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10486800000066

第66章 5,培养多谋善断的决策素养

“法家语录” 凡谋事贵采众议,而断之在独。 ——《韩非子》

“译文” 商讨大事的时候,要注意听取众人的意见,采用大家的建议,最后决断的时候要独裁一点。

“说古论今” “凡谋事贵采众议,而断之在独”,领导人进行决策的时候需要从各个渠道搜集信息,才能获得全面的决策依据。但是,在进行最后决策的时候,当事人就要依靠自己的判断了,而不能听从他人的见解;否则,就不能形成一个准确的判断,必然会因优柔寡断而贻误时机。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六个幕僚在一起开会,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法案。在征询大家意见的过程中,出现了看法不统一的情况,于是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烈地争论起来。 客观地说,每个人的意见听起来都有道理,但是林肯还是认为自己的见解更周全,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到了最后决策的关头,林肯坚持按照自己的意见决策,但是遭到了六个幕僚的一致反对。尽管如此,林肯还是不妥协:“虽然你们都表示反对,但是我仍然宣布法案通过了。” 林肯这种做法表面上看忽视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一种独断专行的行为。其实,林肯之所以这么做是有周密考量的。 首先,林肯仔细研究了六个人的意见,发现他们都存在着纰漏,而只有自己的方案最合理。其次,他认为领导人在作出决策的时候不仅要善于发扬民主的作风,还要在关键时刻坚持正确的意见,哪怕它得到少数人的拥护。就这样,林肯坚持己见,力排众议,在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领导与管理工作充满了复杂性,并且具有不确定性,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领导人要注意培养自己多谋善断的决策素养。尤其是当领导人遇到棘手问题时,按照常规的方法很难获得突破,这时就要借助谋略、作出超前预测和判断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韩信等人合兵一处,把夙敌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尽管已经遭遇重创,但是仍然英勇无比,要想彻底击败他并非一件易事。 一天晚上,项羽的士兵忽然听见四面传来楚地的民歌,许多人听到楚歌不禁感动得流下眼泪。项羽听到歌声后,也很吃惊,还以为刘邦已经占领楚地了。他看到自己已经穷途末路,于是和自己宠爱的虞姬一起唱歌、饮酒、话别。 最后,虞姬自刎身亡,项羽带领八百名骑兵从南面突围逃走。汉军一路追杀,最后来到乌江。经过一阵激战,项羽手下的将士全部牺牲,而他自己也自刎而死。 在这里,刘邦用“四面楚歌”的谋略瓦解了项羽和手下将士的斗志,使他们迅速放弃了坚守的防御战略,最后被消灭。其中,刘邦深刻把握敌人心理活动规律的能力令人称道,这就是多谋善断的决策艺术。

“用人之道” 毛泽东曾经这样剖析“领导”的内涵,他说:“领导工作千变万化,但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用干部,二是出主意。”“用干部”是要求领导人知人善任,而“出主意”则是要求领导人有工作思路,善于总结经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整体上把握全局。 《田忌赛马》的故事充分展示了谋略的价值,体现了对策的重要性。孙膑用次等马和对手的上等马比赛,用上等马和对手的中等马比赛,用中等马和对手的下等马比赛,结果出现了一负两胜的结果,而最终结果是2:1,自己赢得赛马的胜利。 名为赛马,但又不仅仅是马匹的较量,人的谋略和智慧在里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领导人在管理与商业决策中,无疑也要具备这种多谋善断的素养。 决策之难,就在于它是一个全面的、连续的过程,而不是孤立片面的活动。今天的决策联系着昨天决策的意旨和行动的结果,明天的决策又与今天的行为相关联;决策的各个方面又是相互连接,牵一发而动全身,领导人必须全方位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全面决策。 为此,要着重把握好下面几点:

(1)集思广益,从多个方案中抉择。 决策要有若干个可行的备选方案,一个方案不能比较优劣,也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多方案选择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则。为此,领导人必须掌握来自各个方面的情报,比如从基层听取有价值的意见,从中层干部那里了解组织运行的情况。通过汇集不同的意见,形成各自的决策方案,最后在通过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2)保证全面决策,增强决策科学性。 决策出现偏差,不能进行全面衡量,就容易陷入误区。一般来说,决策不全面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片面决策,只考虑其中的一个因素,不考虑其它因素,顾此失彼;第二,决策不连贯,考虑了这一步就没有下一步;第三,死板,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决策没相应的改变。这要求领导人通盘考虑全局,照顾到大局,才容易科学决策。

决策,是方案的选择,本质上是信息的获取、整理、概括。决策的每个环节,

都离不开具体的人,都需要员工的配合、参与,而有些员工会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领导人多谋善断,要注意从员工那里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再统筹兼顾,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做到乾纲独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