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读家训学家教:家长必修的7堂课
10490100000003

第3章 父母要注重对孩子言传身教

许晴已经是一个七岁女儿的妈妈了,由于昨夜加班,她今天早晨想多睡一会儿。朦朦之中,许晴听到丈夫在督促女儿起床上学。女儿从床上爬起来,一睁眼就看见妈妈还在睡觉,于是极不情愿地喊起来:“妈妈怎么不起床呀,为什么让我起呀?”

爸爸只好在一边解释:“妈妈昨天晚上加班了,需要多休息一会儿!”但是女儿根本不买帐,始终忿忿不平。许晴躺在床上,不禁猛然醒悟过来:“如果父母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要求孩子做到呢!看来,我应该改变一下教育孩子的做法。”

于是,许晴迅速穿好衣服,开始洗漱。女儿看到妈妈起床了,也开始穿起了衣服,顺从地准备好一切上学去了。最令人吃惊的是,孩子再也没有出现往常吃饭、洗脸磨磨蹭蹭的现象,许晴终于明白了“言传身教”的深刻含义。在以后的日子里,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许晴总是自己先做到,同时也这样要求丈夫做到。结果,女儿居然改掉了许多原来的坏习惯。

由此可见,父母不仅要满足孩子的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做孩子行为习惯的榜样。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最重要的不是去告诉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道理很简单,孩子的生活经验很少,对父母的话往往难以理解,所谓“润物细无声”,对孩子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用言行来影响,即我们常说的“言传身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有手把手教的精神,用自己的言行深刻影响孩子幼小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孩子早日成材。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安邦定国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善于教育子女的父亲。他从不娇惯孩子,总是让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成长。有两篇有名的《诫子书》中,诸葛亮循循善诱地教育孩子,提出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观点,教育孩子从小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旨趣高尚、抱负远大和博学多才的人。更重要的是,诸葛亮自己也身体力行,他一生俭仆自宁,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孩子也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诸葛亮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他的子孙都成了智勇足备的将军,对后世影响深远。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注重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这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角色的缺位,都给孩子成长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不良影响。生活中,一些父母凭借手中雄厚的金钱实力,把儿女送进贵族学校,似乎一切都可以放心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能保证孩子在各个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父母必须明确,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性格类型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不同的作用,父母应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正确的姿态行使家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一个通俗的说法是,有什么样性格的父母就会造就相应性格的孩子。一般来说,父母的性格类型对孩子的影响主要遵循下列模式:

(1)娇宠型的父母,孩子往往形成任性、反抗性、幼稚、神经质的性格。

(2)服从型的父母,孩子往往形成无责任心、不顺从、攻击性强、蛮横的性格。

(3)拒绝型的父母,孩子往往形成神经质、蛮横、恶作剧、冷淡的性格。

(4)保护型的父母,孩子往往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怯懦的性格。

(5)民主型的父母,孩子往往形成独立、直率、乐于助人、亲切、善于社交的性格。

(6)忽视型的父母,孩子往往形成冷酷、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富有创造性的性格。

(7)专制型的父母,孩子往往形成依赖性、情绪不稳定、以自我为中心、胆大的性格。

(8)支配型的父母,孩子往往形成服从、无自发性、消极、依赖、温和的性格。

在家庭里,父母要懂得反省自己,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对自己的言行做出相应调整。当然,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民主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自由、全面、创造性的发展。家庭不仅是孩子避风的港湾,更是孩子走向成熟、迈向社会的起点,只有走出坚实的第一步,孩子才能在将来发展中脱颖而出,“一代新人胜旧人”。

“专家建议”

(1)父母双方都要负担养育孩子的责任,不要搞严格的“性别分工”。孩子的心理成长、性格形成,需要来自父母双方的营养。如果孩子对父母“一边倒”,那么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就会失去平衡,容易对孩子的健全带来消极影响。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经常交流、互相协调和配合。

(2)父母要特别注意对孩子早期的教育和开发。

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期是在3岁以前,其性格形成的起源是婴儿期的生活习惯,而形成某种习惯则取决于抚养人的养育方式。许多父母认为孩子早期不懂事,等大点儿了再好好教育,殊不知这种做法已经让他们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对于希望自己孩子拥有良好性格、健全人格的家长来说,要特别注意对孩子早期的教育和开发,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教育孩子必须从小抓起

“家训”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仇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颜氏家训》

“释义”

古时候,圣王有所谓胎教的方法:王后怀太子到三个月时,就要住到专门的房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音乐、饮食,都照礼节制。这种胎教的方法,都写在玉版上。藏在金柜里。太子两三岁时,师保就确定好了,开始对他进行孝、仁、礼、义的教育训练。

普通人纵然不能如此,也应当在孩子知道辨认大人的脸色,明白大人的喜怒时,开始加以教诲,叫他去做他就去做,叫他不做他就不做。这样,等他长大时,就可不必打竹板处罚了。

……

骄横傲慢的习气已经养成了,才去制止它,就是把子女鞭抽棍打死也树立不起威信,火气一天天增加,招致子女的怨恨,等到子女长大成人,终究是道德败坏。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这个道理。俗话又说:“教媳妇趁新到,教儿子要赶早。”这话一点不假啊!

“学家教”

教育孩子必须从小抓起,目前人们对“胎教”的重视就鲜明地证明了这一点。父母想要把孩子培养成志向远大、有才干的人,必须从小进行引导,不但要让他们学习各种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其实,孩子就象一团泥巴,可以被塑造成各种形状。提早进行教育,孩子才能大器早成,不至于积习难改,这就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道理。

1.教媳妇趁新到,教儿子要赶早

匈牙利的克拉利·波尔加创造了家庭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她把三个女孩都培养成了象棋世界冠军,堪称家教成功的典范。

其中,大女儿苏琳4岁时就夺取布达佩斯国际象棋儿童冠军,6次名列国际女子名次榜首;二女儿李菲娅,14岁获奥运会金牌;小女儿尤迪特更是“天才少女”,11岁半就获得奥运会金牌,9次名列世界女子名次榜首,16岁击败前男子世界冠军,成为国际象棋头号女子选手。

克拉利·波尔加的家教有什么成功秘诀吗?这位伟大的母亲曾经说过,在教育孩子方面谈不上有什么秘密,如果有的话,最重要的一条是:教育孩子要早开始。

她进一步解释说,三个孩子从三四岁时就开始下棋,显然这对培养她们一生的兴趣极为重要。科学研究表面,孩提时代是个人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把握好这段时间对孩子进行某种教育,可以让他们达到最高水平,甚至可以把他们培养成某方面的天才。

俗话说:“三岁看老。”一个人的个性、心理认同在3岁左右基本就开始形成了。因为在孩子3岁左右,或者更小的时候,是他们接触外部世界的开始。当孩子想要某种东西的时候,如果不能满足就又哭又闹,以此抗议父母的管教,而父母加以顺从,长此以往孩子任性的性格就养成了。同样的道理,父母以哪种方式引导、教育孩子,他们就会形成哪种个性、价值观,直到张大成人也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2.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孩子必须从小抓起,具体来说就是,父母要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启发孩子从小养成各个方面的良好习惯。

比如在饮食上,父母要引导孩子不挑食,实现营养均衡,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成长。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父母应该告诉他吃蔬菜、水果有营养,还可以教孩子认识蔬菜、水果的图片、文字,在吃饭的时候让他进行回忆,引起他食用的兴趣。

饮食在个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特别需要均衡补充营养,所以不偏食很重要。所以,父母要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科学吃东西。这样一来,等他们到外地求学的时候,父母就不用担心孩子在饮食方面不能好好照顾自己了;而当孩子加入工作以后,也不用为他们因为饮食透支健康。由此可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可以让他们受用一生。

推而广之,在学习、思考、交朋友、尊敬长辈等各个方面,父母都应该从小教育孩子懂得相应的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一来,孩子就能成为一个懂事的人,很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生活得开心快乐,日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如何教育孩子,怎样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所有父母的责任和强烈愿望。在这里,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而要对孩子从小抓好教育工作,进行启发、引导、说服。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人人都可以成为家庭教育专家,关键是父母要早动手,就会事半功倍。

“专家建议”

1.提早教育孩子应以引导为主,避免填鸭式的方法。古人做人做事最崇尚“自然”,因为它合乎规律、符合人情,最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势如破竹、事半功倍。所以,父母从小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采取让孩子容易接受的做法,避免过于生硬。

2.从小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事的时候需要动手、动脑,安排好步骤、时间,还要与人打交道,能培养孩子多种能力和素养。所以,父母要从小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里,做家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做家务不仅是生活的必需,还能创造整洁、舒心的生活环境,培养孩子勤奋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