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早知道这样管理就好了
10506400000019

第19章 不做犹豫不决的“布利丹毛驴”

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管理者常常需要做出决策,在决策的过程中,管理者最应该避免的就是成为犹豫不决的“布利丹毛驴”。“布利丹毛驴”是一个外国成语,它源自丹麦哲学家布利丹讲过的一则寓言:有头毛驴,在干枯的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两堆草,由于不知道先吃哪一堆好,结果在无限的选择和徘徊中饿死了。后来人们就把决策过程中类似这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效应”。

现实世界中,像布利丹笔下的那种“蠢驴”,想来是压根儿不存在的。但是,在决策过程中因犹豫不决而贻误时机、招致恶果的,却屡见不鲜。它们有的是不懂得任何决策方案不可能十全十美、无不同时包含着利与弊的道理,一味追求所谓“最佳方案”和“万全之策”,结果在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中错失良机;有的是缺乏果断的勇气和魄力,顾虑重重,怕这怕那,致使本该出台的决策方案未能及时出台,让本可获得的效益失之交臂;有的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对情况若明若暗,似知非知,结果在错综复杂的情势面前束手无策,败下阵来……

项羽入关之前屯兵新丰鸿门,刘邦屯兵霸上,双方相距不远,谋士范增劝说项羽速攻刘邦,而项羽却踌躇不决。恰好此时曹无伤向项羽告密:“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闻言大怒,当即发誓次日便要消灭刘邦。然而就在这剑拔弩张的紧急时刻,被刘邦收买过的项伯,仅用三言两语,不但打消了项羽要“击破沛公军”的念头,而且还同意刘邦前来谢罪。

鸿门宴上,范增屡次示意项羽要他杀掉刘邦,可是项羽总因下不了决心而“默默不应”,使得刘邦躲过了第一难。待后来范增招来刺客项庄,企图让他趁舞剑之机刺死刘邦时,由于项伯乘机涉足其中,暗中保护刘邦,项庄又每每不能得手。对项伯的非常之举,项羽一味地姑息纵容,范增的计划因此再度落空,刘邦又躲过了第二难。项庄舞剑失败以后,宴会上的气氛依旧十分紧张,就在刘邦欲走不能走、想留不敢留的极其矛盾之时,樊哙闯进来,将项羽大骂一通,不料项羽这次非但没有发怒,反而称樊哙为壮士,对其赐酒赐肉,礼待有加,使得后来刘邦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金蝉脱壳,逃之夭夭。正是项羽的犹豫不决使他失去了除掉心腹大患的绝佳机会。

项羽一次次的犹豫,将自己赶进了一个死胡同里,导致最后兵败如山倒。可见迟疑不决是决策者决不可取的心态。古代兵家讲:“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很多管理者常常希望等事情明朗化了再做决定。殊不知“等信息充分时再决策”和“看清了再做”都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决策中很难出现。当你看清楚了,竞争对手也都看清楚了,谁都知道了的地方就不可能有大机会了。机会与信息成反比,信息越充分,机会越少;反之,信息越稀少,机会就越大。因此,大致看清楚一个方向的时候,管理者就必须果断做出决策并全力以赴,方能有所突破,占得先机。

“只要值得就去冒险。”这是美国巨商哈默的座右铭和生意经。也正因如此,他才得以在激烈竞争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成为美国的“石油巨人”。1956年,58岁的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始大做石油生意。石油是最能赚大钱的行业,也正因为最能赚钱,所以竞争尤为激烈。初涉石油领域的哈默要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国,无疑面临着极大的竞争风险。首先碰到的是油源问题。1960年石油产量占美国总产量38%的得克萨斯州,已被几家大石油公司垄断,哈默无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

如何解决油源问题呢?1960年,当花费了1000万美元勘探基金而毫无结果时,哈默果断地接受了一位青年地质学家的建议:旧金山以东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弃的地区,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并建议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来。哈默千方百计从各方面筹集了一大笔钱,进行了这一投资。事实证明,哈默的这一决策是英明的。当钻到860英尺(262米)深时,终于钻出了加利福尼亚州的第二大天然气田,估计价值在2亿美元以上。

美国管理大师约翰·科特曾说:“经营者的每一项决策,每一次行为都既蕴涵着成功的希望,也隐藏着失败的可能。若是过分强调谨慎,那么,在市场上就会寸步难行。”大胆产生勇气,开创事业总是充满风险,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能在风险面前毫不畏惧,才有可能取得常人所永远无法取得的成就。

犹豫不决就是一种慢性自杀。英特尔总裁格鲁夫在回忆英特尔转型时说:“路径选错了,你就会死亡。但是大多数公司的死亡,并不是由于选错路径,而是由于三心二意,在优柔寡断的决策过程中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断送了自己的前途。所以最危险的莫过于原地不动。”作为决策者要避免陷入人多嘴杂主意多、不知听谁是好的境地,当断则断,防止企业运行陷于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