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康熙教子
10487700000001

第1章 不学则已,学则必精

康熙教子经

凡人读书或学艺,每自谓不能者,乃自误其身也。《中庸》有云:“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实为学最有益之言也。

译 文

人无论读书,还是学习什么技艺,都会感觉到,自己不能学会,这其实是自己耽误了自己。《中庸》中说:“不学也就算了,如果学了学不会,就不要半途而废。别人学一次能会的,自己就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能会的,自己就要学一千次。如果自己当真能够做到这样,即使愚笨也可以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能刚强起来。”这些言论对治学的确有很大的益处。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在人生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自己学习研究,还是教育孩子,都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博中取精;绝不能心猿意马,朝三暮四。应该如北宋诗人林逋所说:“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寒暑之切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学则已,学则必精”,取得较大成绩。

章学诚(1738—1801)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人。章学诚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乾嘉时代。其父曾作过湖北应城知县。青少年时代,章学诚勤学不辍,然不喜作科举文章,愿闻经史大义,并能在学习中提出独到见解。成年后,他两应乡试不中,于28岁时拜内阁学士朱筠为师,因遍览群书,与当时海内名流讨论学问。

幼年时期,为了加强对儿子章学诚的教育,父亲为他延请了擅长举业的应城塾师柯绍庚。“十四受室,尚未卒业四子书”(《章氏遗书》),记载了他在应城入塾馆求学的情况。柯绍庚是一位治学严谨的乡儒,他对章学诚要求颇严,但天性欲“穷古今之变”的章学诚对每天繁重的课业颇为伤神,开始时他并不太喜欢习作应举之文,而喜欢泛览群书,兴趣渐渐趋向于史学。在塾馆,他曾试图取材于《左传》、《国语》等书,改编成纪传体史书,名曰《东周书》,这是少年章学诚第一次涉足于史学。他从此竟乐此不疲,尝试编纂史类书达三年之久。

在父亲的影响下,章学诚不仅自己治学严谨,而且要求子孙也这样做。在一封给家人的信中,他这样写道:“为学贵在专门,见识必须坚定,要能卓然自立,不可三心二意。至于功夫气力用在什么地方,必须与自己的精神兴趣相符合,所谓高兴去做就能成功,不高兴去做就不能成功,就是这个意思……一尺长的棰子,每天截取它的一半,终身都用不完。专心致志于一个方面,没有变化,不仅兴趣容易枯竭,力量也容易感到不足。但是,用功的方法虽然可以不断变化,而学识必须坚定不移,就像走远路的人,走法可以随自己决定,而方向则是在出门之前就已经定好了。”

章氏在这封信中,强调一个人如果要治学有成,必须做到“不学则已,学则必精”,要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精专”的目标。兴趣是成功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了坚定的目标,方法则可以灵活多样。

无独有偶,近代伟大的爱国者林则徐,对儿子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除诵读作文外,馀暇须批阅史籍;惟每看一种,须自首至末,详细阅完,然后再易他种。最忌东拉西扯,阅过即忘,无补实用。并须预备看书日记册,遇有心得,随手摘录。苟有费解或疑问,亦须摘出,请姚师讲解,则获益良多矣。

林则徐在谆谆告诫次子聪彝:除了诵读经书学习写作之外,有空应该披览史籍;只是每看一种,必须从头到尾,仔细读完,然后再换其他的种类。最忌讳东拉西扯,读过即忘,一点用处都没有。并且还要预备读书日记本,遇有心得,随手摘录。如果有费解和疑问的,亦应该摘抄出来。请姚莹大师讲解,收获就会更多了。

林则徐的这段话,重点强调治学离不开一个“专”字,读书离不开一个“精”字,忌讳的是浅尝辄止。

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不仅善于工作,而且善于读书,写一手好文章。对独生女儿陶斯亮的学习和工作,也十分关注。

陶铸的女儿陶斯亮大学一毕业就兴致勃勃地跑到从化,去看望正在那儿开会的父亲陶铸。她一见到父亲,就谈什么电影呀,戏剧呀,文学呀,历史呀……滔滔不绝。可就是只字不谈自己的专业——医学,不谈就业后的打算。父亲越听越不高兴,最后脸色阴沉地说:“你怎么不谈谈自己的学业呢?”

“有什么好谈的。紧紧张张地过了一学期,现在该轻松轻松了。再说我毕业总考试成绩是95分。”女儿洋洋得意地反驳道。

“考试成绩并不完全代表你的真才实学,更不能说明你将来能否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你的兴趣太杂了,我担心你将来会一事无成。”

“兴趣广点有什么不好?”

“兴趣广,我不完全反对,你如果博古通今,博学多才,我当然很高兴。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你将来是要靠你学过的专业来为人民服务啊!”

“这我早考虑过了,”陶斯亮随口说,“我不想搞临床,没意思,吃力不讨好。倒是很想搞病理生理,可又怕搞不出名堂,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不过不妨先试上一试,要是不行再改行搞别的。”

陶铸同志听了女儿的话,两道浓眉拧到一起,成了个“川”字,很不满意地说:“要是干什么事情,都像你这样三心二意,朝三暮四,怕受累,怕吃苦,肯定是一事无成,我看你呀,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

“你怎么知道我将来没出息?别说得这么绝对。就是没出息又怎么样?中国几亿人,难道个个都得有出息不成?”

陶铸见女儿这样不接受批评,非常生气地喝道: “简直是强词夺理!一个人怎么能这样不虚心!”

女儿受到批评,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于是哭了起来。她哭呀哭,总以为父亲会来哄她。直到深夜12点,父亲并没有理她。

父亲房间里的灯还亮着。她悄悄从锁孔里看,父亲还在看文件。她听说父亲近年来常尿血,医生怀疑他患“膀胱癌”,可他还是抱病在坚持工作。想到这,斯亮的心要碎了!她又想起自己上大学的前夕,父亲曾对她说:“亮亮,我们是相依为命的父女,我很爱你,但我对你没有任何个人的要求,只希望你能立志成为一个对人民有所作为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我相信你不会辜负爸爸对你的期望的。”如今,自己大学毕业了,怎么能这样朝三暮四呢?难怪父亲生气。她终于推开父亲的门,说:“爸爸,我错了。”

“嗯,知道错了就好。”陶铸见女儿有了认识,就语重心长地说,“爸爸这样批评你,不为别的,只是考虑到国家和人民需要各种专门人才,你立志献身祖国,就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就应精益求精。”一席话,斯亮感到心中一亮,她认真地点点头。

是的,人生有限,学海无涯,要有所成就必须专于一门。“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学贵精专并非书读得不多。只有掌握了精华,才能去运用更多的书本知识。如果光贪多,只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