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文学精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506600000017

第17章 班固与《汉书》

东汉班固所撰的《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班固(约32~92年),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他从小就很聪明,文采出众。9岁能诵读诗赋,13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建武二十三年(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

明帝时,班固曾任兰台令史。章帝时,班固职位很低,先任郎官。自班固迁为郎官后,更加得到皇帝的重视,多次被章帝召入宫廷侍读。章帝出巡,班固常随侍左右,奉献他创作的赋颂。朝廷大事,班固也常奉命发表意见,与公卿大臣辩论。他先后参加对西域和匈奴政策的论议,成为章帝的侍从和顾问。

章帝建初三年(78年),班固升为玄武司马。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远征匈奴,班固被任命为中护军随行,参与谋议,主持笔墨之事。窦宪大败北单于,登上燕然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杭爱山),由班固撰写了著名的燕然山铭文,刻石记功而还。

班固与窦宪本来就有世交之谊,他进入窦宪幕府后,两人关系日渐近密。永平四年(92年),窦宪回朝后,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迫自杀,班固也被免官。因为班固的门人得罪过洛阳令种兢,班固也被其罗织罪名,逮捕下狱,于同年死在狱中,终年61岁。

汉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止于汉武帝太初时期,太初以后的史实便阙而不录。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

班固的父亲班彪(3年~54年)认为这些续篇多鄙俗失真,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列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同时班固因“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究,欲就其业”。后由于窦宪事件的牵连,班固死于狱中,未完成部分为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汉书·叙传》中,班固曾述其撰书的主旨:“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班固编撰《汉书》有歌颂汉朝的功德之意。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

西汉一朝有价值的文章,《汉书》几乎搜罗殆尽。它既袭用《史记》的资料,又新增了不少史料,在收录人物的同时,多引述其政治、经济策论,如《贾谊传》收入《治安策》、《晁错传》收入《言兵事书》等。同时,也为史事拾遗补缺,如《萧何传》增补了“项羽负约,封沛公于巴蜀为汉王”的史事。此外,《汉书》记载大量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汉书》继承《史记》为少数民族专门立传的优良传统,运用新史料将《史记·大宛传》扩充为《西域传》,叙述了西域几十个地区和邻国的基本情况。这些记载,均是研究亚洲有关各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延伸阅读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195年的史实。其中,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