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谜是我国特有的文明、高雅的文字游戏,它凭借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多字同音、笔画组合、象形等灵活变幻的特点,巧借世界万象,将汉字用隐喻、形似、暗示等一些隐晦的方式藏起来,做出谜面,要求猜谜语者以此为据,顺藤摸瓜,揭开汉字的“魔方”,猜出谜底。字谜结构巧妙,寓意深远,形式多变,妙趣横生,使人读来回味无穷。
武则天巧解“青鹅”意
唐朝女皇武则天当朝,对汉字十分有研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谋反时,让骆宾王设法拉拢中书令裴炎做内应。骆宾王便编了一首童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殿上坐”,教京都和裴炎家乡的孩子们传唱。
等到这首童谣传到裴炎耳中,骆宾王特地向裴炎解释说:“绯衣合起来是个‘裴’字,两片火是‘炎’字,殿下坐是南面称王;这就是说你裴炎要南面称王了。”两人谈得投机,最后裴炎就答应做内应。
为了机密起见,裴炎给徐敬业写了一封密信。但是这封信被武则天的人查获了。他们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两个字“青鹅”,朝中的官员们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便呈给武则天看。武则天一看,便解释说:“青者,十二月,鹅字乃‘我自与’三字组成,这就是相约在十二月起兵,裴炎自会在朝中做内应的意思。”
于是武则天杀了裴炎,并派兵追击徐敬业。徐敬业的副将杀掉徐敬业,降顺了武则天。
边读边想
这是一个拆字谜,即通过汉字笔画的增减离合来做文章。例如汉末有首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意思是汉献帝时奸相董卓僭位,不得善终。其中“千里草”、“十日卜”分别是“董”、“卓”的拆字。
乾隆猜谜
清代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谜语,当时的大学士纪晓岚也是一位制谜和猜谜的能手,君臣二人经常以对诗猜谜为戏。一年元宵节,乾隆主持宫中举行灯谜晚会。纪晓岚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会场上: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
这是一副对仗十分工整的谜联,要求打二字。这一下不但把满朝文武及宫廷嫔妃都难住了,就连一向自认为善于猜谜的乾隆皇帝站在对联前面想了好久也猜不出来,最后只得请纪晓岚自己出来解释。纪晓岚解释说:在五色之中黑、白、红、黄都不是,是什么?乾隆立刻说:“当然是青色了。”纪晓岚又问:“狐狸猫狗这几个字相同的地方在哪里?自然是‘犬’旁了。”说到这里,乾隆便说:“不用你再说,这下联的字我也猜着了。”原来这副对联隐的是“猜谜”二字,大家听了,无不赞叹称妙!
举一反三
谜面:生日宴
从前,一大户人家的老爷子过六十大寿,八方宾朋济济一堂。一位秀才进京赶考,路过这里,想求一口饭吃。老爷子热情地款待了他。席间,老爷子问秀才:“贵人尊姓大名?”秀才回答:“今天不是老先生的生日宴吗?巧得很,我的姓氏与生日宴很有缘。如果把生日宴三个字作为谜面,打一字,谜底即是。”
谜底:安
解析:“宴”字中含有“月”,去掉“日”便是“安”。
黄庭坚作画解谜
北宋年间,黄庭坚的诗文书法均非常出色,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深得苏东坡的赏识,诗书与苏东坡齐名,故人称他二人为“苏黄”。除此之外,深谙汉字之妙的黄庭坚对字谜也十分有研究。
一次,他由家乡修水来到江州,江州的才子们久慕其名,便约他同舟泛游长江。天光水色,烟波浩渺,景色宜人。一个才子向黄庭坚作揖,说道:“学生偶得两句,向先生请教。”说罢吟道:“远树两行山倒映,轻舟一叶水横流。”
另一江州诗人接着说:“句中有谜,请先生赐教。”
黄庭坚笑而不答,请人拿来笔墨纸张开始作画。他先在纸的上方绘出两株远树(丰丰),又在树下勾勒一个歪倒的山(彐),然后在下面画了一叶扁舟,又横着点了三点水而为“心”。一幅绝妙的淡墨山水画跃然纸上,远山、秀树、扁舟、流水,一个秀丽丰雅的“慧”字道出了谜底。众人看后不禁拍手叫绝。
举一反三
谜面:一条小船两根桅,九只燕子天上飞。
六只停在桅杆上,三只还在船头尾。(打一字)谜底:悲
解析:桅杆象形“丨”,燕子象形“一”,船象形“”。
词女之夫赵明诚
宋代文人赵明诚到了婚配年龄。一日,聪慧的赵明诚对父亲说:“今日中午睡觉,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读了一本很好的书,但醒来以后,却把书里的内容大都忘记了,只记得其中三句是: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父亲听后,思忖道:言与司合在一起,于字为“词”;安字去掉上头的宝盖,于字为“女”;芝芙去掉草字头,于字为“之夫”,合起来是“词女之夫”。于是便为儿子解梦说:“你将娶一个善于作词的才女做妻子。”
后来,赵明诚与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喜结良缘。原来,昼寝梦读的故事是赵明诚爱慕李清照,想娶她为妻而造的文字游戏。
举一反三
谜面:上无半片之瓦,下无立锥之地。
腰间挂着一个葫芦,倒有些阴阳之气。(打一字)谜底:卜
解析:谜面的前三句将它拆开了,最后一句扣字义。
借字谜巧破案
香港有一个走私团伙,经常打着经商的幌子与内地的一些走私犯罪分子勾结,偷窃倒卖我国文物。经过周密侦察,公安部门掌握了一名重要犯罪分子的行踪,只是还没有摸清全部线索,无法一网打尽。
一次,这名犯罪分子假装到市郊山坡闲逛,把一样东西偷偷塞进了一个大树洞里,便若无其事地走了。侦察员小王将树洞里的东西取出一看,是一个纸团,上面写着:
主人不点头,
十人一寸高;
立盟免用器,
有日不能照;
二目单只看,
一人上云霄。
小王看完记牢后,又把纸团重新放回树洞。我公安人员根据小王提供的情况,通过认真分析判断,原来纸团上每句话是一个字,6个字连起来就是“王寺明晚相会”,认为这一定是给本市那个走私团伙的秘密联络信。就这样,经过进一步跟踪追击,这个神秘人物与本市那帮走私团伙被一网打尽。
举一反三
谜面:人人向未来(打一字)
谜底:徉
解析:人人,同“彳”;未,假借十二生肖中的“羊”。
巧设谜联征婚
相传某地有个地主,他的千金年方二八。地主为了给女儿找个如意郎君,决定以文择婿。邻乡的一个穷秀才听到消息以后,也赶去凑热闹。主考官见他衣衫不整,一副穷酸相,就有意嘲弄他,并借此把他撵走,当即出了一个谜联:“树上有嘴能笑人。”
穷秀才听了,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火里熔雪不成水。”主考官听后,暗自思忖:这联对得如此工整,谜底也针锋相对,此人不可小看。于是忙拱手让穷秀才应试。在闺房中的张小姐耳闻目睹了这一切,她满意地点了点头。
原来,上联是个“呆”字,下联是个“灵”字。到底是呆是灵,千金小姐自有分明。后来,张小姐便与穷秀才结为夫妻。
举一反三
谜面:朽木不要再加工(打一字)
谜底:巧
解析:朽木不要,再加工,分开来读,谜底便很快得出。
纪晓岚题字骂和珅
清乾隆年间,乾隆的亲信和珅在府内建了一座亭子,请大才子纪晓岚给他题一匾额。纪晓岚并不推辞,提笔写了“竹苞”两个大字,和珅一看,这“竹苞”二字与凉亭两侧的绿竹正好相互衬映,非常喜欢,就叫人将两字刻成匾挂在亭子上。
一天,乾隆来到这座亭子前,当他抬头看到这块匾额后,不禁哈哈大笑。和珅大为不解,忙问笑为何故。乾隆说:“你没看出来吗?纪晓岚在耍你呢,这‘竹苞’二字拆开,不就是‘个个草包’吗?”
和珅听了不禁又羞又恨,又不好发作。
妙趣横生
答体检青年
应征青年昨天经过体检,今天纷纷到检兵站询问体检是否合格。检兵站里负责人见大家心情很急,笑嘻嘻地拿着粉笔,在门边黑板上写了一个“答”字,却没下文,大家看后莫名其妙。其中一位青年说:“我们都合格了,回去吧!”大家猜猜,这位青年为什么知道大家都合格了呢?
原来,“答”是个个合的合体字。
两书生巧设谜语通姓名
从前,有两个素不相识的书生,在花园里游玩,他们在一亭子里会了面。甲问:“客生贵姓?”乙答:“夏商之时夜间光。”
说罢也问甲道:“客生贵姓?”甲答:“颠来倒去都为头。”两个书生会意地笑着相互施礼,在石凳上坐下后又叙谈起来。
过了一会儿,甲又问:“客生大名是什么?”乙说:“小生名叫老牛过板桥。”
接着反问:“您大名呢?”甲说:“小生名叫大河失滔滔。”双方情投意合,成了好朋友。
原来乙叫“胡生”,甲叫“王奇”。
举一反三
谜面:不得不露头(打一字)
谜底:杯
解析:“不”字露头为“木”字,“不”字得到一个露了头的“不”字,即“不”字与“木”字结合,为“杯”字。
伍子胥智斗老相国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伍子胥的人。他能文能武,能言善辩,人们都说他做相国最合适了。吴王听了以后就派人把他召进宫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要考考他是否有真本事。
吴王让两个士兵抬来一只大鼎,伍子胥只用一只手,就把大鼎举过了头。吴王又叫吏官问了许多文化知识,伍子胥也对答如流。这时老相国着急了,他怕自己的位置保不住了,就出了一个怪谜:“兄与弟同姓,弟与兄同名,兄有荫山秀,弟有万里明。”伍子胥不慌不忙地说:“我也有一个谜请教:霜有雪没有,箱有柜没有,你有我没有,立功自会有。”老相国冥思苦想了半天,还是说不出谜底。最后,君王让伍子胥做了相国。原来,两人的谜底都是“相”字。
妙趣横生
一首童谣里的字谜
有一小童,见路上一个和尚与一个员外因口角而扭打在一起,便拍手编唱了一支童谣:
和尚和员外,口解争起来。
再会不相让,扭打到一块。
和尚不像和尚,员外不像员外。
这只是小孩随口唱唱,竟不知歌内暗含一字,这个字就是“赏”。
猜谜破案
从前,商人张三带了一百两银子搭李四的船去外地贩货,半夜发觉银两竟不翼而飞。由于船未曾靠过岸,张三心想这一定是李四所偷,但李四死不承认。天一亮,张三就扯住李四吵吵嚷嚷地上岸打官司。
县官早就听闻李四有偷盗的前科,听了张三的申诉,心中已知大半。但李四矢口否认,捉贼须捉赃,那个县官即派差役上船搜赃,但一无所获。
正在犯难之际,忽有一位秀才模样的人上堂呈献一幅国画,请那个县官指正。这个时候送画干什么?其中必有蹊跷。县官这样想。那个县官忙打开画细看起来,只见画上除了一株被大风刮得摇摇欲倒的树外,别无他物。那个县官继而一想,脸上露出了微笑。原来,此画是助他破案呢。因为画的含义是危木,合为“桅”字,暗示赃物藏在桅杆顶上。在画的启示下,那个县官很快查出赃物,李四哑口无言,乖乖地服罪了。
妙趣横生
长黑毛的狗
传说,唐伯虎有一张画要出卖,画上是一条长着黑毛的狗。画旁有文字说明:“此画是谜语画,打一字。买者付银三十两,猜中者分文不取。”这种出卖方式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但无人猜中。一天,一位秀才上前取画便走。唐伯虎忙问:“买画吗?”秀才摇头。“你猜中谜底了吗?”秀才点头。“请你把谜底说出来。”秀才不语。唐伯虎说:“你猜中了。”原来,谜底是“默”字。
为何送顶白妙帽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被封为燕王。朱元璋死后,其长孙朱允炆即位,朱棣觊觎皇位已久,蓄谋篡夺侄子的皇位。当时有个跟朱棣关系密切的和尚,法号道衍,看出了朱棣的心思,有意协助朱棣,却又不便直说,为了暗示自己的心意,便给朱棣送去一顶白纱帽。朱棣接到白纱帽后,思索良久,恍然大悟。
原来,道衍是用实物谜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因为朱棣是燕王,在“王”的头上戴一顶“白”帽,不就是个“皇”字吗?果然,朱棣在道衍的辅助下,最终取得了皇位,当上了明朝的第三个皇帝。
妙趣横生
和尚妙解苏轼意
传说,苏轼与时原和尚关系非常好。一天,他让书童戴上草帽,穿着木鞋,到寺庙里取一样东西。书童问取什么东西,苏轼说:“和尚一见到你就知道了。”果然,和尚一见书童的打扮,立即就明白了苏轼要取的是什么。于是,便将苏轼所需要的东西交给了书童。书童一看,原来是“茶”。
妙趣字谜
从前,有一位知名学者,他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学识渊博。
一晚,他住在一家旅店里。店主的女儿好学,粗通文墨,得知学者到了这里,便很想向他请教。学者年逾花甲,平易近人,有问必答。店主女儿说:“我出个谜给先生猜好吗?”学者说:“好,我倒是很喜欢猜谜的。”女孩轻轻道来:“二人并坐,坐到二更三鼓,一畏猫一畏虎。打一字。”
学者想了好久,也理不出个头绪。他反复推敲:二人并坐可能包含两个“人”字,可是一个畏猫一个畏虎,就不会是两个“人”了,那么就该是两个字在一起合成一个字。什么怕猫呢——鱼,什么怕虎呢——羊。对了,是个“鲜”字!他拈着长长的胡子说出答案。
店主女儿却笑了笑说:“不对!”学者问:“怎么不对?”店主女儿说:“既然提及坐到二更三鼓,则必有其意!”学者想了想恍然大悟:“对了,二更者亥时也,三鼓者子时也。子为鼠,惧猫;亥是猪,畏虎,莫非是个‘孩’字吗?”店主女儿点头称是。学者不禁颔首称妙。
举一反三
谜面:地支不全,缺少中间(打一字)
谜底:孩
解析:即是只有两头的地支。十二地支中,两头的是“子”和“亥”。
徐霞客问路
明朝时候,徐霞客为了编修《徐霞客游记》,走遍大江南北,历尽千辛万苦。一天,他翻过一座山后,来到一处岔路口,见眼前有左、中、右三条路,不知该往哪条路上走。
正在为难之际,迎面走来一个书童,徐霞客忙走上前问路,书童朝他看了一眼,没吱声,随手在地上写了一个“主”字,转身就离开了。徐霞客低头略一思索,恍然大悟。于是,他按照书童的提示,沿着左边那条路走去。
原来,“往”字去掉左边即成“主”字,因此书童写“主”的意思是往左边去。
妙趣横生
去县城怎么走
夫妻二人去县城。来到一个岔路口前,他们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走。丈夫去问路边的老人:“大爷,去县城怎么走?”老人说:“要女的走开。”丈夫让妻子离得远一点,然后说道:“大爷,去县城怎么走?”老大爷还是那句话:“要女的走开。”丈夫说:“我妻子已经走开了。”老大爷笑了笑说:“我已经告诉你了。”丈夫先是一愣,再一琢磨,明白了老大爷的用意。二人按照老人所指的方向又继续赶路了。
原来,“要”字去掉“女”,即为“西”,因此老人的意思是让他们往西走。
王安石“用”书童
有一次,王安石想招一个书童,就派人传出消息:凡是想当书童的,必须参加考试,考试的题目就是猜谜语。
这一天,来了一个孩子,他的家里虽然很穷,但是他学习刻苦,聪明伶俐,王安石接连出了三个谜,他都很快就猜出了答案。身边的人问王安石:“这个孩子用还是不用?”王安石一言不发,拿起笔又写了一则字谜:“三山倒挂,两月相连;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身边的人还在奇怪呢,那孩子却高兴地跳起来,连声对王安石道谢。
原来,王安石所出字谜的谜底就是“用”字。
举一反三
谜面:可上可下(打一字)
谜底:哥
解析:两个“可”字合到一起,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姓氏趣谜
两个书生赴京赶考,在旅店相遇,互问贵姓。
甲说:
左边加一是一千,右边减一是一千。
不加不减再计算,其中共有一千。
乙说:
左看不出头,右看不出头。
左右一齐看,两个不出头。
正巧旁边有位教书先生,听了两位报姓的方式很感兴趣,便也来凑热闹。他先向两位书生道一声:“任、林二君可好?”二人不觉一惊,一看过来的这位老者并不相识,便问:“老人家,咱们素不相识,何以能知道我们两人的姓?”老人笑着说:“刚才你们二位不是互通尊姓了吗?”他们又问老人贵姓,老人却吟出一阕《忆江南》来:遥望处,牛女正双栖。天上人间相与共,银河杳渺水迷离,新月落西垂。
两位书生猜了半天也没猜出来。忽听店家女儿来到桌前喊了一声:“滕老先生,饭已备齐,请用餐。”二人恍然大悟,他们不禁佩服这位店家女儿的聪明,也称赞这个字谜比他们的谜更高明,更有辞采。
妙趣横生
卖货郎与老板娘的姓
从前,在某十字路口,有一家茶馆。一天,一个货郎来这里歇脚饮茶。他把挑子往墙边一靠便坐了下来,茶馆的老板娘上前问道:“客官贵姓啊?”
货郎听了,顺手指了指靠在土墙上的扁担说:“我就姓这。”
老板娘一看,便说:“噢,原来是杜大哥,请您用茶!”
货郎一听,这老板娘倒挺有见识的,便也问道:“老板娘您贵姓?”
老板娘笑了笑说:“免贵,我姓的是‘十字路口,嫦娥站在一边瞅’。”
货郎斟了一杯茶说:“胡大嫂,谢谢您的关照了!”两人哈哈大笑。
先生趣谜考学生
过去有个私塾先生,自己对谜语非常感兴趣,也爱教学生猜谜。一天,他说:“我出个字谜你们猜猜。
黄鹤楼,鲁班修,灵芝草,被人偷。
骑龙乘鹤由他去,八仙过海各自休。”
学生们都动脑筋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纷纷开始解谜。
一个说:“人有他大,天无他大。”
另一学生道:“我看这个字竖看像根柱,横看像架梁,世上数状元,就是不成双。”
第三个学生说:“这个字是兄弟排行他在先,年年月月他在前,孤孤单单他独眠。”
又一个学生接着道:“老师这个字不在上边,且在下边,正在两头,卡在中间。”
先生听了学生们的对答,非常满意。原来,老师的谜底是个“一”字。
举一反三
谜面:春雨绵绵妻独宿(打一字)
谜底:一
解析:“春”字“雨绵绵”自然无“日”,“妻独宿”自然无“夫”,去掉“日”、“夫”,“春”字剩下了“一”。
巧作谜联讽贪官
清朝同治年间,有个贪官叫柳儒卿。此人欺上瞒下,横行不法,人们背地里叫他“柳剥皮”。
这一年,县里大制灯谜,有人专门制作了一副谜联,带来送给柳儒卿。那副谜联是这样写的: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掼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各打一字。
“柳剥皮”不知其中奥妙,说:“很好,很好。”叫人贴了出去。人们很快猜出谜底,个个捧腹大笑,齐声称赞:“这个谜出得好!”
原来“非正人”是“亻”,“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是“需”(需与雷相近,“面”少三横为“而”),上联合而为“儒”字。
“掼开私卯”,即将“卯”分在两边,“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为“艮”,下联合而为“卿”字。这样,上下联所猜字为“儒卿”。这副谜联借对“儒卿”二字的拆析与描画,贬斥了“儒卿”的阴险歹毒,字字句句鞭辟入里。
妙趣横生
乾隆爷难不倒纪晓岚
相传,一日纪晓岚与乾隆谈及谜语,乾隆伸出一只脚,说:“人言爱卿聪慧过人,朕以此出一个谜,打一字,你能猜得出吗?”纪晓岚正颜道:“微臣已猜到,不过要请万岁恕我无罪。”乾隆允诺,纪晓岚说:“是个蹄字。”乾隆大怒,纪晓岚解释道:“脚者,足也。万岁,皇帝也。蹄字是由足、帝二字组合而成的。唯有万岁爷的脚,才堪称帝足矣。”乾隆皇帝闻之确有理,只好不予追究。
文必正吟诗献“福”
文必正是明朝洛阳有名的才子,由于爱慕霍天官霍荣之女霍锭金,文必正假意卖身投靠到霍府,伺机会见霍小姐。
有一天,文必正有意在天官面前显露自己的才华,他对霍荣道:“大人,您这厅堂陈设华丽,阔绰无比,但依小人看,似乎美中不足,还缺少一物。”霍荣听后问道:“你说老夫这厅堂上还缺少何物?”文必正答道:“大人,您这堂前如能再添上这个字,那就既能突出您高贵的身份,又能增添烘云托月的气氛。”
“噢?此字如此重要,你且快快说来。”
“恕小人斗胆,我吟诗一首,此字暗隐其中,有谬误之处,望大人指正。”
“你且吟来。”
于是,文必正声音朗朗地吟道:
初下江南去点刀,
大好江山无人保;
中原危难无心坐,
思念君王把心操。
天官听罢,连声称赞:“好字,好字。”说完,就请文必正书写,并挂在厅堂的正中央。
原来文必正诗中说的是个“福”字。
边读边想
“初”字去一点,去“刀”,得个“福”字的左半;“大”字去“人”,得“一”;“中”字“无心坐”,即是去了“中”字中心的一竖,得个“口”字;“思”字去了“心”,得个“田”字。这四句诗谜即合成一个“福”字。
秦观巧求婚
相传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小妹,她才貌双全,智慧过人,向她求婚的人络绎不绝。
九九重阳,秋高气爽。苏东坡邀秦观来到秋香亭饮酒赏菊。席间,苏学士笑问:“贤弟风姿俊逸,才辩无双,何以迟迟不择婚配?”
秦观应曰:“吾非草木,岂然无情,小弟久慕一位窈窕淑女,只是难以启齿。”
苏东坡爽朗一笑:“这有何难!说出来包在愚兄身上!”
秦观沉吟了片刻,笑云:“待小弟制个字谜,请仁兄一猜。”说罢即赋一词:“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碎,空听马蹄归,秋日残红萤火飞。”
苏东坡一听,恍然大悟,哈哈大笑:“我明白了,明白了。原来你的意中人是我的妹妹。”于是引线穿针,巧妙撮合,秦观、苏小妹终成就金玉良缘。
边读边想
“园中花,化为灰”,空余“草”;“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碎,空听马蹄归”,“夕”坠去“一点”,“思”字碎去“心”字,“马”(马)字的底部(足、蹄部位)为“灬”,合为 “鱼”(鱼)字;“秋日残红萤火飞”,“秋”字去“火”余“禾”。这样,“草”字头与“鱼”的繁体字、“禾”字拼合为“苏(苏)”的繁体字。
门前的对联
有一位爱谜的官员,经常在自己的房子里挂一些谜语,欢迎朋友们来他家交流切磋。他还在官府门口贴上这样一张条子:
话不老,镜中人。
中者进,惑者遁。
除了几位经常和他猜谜的老朋友外,很多过路人都对这些话看不明白,也没有人敢进来问个究竟。一天,有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径直走了进来,门前守卫挡都挡不住,官员闻讯出来问:“你来做什么?”孩子说:“不是你请我进来的吗?”官员一时不明白,又问:“我什么时候请过你?”孩子说:“哈哈,你的门口明明贴着‘请入’两个字,怎么就不认账了呢?”官员才恍然明白过来,连忙请进那个孩子,两人一起猜谜、论谜,相处十分融洽。后来,官员留下那个孩子当了门童。
举一反三
谜面:乡下山水面貌变(打一字)
谜底:绿
解析:笔画变形法。乡字变成“纟”;山字变成“彐”;水字变成“氺”,三个变形字组合在一起便是“绿”字。
骆宾王写请帖
相传,“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从小就聪颖过人,七岁时就以咏鹅诗闻名遐迩,博得“江南神童”的美誉。一次,骆宾王过生日,到了开宴的时间,客人们陆续入座了。唯独一位平日相处最要好的朋友没有到,骆宾王便又派书童给这位朋友送去一张写有四句话的请帖:
自西走到东边停,
蛾眉月上挂三星,
三人同骑无角牛,
口上三划一点青。
那位朋友看完请帖,深受感动,连忙放下手中正在整理的书稿,赶到骆宾王家赴宴了。有位客人说:“听说你在家整理书稿,我们以为你真的不能来了呢。”这位朋友说:“骆兄‘一心奉请’,我就是再忙也不能不来啊!”
众客人都开心地大笑,生日宴席格外热闹。
边读边想
骆宾王的请帖是一个谜语,每句打一字。首句谜底为“一”,看看写“一”字时笔的走势即知;第二句是根据“心”字的形态作奇思妙想;第三句是“三 人 牛”去掉笔画一撇;第四句中“请”的繁体字的写法就是“言 青”。
绝妙好辞
东汉时期上虞有一个姑娘名叫曹娥,因父亲淹死在江中未打捞出尸体,心中十分悲痛,便投江自尽。上虞官府上奏朝廷表彰曹娥为孝女,并为她立了一块石碑,名叫“曹娥碑”,请才子邯郸淳写作碑文。
据说邯郸淳的文章写得特别好,大文学家蔡邕听说了这件事后,前往观看,赶到时天已经黑了,便用手摸着碑文读,读完之后在碑的后面写了八字批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有一次,曹操从碑旁经过,看到了蔡邕的题字,一时不解其意,便问随行人员有谁理解。主簿杨修回答说:“我理解。”
曹操说:“你先别说出来,让我再想一想。”向前又走了三十里,曹操和杨修分别写下了答案。
杨修说:“黄娟,是带颜色的丝,色丝合一‘绝’字;幼妇,是年少的女子,少女合一‘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女子合一‘好’字;齑臼,是接受辛辣之物的器具,受辛合一‘辞()’字。总合起来是‘绝妙好辞’四个字,是赞美碑文写得好。”
曹操的答案和杨修一样,他感叹地对杨修说:“我的才力和你相距三十里。”
边读边想
上文所讲的制谜方法是由拆字复合,化形衍义而成。以后,凡是按照这种规法所制的谜语,均称为“曹娥格”。
夫妻家书显真情
有一对夫妇,平日相处十分融洽,情投意合。一次,夫妇二人因琐事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外出经商。一年过去了,丈夫在外风餐露宿,非常思念妻子。
有一天,妻子接到丈夫托人带回来的一封家书,心中十分高兴,拆开一看,是四句谜诗:
二人力大顶破天,十女耕田缺一边,
我要赶羊羊骑我,千里连土土连田。
妻子捧着信细细琢磨了一番,猜到了这四句话所打的四个字:原来丈夫对自己说的是“夫妇羲重”(“羲”为“义”的繁体字)。她芳心被丈夫的表白折服,思念之情不可抑制,提笔给丈夫回了一封信,也是一首谜诗:
只因心相连,受下交朋友,
芳心青春在,探源水漫手。
丈夫接到信一看,万分感慨:好一个“恩爱情深”啊!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当即收拾行装,踏上归家之途,夫妇二人就此合好。
妙趣横生
秀才的作客谜
一天,某秀才有事到朋友家去。一进门,他就彬彬有礼地念了一首字谜诗:
寺庙门前一头牛,二人抬个哑木头,
未曾进门先开口,闺房女子紧盖头。
朋友稍一思忖,领悟了秀才的意思,也用字谜诗作答:
言对青山不是青,二人土上在谈心,
三人骑头无角牛,草木丛中站一人。
原来,秀才字谜诗的谜底是“特来问安”,朋友字谜诗的谜底是:“请坐奉茶”。
小和尚智解谜语救寺庙
古时候,长安有座寺,寺里有个小沙弥。他酷爱读书,喜欢做文字游戏。有一天,一位远方来客求见知事僧,打算把朝廷将要抄查寺庙的消息告诉他。可是,上门多次,均被守门的武僧拒之门外。这位客人非常生气,便在寺门上题道:
龛龙去东海,
时日隐西斜,
敬文今不在,
碎石入流沙。
这个小沙弥看了后,对众和尚说:“龛去龙是‘合’字,时(時)隐日是‘寺’字,敬的文不在了是‘苟’字,碎去了石是‘卒’字,这把我们全寺的人都辱骂了。”
知事僧赶紧去追赶那位客人。客人被追回之后,见知事僧盛情款待,就把自己所听到的消息告诉了和尚们,让众僧早有准备。从此以后,众僧人都对这个小沙弥刮目相看了。
举一反三
谜面:两人都让座(打一字)
谜底:庄
解析:让字表示去掉的意思,座字去掉两个“人”就是“庄”了。
秀才救酒家
从前,有一家“夫妻酒店”,酿有好酒,只是夫妻二人不擅长宣传,所以生意一直不好,正是“酒好也怕巷子深”。有位秀才,乘船到州府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路过这家“夫妻酒店”小歇,要了二两酒,喝后连声夸赞道:“入口醇正,下肚绵柔回甜,余香悠悠,果真好酒。”秀才赞罢,见店老板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大惑不解,于是问了原委。秀才听罢笑道:“老板无需犯愁,我有办法使你的生意兴隆起来。”说罢,要酒店老板取来文房四宝,写了一首诗贴于店门口。
一轮明月挂天边,淑女才子并蒂莲。
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
过路者一看,或许是读懂了这首诗的含义,或许是对这首诗感到奇怪,便纷纷进店喝酒。这家“夫妻酒店”从此生意兴隆起来。
原来,这首诗每句为一字谜,合起来为“有好酒卖”。
举一反三
谜面:人多一点点(打一字)
谜底:灭
解析:增字法。“人”字增加“一点点”,“点点”表示两个“、”,意思是“人”与“一”和两个“、”组合成“灭”。
祖孙猜谜趣事
相传杜甫自幼聪慧,祖父杜审言(初唐有影响的诗人)十分喜爱杜甫。在金秋的一个黄昏,祖孙二人漫步田野,农夫正忙着收割,杜审言触景有感,便吟诗四句,考考孙儿。诗曰:
四个“不”字颠倒颠,四个“八”字紧相连,
四个“人”字不相见,一个“十”字立中间。
杜甫沉思片刻,便说出了答案。祖父喜上眉梢,笑在心间。
杜甫也触景生情,吟出一则四句诗谜,让祖父来猜:
四座大山山对山,
四条大川川对川,
四方日暖春光好,
四家窗口紧相连。
杜审言沉吟片刻,也猜出了答案。
原来,两则诗谜的谜底分别为“米”和“田”。
举一反三
颠倒不自由,哄鱼儿上钩,两人便把一人丢,可惜心不应口,要成就终难成就,一点儿巴不到头,欲问平康把八字推求,薄幸人藏头十分露丑,任他人去恨悠悠,兴发时抛却了弓鞋难绣。(每句皆猜一字)谜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喜寿、米寿、白寿
古人对高寿的人常给予美称,如称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为“期颐”,如果未到整数,只有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该如何称呼呢?
1978年年初,郭沫若先生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曾和数学家华罗庚有过一次关于寿称的谈话。
有人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九十九岁称为“白寿”。
郭沫若说:“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于数学和文字学了。”
郭沫若进一步解释道:“这是三则字谜,‘喜寿’可猜七十七岁,因为‘喜’的草体字,便是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寿’可猜八十八岁,因为‘米’字,便是八十八三个字组成;‘白寿’可猜九十九岁,因为‘白’字是百里缺一。”
郭沫若解完寿谜,华罗庚说:“言之成理!”于是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妙趣横生
顽童谜语难倒铁拐李
相传,八仙之一铁拐李在游山的路上遇到一个小孩,就问道:“小小顽童,你姓什么,今年几岁?”
顽童望了铁拐李一眼,调皮地说:“我的姓,正好是我的岁数;我的岁数,正好是我的姓。”
后来,铁拐李将此事告知吕洞宾,吕洞宾稍加琢磨,捧腹大笑道:“这个顽童可真聪明!今后定当收他为徒才是。”
铁拐李急忙追问道:“你知道这顽童姓什么,现有几岁吗?”
吕洞宾很有把握地说:“这孩童姓王,今年十一岁。”
后来,铁拐李专程去找了那个小孩,经再三询问,果然如吕洞宾所料。原来小孩将姓氏“王”拆离为“一、十、一”三字;这三字组合起来,是一个“王”字,顺念则为一十一岁。
辛未状元
南宋辛未年间举行会试的时候,有一个叫袁舜臣的举子,他在马镫上很工整地写着一首诗:
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
杏花头上一枝横,恐泄天机莫露口。
一点累累大如斗,掩却半牀(床)何所有。
完名直待挂冠归,本来面目君知否。
当时到京城来赶考的举子很多,几乎个个能诗善文,人们看了袁舜臣的诗,都只当是一首普通的诗,未加注意。后来一位从苏州来的举子看了这首诗,才说这是一首诗谜。诗的头两句的“六”、“一”、“十”合起来是“辛”字,第三四句“杏”字莫露口为“木”字,头上加一横为“未”字;第五六句的“一点大如斗”是“犬”字,“半牀”为“爿”旁,合为“狀(状)”字;第七句“完”字摘去帽子为“元”字,四个字合起来就是“辛未状元”,这是表明袁舜臣立志要夺取辛未科的状元。
举一反三
谜面:十两多一点(打一字)
谜底:斥
解析:增字法。“十两”增加“一个点”。十两是一斤,扣“斤”;点扣“丶”。“斤”与“丶”组合为“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