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2(南北争霸卷)
10506500000075

第75章 情夫当国

谁道男宠误国?冯太后的情人皆是国家栋梁,另外一个情人更是才华横溢,勤政不倦。冯太后这位情人毕生所做的,是至今仍然困扰着我们,中国历史上最难办的事情。

与王睿阳刚勇武的形象相反,秘书令李冲风流倜傥、姿貌丰美,沉雅有大量。和武则天皇帝不同,冯太后喜欢年长的情人,李冲比她大七岁。

李冲是西凉国主李歆的后代,陇西望族。若根据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攀附,他是李唐王朝的先人。

北凉国主沮渠蒙逊灭西凉,李冲父亲李宝逃到西域。太武帝拓跋焘平凉州,李宝返回敦煌,举敦煌降魏,领沙州牧,后至六镇,任怀荒大将。李冲是李宝最小的儿子,早年丧父,跟随兄长荥阳太守李承生活。

北魏时的官家子弟,走门路,搞特权,为所欲为,搜刮辖区内的财富。李冲从来不干这种事情。献文帝时入太学,毕业后进入宫廷,任秘书中散,掌管图书文事,不久,升任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一直做到中书令。

李冲是个很规矩的孩子,按照现在的说法,他是一名好学的高干子弟,从北大毕业直接进入中央办公厅,很快升任办公厅主任。

李冲升迁之快,离不开和冯太后的情人关系。李冲虽然以恩幸起家,但人品威望并未受损。魏书的作者魏收没有把他象王睿一样收到恩幸列传中,而是与北魏名臣李孝伯并列一传。

北魏帝国延续鲜卑民族旧有的习气,在朝堂之上,皇帝称呼臣下,无论王公权贵都喊名字,孝文帝却时常称呼李冲的官名“中书”,不直呼其名。

朝野上下何以如此推崇呢?因为李冲人品出众,对北魏帝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冲早年丧父,又不做搜刮钱财的事,家境清贫。自从成为冯太后情人,每月的赏赐数十万,恩宠日盛。冯太后私下里偷着送的奇珍异宝更是多得数不过来,外人根本不知道。李冲陡然间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李冲有钱,却不守财,慷慨好施。当今社会慈善家恐怕比不上他,有钱就散,姻族亲戚、街坊邻居没有不粘光的,因之声誉鹊起。

李冲对国家忠心耿耿,知无不尽,忧国忧民,形于颜色,旧臣戚辅,无人能比。冯太后正是在他帮助下,完成北魏帝国一系列社会改革。

没有一个社会可以一劳永逸,人类总是在不断变革中前进。革命、改革、创新是人类社会永远的旋律。

太和八年、九年、十年,是中国历史跨时代的三年,中国北方摆脱了民族大迁徙带来的战乱,五胡十六国的动乱划上句号。在拓跋鲜卑武力胁迫下,北中国开始恢复传统政治文化,重新建立社会组织。

以班禄制为起点,北魏帝国的改革拉开序幕。成长为青年的皇帝拓跋宏用一种欣赏的态度注视着祖母带给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变化。冯太后就象一名理性的斗士,用朝鲜人的坚韧和汉人的细腻规划着崭新的帝国。

班禄制就是国家发工资,保障官员们的正常生活,解除后顾之忧。我们早已实行,但北魏国有特殊性,官员不发俸禄。

可能许多人好奇,不发工资谁当官?鲜卑是游牧民族,各级官员是部落首领或贵族,用不着工资,帝国常年征战,掠夺来的财富最初实行班赏制。进入中原之后,不少汉人豪强进入朝廷,也用不着工资。到了太武帝之后,战争少了,掠夺和赏赐相应减少,平民鲜卑人和一些经济不富裕的汉人成为各级官员。他们贪婪敲诈剥削辖区内的老百姓。做为官员灰色收入很多,无论古代亦或现代,象办公经费、亲戚间的馈赠、信息透露等等,即使是最清廉的官员,无需贪污受贿,只要不挥霍,钱花不完。

冯太后给官员们开工资,希望以此杜绝贪腐问题。人的欲望无止境,要解决腐败,只能法制与道德建设双管齐下。冯太后自然懂得其中道理,她能够做到为人表率。冯太后情性俭素,不好华丽的服饰,御用丝织品无花纹,一日三餐减少到北魏帝王平常标准的十分之八。对于恶习不改的贪官污吏,冯太后坚决拿高官开刀。太皇叔汝阴王拓跋天赐和南安惠王拓跋桢贪赃枉法一案反应出冯太后惩贪的决心和封建王朝反腐的微妙与艰难。

冯太后、孝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在皇信堂讨论此案时的对话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二王按律当死,冯太后对群臣说:“你们认为,应该顾念亲情、毁弃法律呢?还是应该大义灭亲、严明法律呢?”大臣们几乎一口同声:“二王,景穆皇帝(拓跋晃追谥)之子,应该得到宽恕。”冯太后默不作声,孝文帝打了圆场:“二王所犯的罪行难以宽恕。但是,太皇太后追思高宗(文成皇帝)大恩,顾念手足之情,且南安王侍奉母亲十分孝敬恭谨,内外闻名。因此,特赦二王死罪,削夺官爵,禁锢终身。”等于判了无期徒刑。

冯太后心有不甘,又拿吕文祖说事。中散大夫(谏官)吕文祖做为特派人员曾到长安调查拓跋桢贪暴一案,暗中接受贿赂,为他隐瞒辩护。案件彻查之后,闾文祖抵罪。

冯太后于是对大臣们叹息说:“闾文祖以前自称廉洁奉公,而今竟也贪赃枉法,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人心叵测,难以探知。”孝文帝就势发下狠话:“古有待放之臣,你们在座的如果扪心自省,认为不能克制贪欲,允许辞职回家。”当下,中散大夫慕容契站起来,抗声道:“小人之心常变,帝王法律不变,以常变之心去应付不变的法律,恐怕不是我所能够担当的,我辞官。” 孝文帝迅速转变态度:“慕容契知道人心是不可能不变的,就一定知道贪婪是多少令人厌恶,何必请辞!”

国家难以根除腐败,在于难以消除人的欲望,欲字不除,反腐不立。然而,人的欲望又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消灭人欲,同时熄灭人类向上的火焰。这就是腐败难除的根源。

法律威摄和道德建设的作用显而易见,冯太后处死一批贪官污吏,将一千多名只拿小鱼小虾,对大的贪污犯不闻不问的侯官全部撤换。北魏的侯官具有今天国家安全局和检察院的双重职责。为配合祖母的肃贪政策,拓跋宏亲自查办舅爷李洪之,赐家中自尽。各地一把手四十多人被杀头。经过冯太后和孝文帝雷厉风行的肃贪,北魏官场贪污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肃贪不是最终目的,保证一个廉洁的政府班子是为了更好地推行政务。北魏政府准备颁布均田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