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读家训学家教:家长必修的7堂课
10490100000004

第4章 不要让自己的“爱心”害了孩子

“家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颜氏家训》

“释义”

一般人不教育子女,并不是想让子女去犯罪,只是不愿看到子女受责骂而脸色沮丧,不忍子女被荆条抽打皮肉受苦罢了。这应该用治病来打比方,子女生了病,父母哪里能不用汤药针灸去救治他们呢?也应该想一想那些勤于督促训导子女的父母,他们难道愿意虐侍自己的亲骨肉吗?确实是不得已啊。

“学家教”

“望子成龙”,这是天下父母的心声,没有人怀疑父母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但是,有的父母总是对孩子毫无原则地溺爱,不但在各方面任意迁就,甚至不允许别人说一点孩子的不是。结果,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很容易丧失自信,或者钻牛角尖,给个人成长带来严重打击。

父母用自己的“爱心”关照孩子,是无可厚非、毋庸质疑的;关键是,我们不能仅仅从良好的愿望出发,而不顾及最终的结果。事实上,“爱心”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让孩子健康成长,掌握知识和生存的本领,日后获得良好发展。如果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完美的品行,甚至让孩子误入歧途,那么我们就要检讨自己了,警惕让自己的“爱心”害了孩子。

1.“爱心”不是总能带来良好的结果

每天下午四点十五分,幼儿园的大门就准时打开了。这时,许多爷爷奶奶早已经站在门外等候多时,他们涌进幼儿园,开始在游乐场里寻找自己的宝贝孙子、孙女,或者与老师谈论孩子今天的表现。

有一次,一个小男孩骑了一辆幼儿园的小自行车停下来,原来另一个小朋友拉住了车把,并把一只脚放到了骑车小男孩的腿上。突然,旁边一位五十多岁的老阿姨冲着不远处的一位父母喊道:“你要死啦,站在那里动也不动,你儿子已经把脚放到我孙子身上了,还不管管他!”

顿时,热闹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都莫名其妙的看着那位挨骂的父母,是见她忿忿不平地回答:“这不是我儿子!”

盛气凌人的老阿姨意识到自己骂错了人,那位小朋友的父母可能还没来,急忙拉着孙子的肩膀前后摇动起来,还不停地说:“你怎么这么笨呀,别人抢你的车你就应该用车撞他。你怎么不知道保护好属于自己的东西呢,一点儿竞争意识都没有,长大了怎么办呀?”

后来,一位老师走过来,才把老阿姨劝开了。但是,孩子早已哇哇地大哭起来。那位老阿姨没有意识到,自己爱孩子,“爱”错了地方,帮了倒忙。我们无法想象,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怎样的创伤。

其实,孩子之间抢东西是非常平常的事,用不着大惊小怪,更不必在他们之间分个高下、争个长短。孩子之间发生挣抢、打闹时,父母或老师只要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就可以了。但是,上面这位老阿姨却护孙心切,用自己的极端方式处理事情,甚至不惜贬斥孙子,表面上是因为“爱心”护短,其实只会让事情更糟糕,还伤害到孩子纯真的感情。

试想一下,孩子接受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肯定会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而不能照顾到他人的感受,这样一来怎么能与大家和睦相处呢?长大以后,这样的孩子不能与他人发展友谊,就会寸步难行,更不要说获得发展、取得成功了。

如果说上面这位父母的做法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行为,那么许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出于“爱心”,想当然地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就成为被人忽视的“爱心之下的伤害”。比如,父母疼爱孩子,不让他们做家务;为了避免意外伤害,不让孩子亲近大自然。这些做法就值得商榷了。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是人们熟知的自然规律。但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情形也同样存在,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以“爱心”为“借口”对孩子指手划脚,常常会让父母因为自己的“爱心”害了孩子。这样一来,日后痛苦的肯定是父母,而受到惩罚的肯定是孩子。

2.父母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北宋年间,有一个名叫方仲永的孩子,非常聪明好学。看到别人读书写字,他就站在旁边看个没完,然后向父亲索要纸墨笔砚。父亲不给,方仲永又哭又闹。最后,父亲无奈之下从邻居家借来一套交给他。

方仲永高兴地接过纸墨笔砚,马上提笔作了一首诗。父亲一看又惊又喜,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样的好诗。看来这个孩子是一个“神童”,父亲想到这里欢喜若狂,拿着儿子的诗奔走相告。村里的人看到方仲永的诗,个个赞口不绝。

方仲永受到鼓舞,学习更加勤奋了。他认真观察生活,用心揣摩,写了许多触景生情、咏物抒怀的好诗。令人称奇的是,这些诗都是方仲永一气呵成的,可谓“出口成章”。一时间,方仲永声名远播。

一些文人学士、商贾巨富倾慕方仲永的名望,纷纷常仲永父子到他们家里做客。仲永的父亲开始飘飘然,整天领着儿子走东家串西家。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方仲永长大了,但是他的才华却没有长进,一直停留在最初的水平上。

当时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听说这件事后写了一篇《伤仲永》的文章,警惕后人记取这个发人深省的教训。

由此可见,孩子的成长仅仅凭借天赋和聪明是远远不够的。方仲永的失败在于他的父亲眼光短浅——只顾着让孩子出名、见世面,满足于一时的成绩。让孩子接触外面的人和事,是必要的,这也是一种“爱”;但是,整天沉迷于此,不能对孩子的发展作长远打算,就会耽搁孩子的成长,最终害了孩子。

比如,日常生活中,孩子在地上摸爬滚打,但是一些父母却加以劝阻,认为这样不但弄脏了衣服,而且很不卫生。其实,他们应该想想自己小时候玩泥巴的情形,而这种经历对孩子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还有,暑假或寒假中,有些父母出于安全考虑把孩子锁在屋子里,不让他们接触外面的世界,这又何尝不会伤害到孩子探索社会的努力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多年的栽培,需要父母进行长远规划,避免只看到眼前的得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着眼大局,才能真正带动孩子健康成长,让自己的“爱心”开花结果。

“专家建议”

(1)父母不能因“不忍”而让孩子“不为”。成长需要经历各种磨练,吃苦是少不了的。但是有些父母不忍心孩子吃苦受累,或者自己包办了一切,或者把他们“圈养”起来。这种过度保护的做法只能让孩子永远长不大,无法应对日后更大的人生风浪。

(2)父母要掌握正确的家教理念,修正自己错误的教子方法。高尔基曾经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为此,父母要从书本上、从其他父母身上学习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从实践中总结教子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