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康熙教子
10487700000017

第17章 一念之微,天理人欲

康熙教子经

人心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欲。是故心存私便是放,不必逐物驰鹜然后为放也。心一放便是私,不待纵情肆欲然后为私也。惟心不为耳目口鼻所役,始得泰然。故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以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译 文

人的思维想法即便是极微小的一个念头,如果没有思考人生的道理,就一定思考自己的七情六欲。所以说,心中存有私欲,就是放纵自己,并非只有为追求物质享受而奔走不停才称得上是放纵。思想稍放纵,就是私,并不是到了放纵自己的欲望之后才被称为私。只有内心没有被耳目口鼻所驱使,才能得到安详闲适。所以孟子说:“耳朵、眼睛这类器官所听所见,不加以思考,就会被外物所蒙蔽,由于耳目这些东西一与外物接触,便会被外物吸引而不能自止。脑这个器官是用来思考的,思考才会发挥其功能作用,不思考就不会有所收获。脑是上天用来思考的。先树立起远大的志向,那么耳目之类次要的器官便不能将心中的志向夺去。这样一来,就可以成为高尚的人了。”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没有志气的人必将一事无成。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首先是由于他有高深修养的志气。立志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大门。按诸葛亮的说法还应“志当存高远。”人不立志就好像无舵的小船和断线的风筝,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每一位父母都应教育子女抛弃私欲杂念,树立远大志向。若无崇高远大的志向,没有坚韧不拔的志气,没有宽阔的胸怀,成天沉浸在世俗琐事之中,就会目光短浅,在个人欲望的严重束缚下,处于一种庸俗不堪的状况,那就会变成一个毫无作为的平庸之辈。

徐霞客是明代杰出的旅行家、探险家和地理学家。他一生有三十多年是在旅行和探险中度过的。在漫长的旅行生涯中,他将自己的旅行路线、沿途的地形地貌、动植物分布情况、所经受的气候条件、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自己的切身体会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著成了一部至尽仍有极大科学价值的不朽巨著《徐霞客游记》。他因此而成为一位历史名人。

父亲去世,按习俗徐霞客须在家守制三年。在这三年中,徐霞客阅读了大量书籍,学识大为长进,而效法玄类、张骞,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心情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他在阅读书籍时,常常发现书上所载的山川、河道,与事实大相径庭,有的地方甚至自相矛盾。这一切,促使他严生一个大胆的念头: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把自己的一生。交给探险旅行。

三年过去了,徐霞客也成了家。他真想马上走出家门。开始自己的探险旅行事业。可是,面对年老的母亲、新婚的妻子,又难以说出自己的心愿。因比他常常门坐房中,独自长吁短叹。 这一切被徐霞客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清楚地知道儿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徐霞客的母亲,是一位十分开通的妇女,她不信鬼神,艰苦自奉,又非常珍惜儿子的才华与抱负。她压抑着儿子即将远离家门的思念与担忧,反而鼓励徐霞客:“好男儿就应有四方之志,你怎么能为了我们而坐困家中,成为‘藩中雉、辕下驹’呢?”她还劝说了徐霞客的妻子许氏,又亲手为儿子缝制了一顶“远游冠”,为儿子整理了行装。

在母亲的支持下,徐霞客从22岁开始,先后游览了太湖、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华山等地。因为老母在家,每次都是定向而往,如期而归。

勤劳善良的徐母在院里搭架种豆,又能织出像蝉翅一样漂亮的布匹,卖了布,积攒起来供霞客外出作旅费。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上有时还被盗、被骗,霞客常常困难得吃不上一顿饱饭。这种情况下,他回家时,只能两手空空。看看上有母亲,下有儿子,霞客往往感到惭愧。这时候,母亲就笑着说:“你外出顺利归来,我就心满意足了。我马上用布去换米,摘豆角做菜,咱母子喝口欢喜酒,吃顿团圆饭。”

在30多年的探险旅行主涯中,徐霞客记下了60多万字的日记,经后人整理成书,即著名的《徐霞客游记》。此书被称为“千古奇书”、“世间真文字、大文字、 奇文字”,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科学价值极高的著作,是徐霞客为科学而探险、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的结晶。

要想让孩子从小抛弃私欲杂念,树立远大志向,父母教育子女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使孩子真正懂得“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一切不平凡的伟业都是有志者创造、发明、成就的。一定要帮助子女树立正确而较高的目标。因为人的能力比自我想象的要大得多,但人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就需要树立较高的目标并向这个目标拼搏才能取得成功。

●立志要从子女年小时就开始,不能慢吞吞地拖到晚年。

虽然常言讲“从小看大,三岁到老”但这种说法不科学,不可取,太绝对。“教子趁小,练功趁早”也是世人的名训。基础打的正,打的牢,打的好,对子女一生的健康成长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让孩子明白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拆和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它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失败和成功具有同样的价值。只要不气馁,做到“发愤和坚韧”,总有一天会成功,只想不行动的人,是没有失败,但更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