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初生牛犊不畏虎
10501600000009

第9章 :非常成功心法之:执着追求目标的实现

设定通往成功的目标

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象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从设定目标开始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荣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荣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荣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荣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一定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国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中国有句老话,叫“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好比夜里行走的人,会找目标的人会给自己找一个前方看得见的灯火,给自己定下这个努力的方向,好朝着目标不停地往前走,最终到达,然后再往前找一盏明灯,不断前行。没有目标人只是闭着眼睛在黑暗里伸出两手摸摸索索地走着,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停地走,最后还是在走,在无尽的黑暗里,没有结果。当然黑暗里的灯火不只一处,所有难免有人看到阑珊处,燕肥环瘦不晓得要去哪里好,往东走十步觉得远了,再往西走五步,又感觉南边比较近,像没头的苍蝇,这边飞那边撞,最后什么也做不成、什么也做不好,这样走能“找得着北”才怪。所以随时给自己找一盏能到达的明灯,向着一个一个的目标冲、冲、冲对人生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从踏入社会,更感受到随时给自己找一盏明灯的重要,同时以自己到达了第一盏灯的地方为起点,重新在前方找一盏更新更明亮的灯继续前进。

事实上,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或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要保持高效率,制定目标就不应该是只此一次,没有人把目标定好了,实现了,就躺下睡觉。定出来的目标还要时时检查、规划、执行,并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估,客观情况有时需要你在一些方面灵活处理,你观点变了,目标就要修改。要记住,在实现的目标过程中,你自身的提高是比达到既定的目标更加重要的。

设定目标不仅能帮助您成为您理想中的成功人士,更能培养创造力。 讽刺的是,当我们渴望创造力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情绪化的状况,使创造力反而更不容易产生。畏惧与忧伤会关闭头脑中负责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部分。保持清晰、自信和设定目标的思想是畏惧的解毒剂以及创造力的泉源。

设定目标要注意以下几点:

目标必须属于你自己。倘若目标是由你自己所设定,则你本身将成为实现目标的原动力。倘若目标是由他人所设定,则你应对它(们)加讲个人的思考与判断,尽量让它(们)成为你的一部分。就任何一种目标而言,当你所参与的成分愈高,你对它的实现所赋与的承诺将愈大。

目标必须切合实际。所谓切合实际,即指具有达成的可能。但是,“目标必须切合实际”这句话并不意味目标应是低下的或是容易达成的。事实上,一种不是轻易能够达成的目标对目标的追求者才具有真正的挑战性。这即是说,目标本身必须具有相当的难度,以及具有被达成的可能。因此,在你制定目标时,必须令它(们)成为你所愿意追求的与你所能够追求的对象。一般说来,目标订得愈高,其挑战性愈大。但是,当目标高到令你感觉无法达成的时候,你或许将永远不会设法去达成它。

目标必须用书面列明。许多人都以为没有必要将目标写下来。他们常说,他们已将目标记在脑中,只要他们时常想起它(们),则是否诉诸文字将不会产生任何实质上的差别。其实,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做法。藉书面方式写下目标,将可能产生四种好处:第-、有助于目标内涵之澄清;第二、正式将目标写下来,表示个人在心力上的一种投资,这种投资愈多,则投资者对实现目标的责任将愈大;第三、书面目标较不容易被遗忘;第四、当目标种类繁多时,以书面写下它们之后,比较容易发现它们之间的潜在矛盾。

目标必须具体而且可以衡量。含糊笼统的目标极难充作行动的指南。

目标必须具有时限。任何一种目标都必须指明达成的期限。原因有二:第一、若不订明目标达成期限,则人们很容易采行拖延的态度,而使目标之实现遥遥无期;第二、订明目标的达成期限,有助于适切的行动纲领之拟定。

目标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同时追求多种目标时,我们必须事先化解存在于各个目标之间的冲突或矛盾,以免所获得的各种成果因相互抵消而徒劳无功。

设定目标时需要记住的是建立目标实现的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阶段是: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每个阶段目标的主要内容:

1、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人生大志,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终生为之奋斗。这样的大目标是难精确详细的,尤其是对成功经验不足、阅历不深的人来说,更是如此,随着成功经验的增加、阶段性的中短期目标的实现,人会站得更高,这样对人生大目标的确立会逐渐清晰明确。   所以人生大目标,可以不要求详细、精确,只要东西南北有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和大致程度要求就可以了,比如立志做个卓越的科学家,立志做个大企业家,立志做个改变世界的政治家等。

2、中期目标

当您设定完长期目标时,将它分为两半,设定一下10年期的中期目标。中期目标应既有激励价值,又要现实可行。

心理学实验证明,太难和太容易的事,不具有挑战性,也不会激发人的热情行动。中期目标是现实行动的指南,如果低于自己的水平、干些不能发挥自己能力的事情,则不具有激励价值,但如果高不可攀,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来,不能在一两年内明显见效,则会挫伤积极性,反而起消极作用。

那么如何掌握一个合适的程度呢?情况完全因人而异。个人的经验、素质水平和现实环境的许可是决定我们中期目标的依据。由于个人条件不同,我们在制定中期目标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的情况--经验阅历、素质特色、所处的环境条件等,使我们的目标既要高出我们的水平,又要基本可行。比如经验不足时,先做小房子,有盖小房子成功的经验,便可超出常规盖大房子,再盖摩天大厦。如果完全没有盖中小房子的经验,却突然要制订盖大房子的目标,这就不现实可行了、当然,长期停留在盖小房子的水平上,就没有激励价值,也就谈不上成功卓越。

3、短期目标

短期目标是您应该最为关注的目标。 短期目标的设定不要超过90天,这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超过90天的短期目标不足以产生直接相关的应变意识。另外应该做的是:建立短期目标后立即开始行动来实现它。就是说要坚定不移,不要在意识中否定它,不要等明天、下个星期,而是立即行动。

人生中了铺满荆棘。无目标的人说,管它前方是什么,只要地上不荆棘我就绕道而行,反正前方与这里没两样,去与不去都不得无所谓。人生短短几十载只要过得舒心就行了。有目标的人说,我的目标就在前方,地上即使有荆棘我都得将它斩除。不知有过多少次刺骨的疼痛,但我依旧永不言弃,因为我的目标在前方,就在不远处。终于我走出了荆棘,终于我到达了前方,终于我达到了目标。人生短短几十载就应让它过得精彩,有意义。

为人生设定目标,只要有了目标你便可知今天的意义,你便可知每步的意义,你便可知前方的意义,你便会在人生的宣纸上画上一个个有意义的符号。

设定目标的方法

如何设定目标,如何让目标更有效,下面是设定目标的方法:

首先设定的目标需要以下几个特点:

具体的(Specific):例如,把目标定在“年收入”、“每阶段达成的聘任”或是“组织人数”就比“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要来得具体。

可测量的(Measurable):最好能以数字表现,如“年收入达到三百万元”、“今年内要将组织人数扩展到一万人”。将目标数量化将有助于规划达到目标的行动步骤。

可达成的(Attainable):目标必须切合实际,而不是好高骛远,只要你愿意为这个目标“投注”足够的时间与心力,则目标通常都是可达成的。

合理的(Reasonable):目标与目标之间不要互相冲突,不要一面想比去年多收入3倍,一面又想比去年少投入一半的时间,这样就不太合理了。

有时间性的(Time):任何的目标应当都有一个完成的期限,不然就没有任何驱动力,达不到任何的效果。

第二步,你应该问自己:“真的很希望得到吗?”强烈的愿望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欲望越强烈,决心越大,而自己也才愿意付出代价。

第三步指定明确的目标,并把它写下来。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达到的,可以衡量的。只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才可衡量,而只有可衡量的目标才可能达到。否则只可能是笼统、空泛的无意义的大话而已。把目标写下来时,你的思维活动在记忆中产生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象,它告诉你的潜意识:这是真的。我不相信我的记忆,我只相信我的笔记。

第四步,分析你的起始点和规定实现目标的期限

没有理想,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起始点,就无从规划自己的航程;即使有了地图和指南针,仍然会无可奈何的迷失方向,只有明确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地图和指南针才能发挥作用。分析起始点,就是弄清现在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没有期限,就等于没有目标,就永远达不到成功的彼岸。期限,是衡量目标进展的尺度,是激发你向目标不断前进的动力。

第五步分析自己和会遇见的问题。分析自己,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完善自己,作好知识和技能的充分准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和因素,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人不是为了痛苦而活着,是为了幸福才活着,而痛苦却伴随着人生。确认障碍,是为了有备无患,从容不迫。同时要记住:障碍是对我们的锻炼和考验,而不能阻碍我们的前进。每前进一步都会有障碍,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克服障碍的过程。对关键性障碍应找出不少于五个解决方案,其它每个障碍都有克服的办法。

第六步,行动。一旦定了目标及实现目标(克服障碍)的方法,就要制定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计划。计划,就是目标分解一览表。然后想象目标实现以后的情景,将自己沉浸在成功的快乐中。描绘一幅明晰的胜利景象,激发现实目标的动力和克服障碍的决心。任何事,只要你持续的放在脑中,就可以成为你想要的模式。用钢铁般的意志坚信自己会成功,不承认失败的可能性。不迟疑、不害怕、不退缩。决不,决不能放弃。放弃就是失败。你的目标越高,你的眼界就越宽阔,你的世界就越大,你的思想也就越积极。更高的目标,能催人奋进。你完成的每一个目标和为达到目标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指向你的人生目标。

成功于专注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专注于目标

问问失败者,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他有十个目标;再问问成功者,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只有一个目标。所以为了适应目标的专注性,你还是专注些好。

绝大多数人不能致心一处。我们时常感到内心烦乱,因为我们总是马上想太多的事情。眼前总有太多的事情面对着我们。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是达拉斯牛仔队的教练吉米·约翰生和他的足球选手之间在1993年超级杯赛之前的一场对话:

“我告诉他们,如果我把一个2×4的跳板横跨放在屋子里,每个人都能够过得去并且掉不下来,因为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沿着跳板走过去。但是,如果我把同样的2×4跳板放到两座10层楼之间,只有少数人能过得去,因为这时候的注意力集中于会不会掉下去。注意力是一切。今天能够更专注的球队就是明天胜出的球队。

约翰生告诉他的队员,不要被人群、媒体和输球的可能形分散注意力,而要专注于每一场比赛,把它看成是一个绝佳的练兵机会。

牛仔队以52比17的比分赢得了比赛。

在这个故事里有一点是超越足球的。绝大多数人习惯性的改变自己生活中所专注的事情,因为我们无休止地担心那些负面的可能性。我们不是专注于那块2×4的跳板,而是忧虑掉下来的后果。我们未能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而是被焦虑和恐惧分心。

然而,当你专注于你想做的事情时,生活中你就会收获他的结果。当你专注于自己是一个生活幸福,目标明确的人时,你就是那样的一个人。

斯蒂芬·茨威格是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奥地利作家。他的小说代表作《象棋的故事》、《心灵的焦灼》和传记文学《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作品,构思巧妙,情节生动,加上他刻意追求的心理描写的细致入微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茨威格还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历史特写,三联书店出版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再现了历史上的12个重要时刻和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是广受欢迎的畅销书,已重印多次。

茨威格是作为一个诗人开始他的文学生涯的。1901年,20岁的茨威格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诗集《银弦集》,1906年又出版了《早年的花环》。虽然已有不少人对他的作品大加赞美,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总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加完美一些。

有一天,在比利时著名作家凡拉爱朗的介绍下,茨威格在巴黎认识了雕塑大师罗丹。罗丹热情地邀请他到乡下的雕刻室去看看自己最近的作品。那是一尊女性的半身像,罗丹觉得已经完工了,但审视一会后,忽又喃喃自语道:“只有那肩膀上面,线条仍旧嫌太硬。对不起……”这时,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茨威格的存在--

他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身的肌肉发出一种更细腻的光泽。老头子的手指活泼了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别的几处地方,再退后一步,细细现察。然后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了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地抓掉一些。

如此继续了半小时,一小时……他从没有对我说一句话。除了创造他理想中的画像之外,他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天地之间只有这工作的存在,好像上帝着手创造世界的第一天那样。

直到丢下小刀,他才想起茨威格来,“对不起,先生。我简直把你忘记了。但是……”罗丹对自己的失札非常过意不去,茨威格却十分感激地紧握着他的手,在他看来,这一天所得的教训,比在学校里多年的用功还有益处--

一个人可以如此完全忘记了时间空间与整个的世界,这个认识,使我得到了空前绝后的感动。这一小时,使我把握住了一切艺术、一切事业成功的奥秘--聚精会神;集中着所有的力量以完成不论大小的一件工作:把我们容易分散、容易旁骛的意志贯注在小小的一点。

我觉得遗忘一切其它事物而集中意志以求完美的热忱,就是我过去所缺乏的。除了工作,好像自己都不存在,这是成功的秘诀。我现在知道舍此以外,别无神妙的方法了。

茨威格这篇《成功的秘诀》的隽永小品,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艺术家罗丹那种忘我专注的工作精神。其实,那些卓有成就的人物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类佳话早已屡见不鲜。

据说牛顿有一次在做实验时,一位朋友来看他,等了好半天,牛顿也没有出来。这位朋友饿了,便把牛顿作为午餐的烧鸡吃掉,将骨头留在盘子里走了。过了好长时间,牛顿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去吃饭,看到盘子里的鸡骨头,不禁笑道:“我以为我还没吃饭,原来已经吃过了。”还有一次,牛顿在做实验时,肚子饿了,就煮上鸡蛋继续做实验,等他想吃鸡蛋的时候,打开锅一看,煮的却是一块怀表。牛顿在精力高度集中时出现的这些轶事是不足怪的。他的助手回忆说:“他很少在两三点钟以前睡觉,有时一直到五六点钟才睡觉……特别是在春天或落叶时节,他常常六个星期一直留在实验室里,不分昼夜,炉火总是不熄。他通夜不睡,守过一夜,我继续守第二夜,一直等到他完成实验才罢休。”牛顿也曾说过:“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小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都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

古希腊天文学的始祖泰勒斯,每晚都要到外面去观测星相。有一回,不留神落在一个坑里,过路的人嘲笑说:“你用心观察天上的情况,却看不见脚下的事情。”两千年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作哲学史讲演时,饶有兴致地提起这段故事,并用充满辩证法意味的口吻品点道:“他们不知道哲学家也在嘲笑他们不能自由地跌入坑内,因为他们已永远躺在坑里出不来了--因为他们不能观看那更高远的东西。”

罗丹、牛顿、泰勒斯,他们的工作态度,正是时间学中的“持续效应”的生动体现。时间所产生的效能,同样遵从“整体大于部分简单相加之和”这一系统论的至理名言。人的大脑工作要达到最佳状态,必须将时间作整批的运用,以保持其效应的持续性,这样才能一气呵成地获得预期的目标。

长时间专注于某一目标,固然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忍的毅力,同时,还得准备一片甘于寂寞的心境,隔离于嘈杂喧闹的外界环境。爱因斯坦在1905年完成《狭义相对论》以后,经过10年的酝酿准备,在1916年的某一天,告诉家人任何事都不要干扰他。接着他一连16天没有走出房门,当他走出房间时,手里拿着几张写满了数学公式的稿纸,那就是改变了人类世界观的广义相对论。

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1962年因参与测定DNA的双螺旋结构,荣获诺贝尔奖后,登门来访和求见的人络绎不绝。为此,他设计了一份通用的“谢绝书”,上面写道:

“克里克博士对来访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因您的盛情而给您签名、赠送像片、为您治病、接受采访、接受来访、发表电视讲话、在电视中露面、赴宴后作演讲、充当证人、为您的事业出力、阅读您的文稿、作一次报告、参加会议、担当主席、充当编辑、写一本书、接受名誉学位……”

对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待遇和荣誉,克里克都一概拒绝了。但这并不表明他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缺乏生活乐趣的人,只因为一旦屈从,他便不能保证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如果向克里克请教成功的秘诀,他也会像茨威格那样说:聚精会神,集中着所有的力量,以完成不论大小的一件工作。

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中,我们都会有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目标,我们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断地努力着。在这条通往目标的路上可能是山花烂漫,也可能是荆棘丛生。当我们前行在山而荆棘丛生的前路,则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信心,退缩不前。有很多能够披荆斩棘的勇士,确会被烂漫的山花迷惑了双眼,最终不能实现目标或者延迟了实现目标的时间。看来,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我们专注于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克服我们通往目标途中所遇到的种种挫折和诱惑!

誓志不移的坚持目标

有这样的一个男孩,他的父亲是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一个农场接着一个农场地去训练马匹。由于经常四处奔波,男孩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

初中时,有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作文,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那晚他写了7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他仔细画了一张200亩农场的计划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400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第二天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第一面上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旁边还写了一行字:下课后来见我。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了报告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

老师回答道:“你年纪轻轻,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钱,没有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匹、花钱招股它们。”他接着说:“如果你肯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志愿,我会重打你的分数。”

这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了好几次,然后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告诉他:“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自己拿定主意。”再三考虑几天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一个字都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拿个大红字,我也不愿放弃梦想。”

20多年后,这位老师领他的30个学生来到那个曾被他指责的男孩的农场露营一星期。离开之前,他对如今已是农场主的男孩说:“说来有些惭愧。你读初中时,我曾泼过你冷水。这些年来,也对不少学生说过相同的话。幸亏你有这个毅力坚持自己的目标。”能如此坚信自己目标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一处缺乏行动的空想。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一年致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能发展就愈快。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希尔认为,所有成功,都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不懈的坚持。当对目标的追求变成一种执着时,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行动都会带领你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同时,远大的目标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加上积极的心态,就是成功的开始。有了正确的成功意识和积极的心态,你就能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存在着无限的机遇与可能。

坚持目标就是力量。古今中外凡在智能上有所发展、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有着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希尔在该书中还列举了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累里的人生故事:迪斯累里原本是一名并不成功的作家,出版数部作品却无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迪斯累里涉足政坛,决心成为英国首相。他克服重重阻力,先后当选议员、下议院主席、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直至1868年实现既定目标成为英国首相。对于自己的成功,在一次简短的演说中迪斯累里一言以蔽之:“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目标。”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赢得成功、有所作为的基本前提,因为坚定目标的意义,不仅在于面对种种挫折与困难时能百折不挠,抓住成功的契机,让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更重要的还在于身处逆境能产生巨大的奋进激情,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掘与释放。

当一个人下定决心之后,往往没什么能阻止他达到目标。一旦有了成功的渴求,就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并为之拼搏。西方有句谚语:你想要的尽管拿去,只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行。理想之花惟有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才能结出殷实的果子。有的官兵在制定目标时豪情满怀,可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当初的豪情立马烟消云散,这又怎么能拥有成功呢?

有位哲人说:“决心攀登高峰的人,总能找到道路。”强烈的动机可以驱使人超越诸多困境,无需扬鞭自奋蹄。如果你至今仍不清楚自己希望达到怎样的人生高度,那么请把你的目标写下来,矢志不渝地向着心中的目标拼搏进取,如此,你就会敏锐地捕捉到成功的契机,顺利抵达理想的境地。

有个勘探小组在原始森林里迷了路,食物和饮水都已用尽,只好用野果草类充饥。大家疲惫而迷惑的寻找着出路,绝望一步步逼近他们。祸不单行,勘探小组的组长、德高望重德老教授一病不起,无法医治,弥留之际,老教授用颤抖的手从地上摸起一块鸡蛋大的石头,用尽力气断断续续地说:“这块矿石很有……价值,你们一定要……走出……”“去”字还没有说完就闭上了眼睛。众人含泪掩埋了老教授,悲痛之余深受鼓舞。听了老教授的临终遗嘱,得知此地蕴含着丰富的矿藏,对于地质勘探队员来说,这是最令人激动的事情。

大家小心翼翼的呵护着那块“矿石”,历经艰险,终于走出了原始森林。然而经过化验,老教授所指的“矿石”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罢了。此时,众人方才恍然大悟--从不轻易下结论的老教授,用善意的谎言,给了他们一个走出森林的目标,从而鼓起了大家的勇气。

人生旅途中,有平坦的大道,也有未开垦的原始森林。但只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就会冲破迷雾走向坦途。

生活是一张网,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稍稍迷失自我,我们就可能被生活的网捕获:太多的物质诱惑会迷茫了我们辨析人生价值的双眼;名利场上的拼争难免肢解我们对信念的执着……于是,不少人随波逐流无主的沉浮着,他们的生活目标,做人的准则,不断的变化着,让自己的心灵无处可依,无家可归。而一个失却生活目标,心灵无处依托的人,是找不到人生的成功和幸福的。

任何方向的风,都不会把没有目标的船吹向目的地。只有给人生一个坚定的目标和不懈的坚持,我们才能于平淡处味生活的甘醇,在命运的困厄下固守自己信念,在岁月的年轮里收获成功的人生。

实现预定的目标

人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

按照目标寻找机会

一天,三个猎人中的一人向其它两人建议,我们三个人中选一个头吧,方法是从现开始大家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去打猎,三个小后再回到原地,谁的收获多谁就当头。大家一致同意

第一个人沿着一条开阔的路走了很长时间,忽然发现前面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他在那里站了很久,一筹莫展。过了一阵,他抬头一看,有一群鸟飞来,他举起猎枪,一只大鸟应声掉到了河里,因为水流很急,河把鸟冲走了,猎人只好空手而回。

第二个人往山上走,走了一阵没路了,于是拿出刀花了很长时间砍出了一条路,当走到路的开阔处,发现离开返回的时间不多了,也无功而返。

第三个人,从一条小路绕到了半山坡,然后径直走到了山顶,他举枪对着头上飞来的一群鸟,扣动了扳机,但没有一只鸟被打中,因为枪里子弹还没有装。

这时,一个老翁向他们走来,三个猎人便请教老翁他们仨为什么都无功而返,老翁说:“第一个人虽然打下来的鸟被河水冲走了,但在的转弯处有一棵苹果树,这个时节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如果眼光放远一些,会有收获的;第二个人是因为目标不准确,你的目标不是开辟道路;而第三个人呢,当机会来临时,你还没准备好。”

目标牵引成长,过程充盈人生。缺少目标的行动是徒劳的;机会从来不属于没有准备的人;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放眼世界,遍地机会,只要努力总有收获。

生命巨流中的黄金时刻转瞬即逝,除了沙砾之外我们别无所见。天使前来探访,我们却当面不识,失之交臂。

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坐等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

人生就像流水,有的在一个地方打转,有的乘着急流往下游奔驰。你乘着这道急流,也许就在岸边优哉优哉,好几年才移动那么一点点,甚至完全静止不动。

随波逐流的落叶,只有听天由命,是无可奈何的。它的前途,完全由风与流水片面决定。然而,你却可以自己决定前途,不必老呆在静水处。你可以向流水中央游去,乘着急流,去寻找大好机会,你所需要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向急流游去。

这话说来简单,实行却难。诚然,急流处似乎一切都很好,然而,你是不是能够游到中心处,就没有一定的保障了。因此,你必将有前途渺茫之感,怎么办呢?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游与不游的问题,是每一个人在一生中总会碰到的,这时候,如果稍有自信的人,必将挺身接受考验,毅然跳进未知的世界中,向中心游去。他们知道,只要肯冒险,必可学到新经验。懦弱的人,不求变化的人,只好在原来的安全地方,眼巴巴望着别人乘着急流望前直奔。

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有不少聪明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其理由是:

第一:希望微小的机会,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如果去追求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倒不如买一张奖券碰碰运气;

第三:根据以上两点,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

甘布士是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亲爱的朋友,我认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不过同时你们也得注意,要想把握这万分之一的机会,必须具备一些必须的条件:

1、目光长远。鼠目寸光是不行的,不能看见树叶,就忽略了整个森林。

2、必须锲而不舍。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信心是无济于事的。

要在任何领域中有所作为,仅靠一味的盲目蛮干是收效甚微的。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一个明显而深刻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能在时机来临之前就识别它,在它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那么,幸运之神就降临了。

人生中的幸运和倒霉往往与利用时机有关。有些人在时机失去之后才顿足扼腕,那么他便注定只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而有些人明白时机稍纵即逝。因而能及时把握,所以,他的一生都仿佛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在目标指引下,善于利用机遇比怨天尤人更为有益,机会到处都有,就看你是否抓得住。许多人抱怨没有机会,他们说: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机会。机会无处不在,就看你是否抓得住

化目标为现实

你自己的木材要自己砍,你自己的水要你自己来挑,你生命中的主要目标要靠自己来塑造,把目标变为现实是你自己的事情。

化目标为现实,拿破仑·希尔在《成功定律》一书中给出了下面的步骤。

一、你要在心里,确定希望拥有的具体数字。

空泛地说:“我需要很多很多钱”,那是没有用的。你必须确定你追求的成功的具体评价标准,例如,挣多少钱,当多大的官,取得什么科学成果等等。

同样是做房地产生意,汤姆计划向银行贷款120美元,而约翰则向银行贷款119.19万美元。最后银行贷款给约翰,而拒绝了汤姆的贷款请求。因为银行主任认为约翰的预算具体化,且考虑很周到,说明约翰办事仔细认真,成功的希望较大。

二、坚强的决心可以创造奇迹

决心获得成功的人都知道,进步是一点一滴不断地努力得来的。例如,房屋是由一砖一瓦堆砌成的;足球比赛的最后胜利是由一次一次的得分累积而成的;商店的繁荣也是靠着一个一个的顾客创造的。历以每个重大的成就都是一系列的小成就累积成的。

西华·莱德先生是个著名的作家兼战地记者,他曾在1957年四月号的“读者文摘”上撰文表示他所收到的最好忠告是“继续走完下一里路”,下面是其文章中的一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跟几个人不得不从一架破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结果迫降在缅印交界处的树林里。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印度走,全程长达140英里,必须在八月的酷热和季风所带来的暴雨侵袭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

“才走了一个小时,我一只长统靴的鞋钉扎了另一只脚,傍晚时双脚都起泡出血,范围像硬币那般大小。我能一瘸一拐地走完140英里吗?别人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更糟糕。他们能不能走呢?我们以为完蛋了,但是又不能不走。为了在晚上找个地方休息我们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走完下一英里路。。。。。。

“当我推掉其它工作,开始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心一直定不下, 我差点放弃一直引以为荣的教授尊严。也就是说几乎不想干了,最后我强迫自己只去想下一个段落怎么写,而非下一页,当然更不是下一章。整整六个月的时间,除了一段一段不停地写以外什么事情也没做,结果居然写成了。

“几年以前,我接了一件每天写一个广播剧本的差事,到目前为止一共写了2000个。如果当时签一张‘写作2000个剧本’合同,一定会被这个庞大的数目吓倒,甚至把它推掉,好在只是写一个剧本接着又写一个,就这样日积月累真的写出这么多了。”

“继续走完下一里路”的原则不仅对西华·莱德很有用,当然对你也很有用。

按部就班做下去是实现任何目标唯一的聪明做法。最好的戒烟方法说是“一小时又一小时”坚持下去。我有许多朋友用这种方法戒烟,成功的比例比别的方法高。这个方法并不是要求他们下决心永远不抽,只是要他们决心不在下个小时抽烟而已。当这个小时结束时,只需把他的决心改在下一小时就行了,当抽烟的欲望渐渐减轻时,时间就延长到两小时,又延长到一天,最后终于完全戒除,那些一下子就想戒除的人一定会失败,因为心理上的感觉受不了。一小时的忍耐很容易,可是永远不抽那就难了。

想要实现任何目标都必须按部就班做下去才行。对于那些初级经理人员来讲,不管被指派的工作多么不重要,都应该看成是“使自己向前跨一步”的好机会。推销员每促成一笔交易,就为迈向更高的管理职位积累了条件。教授每一次的演讲,科学家每一次的实验,都是向前跨一步,更上一层楼的好机会。

有时某些人看似一夜成名,但是如果你仔细看看他们过去的历史,就知道他们成功并不是偶然得来的,他们早已投人无数心血打好坚固的基础了。那些暴起暴落的人物,声名来很快,去得也快。他们的成功往往只是昙花一现而已。他们并没有深厚的根基与雄厚的实力。富丽堂皇的建筑物都是由一块块独立的石块砌成的。石块本身并不美观;成功的生活也是如此。

请做到下面的事情:把你下一个想法(不论看来多么不重要),变成迈向最终目标的一个步骤,并且马上去进行。时时记住下面的问题,用它来评估你做的每一件事。“这件事对我的目标有没有帮助?”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马上不做;如果是肯定的,就要加紧推进。

我们无法一下子成功,只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谓优良的计划,就是自行确定的每个月的配额或清单。

请你想想看,怎样才能提高你的效率。请你利用下面的“30天的改善计划来自我衡量一下。你可以在标题之下填入你一个月以内必须做到的事情,一个月以后再检查一下进度,并重新建立新的目标。请你经常留意那些小事,以便充实你承担大事的能耐条件与实力。

三、30天的改善计划

从现在开始要给自己制定一个30天的改善计划,内容写上:

(一)改掉这些习惯(建议举例)

l、不按时完成各种事情。

2、消极性的词句。

3、每天看电视超过60分钟。

4、无意义的闲聊。

(二)养成这些习惯(建议举例)

1、每天早上出门以前检查自己的仪表。

2、每一天的工作都在前一天晚上就计划好。

3、任何场合尽量赞美别人。

(三)用下面的方法来修养个性

1、每周花两小时阅读本行的专业杂志。

2、阅读一本励志书籍。

3、结交四个新朋友。

4、每天静静思考30分钟。

当你看到一个处处都高人一等的风云人物时,立刻提醒自己那么优美的风度并不是天生的,是由许许多多严格的自我控制所造成的,建立新的积极性习惯,同时根除旧的消极性习惯,正是这种人的修养过程。

马上就建立第一个“30天的改善计划”吧。

当你讨论“设定目标的做法”时,时常有人说.“我真的很明白一心一意追求目标的重要,但是我的杂务太多,经常‘扰乱’原有的计划,这该怎么办?”

许多未知的各种因素确实存在,并影响你的执行步骤,例如家人生病、工作撤销,或什么意外事件。所以我们心里也要冷静,遇到障碍时要采取补救措施。例如你开车遇到“此路不通”或交通堵塞的情况不可能停着不动;当然也不甘心干脆回家那多煞风景。道路的暂时关闭只是表示现在无法通行,你可以从另一条路走到同样的目的地。

请观察一下高级将领的做法。每当他们拟出一个战略计划时都会同时拟出几个备用方案,以备不时之需。那就是说,万一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而打消甲案时,就改用乙案,正像飞机原定降落的机场因故关闭,机组人员一定会降落到邻近的机场一样。

循序渐进,没有经过许多曲折而成功的例子实在很少见。当我们“迂回前进”时并没有改变原来的目标,只是选择另一条道路而已,目的地是不变的。

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个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钱赚到手--没有时间表,你的船永远不会“泊岸”。即不要拖延。

你已经知道,你自己的木材要由你自己来砍,你自己的水要由你自己来挑,你生命中的明确的主要目标要由你自己来塑造,因此,为什么不尽快实行你早已明白的道理呢?

明确的目标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没有人能代替,它也不会自己创造自己。你打算怎样对付它?什么时候?如何做?拟定一个实现目标的可行计划,马上行动--你要习惯“行动”,不能够再耽于“空想”。即“现在就做”

在你的有生之年,当“现在就做”的提示从你的潜意识闪现到你的意识心神,而要你做应该做的事情时立刻投入以适当的行动,这是一种能使你成功的良好习惯。

这种良好的习惯是把事情完成的秘密,它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每一方面。它可以帮你迅速完成应做的但你不喜欢做的事,它能使你在面对不愉快的责任时不至拖延,也能帮助你做你想做的事,它能帮助你,抓住那些宝贵的一经失去便永远追不回的时机。

将以上四点清楚的写下--不可以单靠记忆,一定要白纸黑字。

每天两次,大声朗诵你写下那计划的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当你朗诵时你必须看到、感觉到和深信你已经拥有了成功。

拿破仑·希尔本人就在将目标变为现实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1908年,年轻的希尔在田纳西州一家杂志社工作同时又在上大学。由于他在工作上的杰出表现,被杂志社派去访问伟大的钢铁制造家安德鲁·卡耐基,卡耐基十分欣赏这位积极向上、精力充沛、有闯劲、有毅力、理智与感情又平衡的年轻人。他对希尔说:“我向你挑战,我要你用20年的时间,专门用在研究美国人的成功哲学上然后提出一个答案。但除了写介绍信为你引荐这些人,我不会对你作出任何经济支持,你肯接受吗?”年轻的希尔信任自己的直觉,勇敢地承诺“接受!”以致数年后希尔博士在他的一次演讲中说:“试想想:全国最富有的人要我为他工作二十年而不给我一丁点薪酬。如果是你,你会对这建议说YES抑或NO。如果识‘时务’者,面对这样一个‘荒谬’的建议,肯定会推辞的,可我没有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