以正民风、清王道,这里不是现成有个吕安的案子吗?将他牵连进去,既可杀之,又不会施人以柄,岂不妙哉。于是,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

“竹林七贤”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尚自然为论点,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略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知识小百科

王戎不取道旁李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自幼就非常聪明。

传说,王戎7岁那年,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结满了李子,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攀折树枝,摘取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那树上的李子肯定都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你看,这李树长在道路两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会这样吗?”

待小伙伴们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真非常之苦,纷纷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