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康熙教子
10487700000013

第13章 善喜善念,去恶去凶

康熙教子经

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此诚至理也夫!

译 文

人们在为人处事时,应当追求内心的喜悦安详。内心的喜悦安详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境界。如果,心中充满喜悦,就一定会产生善良美好的念头;心中充满忿怒,就会产生凶险恶毒的念头。因此,有句古话这样说道:“一个人只要产生一个善念,即使还没有去付诸实践,吉祥之神已在陪伴着他了;如果他产生了一个恶念,即使还没有去行恶,凶神已经与他相伴了。”这话真是至理名言啊。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美国著名教育家哈·斯宾森指出:“爱心是美德的基础,也是美德最直接的表现。”

富有爱心的人,很少计较个人得失,只是一味地不停付出,并不奢求太多的回报。然而,“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得到曾经被他们付之爱与关怀的那些人常常地感激之情,哪怕只是一终年小小的贺卡,他们也能聊以自慰。所以,在他们的生活里,几乎每一天都是乐观而积极的。

现在,有许多家长一提起孩子来就很伤心。他们总觉得自己很委屈,为什么自己对孩子那么无私无怨地奉献,而孩子却不领情?孩子们没有责任感,不懂得关照父母,更不懂得体谅父母。拿破仑·希尔说:“当一种习惯由于反复地练习而变成容易的时候,你就会喜欢会做。你一旦喜欢去做,就愿意时常去做。”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习惯,鼓励、尊重孩子去关他他人。一个怀有善念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1870年列宁出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他的父亲是省国民教育视察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爱心。父亲以身作则地教导他们:要学会关爱他人,不论别人身份高低贵贱;小朋友要是说话发音不准确,不要讥笑他,而要帮助他纠正平时要多体谅别人,多替别人着想;要乐于助人,给老人妇女让座;别人帮了忙,一定要道谢;自己有了错,也一定要请求别入原谅……正是在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列宁从小便对别人以礼相待,真心相助。他小时候经常到乡下外公家去玩,和贫苦的农村孩子们相处得如同和自己表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有一次,他见到一位农民的大车陷到了泥里,赶忙上前,不顾泥泞帮着把车推了出来,把这位农民掉在地下的手套拾起来,恭恭敬敬地递过去,很尊敬地和人家交谈,最后还愉快地握手道别。不论是老师、朋友,还是纤夫、洗衣妇,小列宁始终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谦逊真诚的本色他保持了终身,即使在他已成为一名领袖,工人、农民、士兵都更乐意接近他,他始终没有脱离过群众。

列宁的父母以身作则地教导孩子,鼓励孩子们从多方面加强修养,努力成才的同时,也时刻注意引导他们发现缺点改正过失。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喜爱。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不是揭穿、处罚孩子,而是启发他的觉悟,唤起他的良知,使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内心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斗争中反省自己并取得进步。

正是父母的精心的教诲,也使列宁受到了众人的喜爱和拥戴造就了一位历史伟人。列宁的父母以身作则地教导列宁要关爱他人,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并取得世人尊敬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成就自己的事业。

父母培养孩子的爱心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让孩子多交朋友,珍惜友谊。

●学会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培养孩子拥有一些基本的美德,如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同情弱者等。

●让孩子多参加公益事业,通过耳濡目染,培养他们的爱心。

需要提醒的是,教育孩子懂得奉献爱心,靠单纯的说教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我们家长自己首先要富有爱心。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他的身上反映出来。特别是爱心教育,父母必须把身教和言传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