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略
10493700000025

第25章 要有“利润分享”的气度

没有一个只顾自己发财而不管员工利益的企业家能成为大富翁,因为他们通常舍不得付薪水。而舍不得付高薪,就聘不到最优秀的和最有进取心的员工,而只有这样一类的员工才能帮助老板发财。一个允许下属也发财的企业家,才能使优秀员工为他拼命工作,才能发大财。

商人想做大富翁,一定要有培养小富翁的思路。这个道理,就如同想做元帅就一定要培养将军一样。部下是支撑你事业的基础,部下越有实力,你的根基就越厚实。当你爬到一定地位后,部下甚至就成为了支撑你身家性命的基础;部下太弱,则一切都没有保障。所以,商人不能只顾自己赚钱,在向大富翁的目标进发时,不要忘记也让自己的部下得到合理的收益。

在初创公司时,亨利·福特就定下了一个奋斗目标:让普通人在吃得更好的前提下都买得起汽车。而且,他决心要让自己的工人率先成为这一目标的受益者。为此,福特拟定了一个“利润分享”计划,实行“5美元工作日”。他规定,福特厂任何一个工人的最低日薪不低于5美元,车间的清洁工也不例外。与此同时,他还把工人的每日工作时间从原来的9小时降为8小时。

5美元,在当时是一个令人眼红的数目。不久之后,福特公司生产的T型车每辆售价仅500美元,随后又降到300多美元。这就意味着福特公司的员工只需工作两三个月即可买下一辆小汽车。

福特为什么将员工的薪水定到这么高呢?他说:“在我的公司里,宁愿有两万名富裕、满足的工人,也不愿只有一小撮新贵族。”

福特的“利润分享”计划,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当福特公司宣布招收四千名新员工时,每天都有一万多人从美国各地赶来,冲进福特厂的大门争抢工作机会。那种热闹的场面一直持续到招工结束。这就使福特公司能够从容地挑选最好的员工。

“利润分享”计划还引起了新闻界极大的兴趣。因此,福特不得不每天想方设法地躲避新闻记者们的“围追堵截”。为了应付崇拜者们打来的电话,他甚至拆除了房间里的电话。

福特的“利润分享”计划还招来了金融家和企业家的愤怒的攻击,他们咒骂“5美元工作日”,把福特说成实业界的叛徒、江湖骗子、幻想家、追逐名利者,并预言福特的行动会导致一场全国性的罢工传染病,会使其他付不起高薪的业主一败涂地。《纽约时报》则断言福特的计划是“地道的乌托邦幻想”,从诞生之日起它就注定会失败。

对别人的颂扬和批评,福特都一笑置之。他推出“5美元工作日”,不图名声,更不是为了挨批评,他是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对公司最有利的做法。在他的观念中,对公司有利必然包含着对员工有利,因为劳资双方的利益是不可分割的。

自从实行“5美元工作日”后,福特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特别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他们忘我地劳动,从而推动了公司的快速成长。结果,福特公司的利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持续地大幅度增长。这种“反常”的情况使那些咒骂福特的资本家们瞠目结舌。他们不得不开始思索“付出更多薪水换来更大利润”的奥妙。

受此激发,许多汽车制造商也把最低日薪提到了5美元。于是,福特又开始实行“6美元工作日”。结果,这一年,福特公司的产量翻了一番。后来,福特在他的传记中说:“8小时工作日,5美元日工资,是我们降低成本的最出色的措施之一。而6美元工作日比它更便宜。”

福特的“利润分享”计划不仅给公司和全体员工带来了实际的好处,还成为美国“高工资高消费”策略的起点。这一策略对铸造美国的繁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给下属合理的收益,绝非出于慈善的需要,而是出于利益的需要。商人把生意做大的希望在于发挥员工的潜力。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员工没有利益的驱动,就像汽车没有油跑不起来一样,是无法积极有效地工作的。

保罗·盖蒂特别重视投资效益,但他绝不像一般小商人那样靠克扣员工薪水和延长劳动时间来实现效益增长。相反,他认为员工的积极性才是最关键的。

有一次,盖蒂委派乔治主管洛杉矶郊外的一些油田。乔治干得还算卖力,各项工作进行得也比较顺利,但是盖蒂每次去巡视他的工地,总能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于是,盖蒂找乔治谈话,问他是否注意到他的工作方式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乔治坦率地说:“老板,因为这是你自己的油田,这里的一切都跟你有切身的关系,所以这就足够使你眼光锐利,看出任何问题。”

盖蒂心里一动,他觉得乔治的话很有道理,一个老板对自己事情的关心程度跟员工是不一样的,两者所看到的东西也必然是不同的。如何才能让乔治像老板一样看问题呢?他想到一个主意,于是就对乔治说:“假如我把这片地交给你,我按利润的百分比付给你报酬,而不是付你薪水。这样,我们的作业越有效率,利润就越高,而你赚的钱也就越多。”

乔治欣然同意。自此他开始像老板一样关心油田的事务了。最后,油田的效益大幅增长,盖蒂和乔治都多赚了不少钱。

日后,盖蒂在谈到自己的创业经验时说:“一个拥有百万富翁头脑的人,不是只注意小钱、守财如命的人。如果他是一名公司领导,就会注意开销,采用一切方法去减少费用,并且努力地去增加产量和销量,从而增加利润。他会把公司、股东以及员工们的利益放在心里。”

台湾著名企业家蔡万霖曾经说过,他的成功经验就是让自己成为大富豪,同时让员工成为小富豪。这也正是众多大富豪们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