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略
10493700000036

第36章 在小生意上施展经营智慧

有些人从小本生意做起,但业务蒸蒸日上,规模也翻了几倍,原因何在?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而是将自己的智慧用于经营的每一个角落,并发现财富新的落点,在让利的基础上,运用灵巧的经营手段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利润。所以,要想获得巨大的财富,野心固不可少,智慧用心也不可或缺。

做小本生意需要脚踏实地,但并不是要拒绝精明,否则即使一帆风顺,也很难迈入富豪的行列。“小生意”要做大,就要像做大买卖那样,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手段。

原子笔并不是毕克发明的。这种笔是一个名叫洛克的匈牙利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发明的,当时叫“圆珠笔”。他在英国申请了发明专利。后来,一个名叫雷诺的美国商人看到圆珠笔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产品,于是一边从外形上加以改进,一边偷偷设厂进行大量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雷诺的宣传广告铺天盖地,遍及五大洲。恰逢此时,原子弹在美国制造成功了,雷诺以商人特有的敏感,为了耸人听闻、招徕顾客,便把“原子”之名加在圆珠笔上,把圆珠笔命名为“原子笔”。雷诺也因此发了大财。

现在回过头来讲毕克。1949年以前,毕克没有正式职业,但就在这一年,他突然想到,经营原子笔也许能赚钱。他很想开设一个公司,但他两手空空,没有本钱。他找朋友华尔要借1000美元,提出两人合伙做生意。华尔问他想做什么生意,毕克说:“原子笔。这种东西人们每天必用的,而且很快就能用完。做这种生意必然赚钱。”华尔认为,经营这种不太值钱的小商品不一定能赚钱。而毕克却雄心勃勃地说:“能不能赚钱,不在于商品的大小。”停顿了一会儿,他接着说:“即使是只值1法郎的东西,如果卖出1亿个就是1亿法郎;但1000法郎一件的东西,即使能卖出1000件,也不过是100万法郎而已。请问,究竟卖哪一种东西更能赚钱呢?”

然而,要每年生产1亿支原子笔,谈何容易?毕克认为,不管如何,光用嘴巴说没用,还是先干起来再说。他给这种笔定下一个生产原则——“美观实用,用完就丢。”然而,在第一支“BIC”原子笔出炉之前,华尔就拆伙不干了,因为他怕吃亏,但答应毕克可以缓期归还那1000美元。毕克信心十足,我行我素,打出了“毕克公司”的招牌,单独干了起来。毕克以其独特的经营手法,教给成千上万的人“用了就丢”。于是,人们丢掉的原子笔越多,滚进他腰包里的钱也就越多。他贯彻薄利多销的原则,却赚了大钱。后来他把销售市场扩大到海外,扩展到美国,并获得了成功。其后,他又推出了与普通原子笔同样敏感的特殊原子笔,每支售价仅29美分,行销世界各地。

1972年,毕克的全套彩色原子笔一经推出,就大受消费者的欢迎。他在定价上很会迎合顾客的心理,从不把价格定为整数。他推出的这种彩色笔,5支装的定价为99美分,10支装的定价为1美元98美分。他这种定价手法,也是一种经营艺术:把5支装的售价定为99美分,就给人们造成“不到1美元,便宜合算”的印象。于是销售量激增。即使在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毕克的彩色原子笔也大行其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人师者与其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还不如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毕克就深谙此道。他这个“老师”教他的“学生”们将笔“用完就丢”,接着再去买一支新笔。这样一来毕克笔的价格虽低,但需求量大大增加。毕克所实施的“授人以渔”的方法,并没有显示出高尚的“师德”,而是显示出他作为商人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