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名人精粹(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506100000068

第68章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所作《史记》,彪炳千古,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司马迁的一生并不顺利,中年由“李陵之祸”而遭受宫刑,但他伟大的抱负支撑了他艰苦卓越的编写工作,给中国历史学留下了一部光辉不朽的著作。

在汉武帝前期官为太史令,著有《论六家要旨》,有志于著述汉史,临终嘱咐司马迁记汉事、修史书。

司马迁博通典籍,掌握史书,善于诗赋,精于散文。他20岁开始远行,到处调查访问,搜集资料,了解风俗,为修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太史公书》约于汉武帝大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前91)撰成,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为后世各史所沿用,成为二十六正史之传统体例。

天汉二年(前99),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都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平庸无功,一怒之下将司马迁下狱。

次年,又有人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

《史记》上迄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全面记叙中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概貌。《史记》在文学上亦有很高的地位,实为中国纪传体文学鼻祖,对后世散文、传奇、戏剧、小说的创作有直接影响。鲁迅先生更是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延伸阅读

司马迁改《史记》

司马迁四十二岁那年,开始夜以继日地着手写作《史记》,几年以后,写出了《史记》的部分手稿。司马迁把它呈给武帝,武帝先是很高兴,但翻了一下,就皱起了眉头,接着是大发雷霆。因为司马迁在书稿中毫不避讳地举出了武帝的错误,便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将《史记》手稿交给大臣们传阅,大家都不敢讲话。老丞相跪地为司马迁求情,御史大夫也站在丞相一边。武帝无奈之下,从轻发落,让司马迁修改《史记》。

司马迁得知让他修改《史记》,无比痛苦,肝肠寸断,一怒之下要去辞官,并说:“不求苟活于世,但求无愧我心!”但是,这时他又想起了在父亲灵前的誓言:“一定要完成老人家著史的遗愿。”于是,他决定修改手稿,并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将武帝的过错分散在诸多章节中,这样就不易被发现了。这样,《史记》才得以顺利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