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10486800000064

第64章 3,别让下属阻塞你的言路

“法家语录” 臣闭其主,则主失位。 ——《韩非子》

“译文” 臣下闭塞君主获得消息的途径,那么主上就会丧失其君位。

“说古论今” 领导人身居高位,掌握着大权,看起来很威风,但是他们也担心自己听不到真实的信息,而作出错误的决策。那样一来,失去手中的权力往往就在瞬间。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才是英明,又因何会昏庸呢?”

魏征说:“不能偏听偏信。当初尧详细地向百姓了解情况,才得知了有苗氏的恶行,尧帝能够兼听兼察,所以没有人能够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所以才

会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所以才会被软禁饿死,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所以才会发生彭城兵变。所以君主应当兼听广纳。” 唐太宗认为魏征说得很有道理。接着,又说道:“那么,就请你替我广开言路吧,任何时候都不要让我听不到底层真实的声音。” 唐太宗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君主,他担心被手下人蒙蔽,就无法控制国家的局势,这样必然会被人夺去君位。由此可见,领导人渴望获得真实的情报,这种愿望是极其强烈的。 对此,韩非子说:“君主应当避免被臣民看出自己的破绽,而他对全体臣民和国家大事则要做到绝对掌控。君主对国事了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他信息来源的渠道,君主只有亲自掌管这条渠道,使自己对臣下的动向、百姓的状况以及社会的发展变化了如指掌,才能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强化其统治力度。”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统一北方,决定北上征服塞外的乌桓。这一举动十分危险,许多将领纷纷劝阻,但曹操还是率军出击,将乌桓打败,基本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班师归来,曹操调查当时有哪些人不同意北伐计划。 当时,大家以为会遭到曹操的严惩,一个个都十分害怕。不料,曹操却给那他们丰厚的赏赐。人们觉得很奇怪,议论纷纷:“事实证明劝阻北伐是错误的,怎么反而得到赏赐呢?” 对此,曹操发表了一番高论,他说:“北伐之事,当时确实十分冒险。虽然侥幸打胜了,是天意帮忙,但不可当作正常现象。各位的劝阻,是出于万全之计,所以要奖赏,我希望大家以后更加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曹操虽胜责己,奖赏当初提出反对意见的人,目的是告诉大家:即使提出错误的建议也不怕,关键是要说出中肯的意见,真实表达内心的想法。这样一来,曹操作为领导人才能掌握真实的情报,作出科学的决策。否则,大家言不由衷,必然扰乱高层领导的决策。 由此可见,领导人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广开言路,同时对真心建言但出现偏差的人保持宽厚的态度。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始终把各方真实的意见上达,让领导人真正做到“耳聪目明”。

“用人之道” 当年,韦尔奇在管理中,始终坚持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多和基层员工对话,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正是有了这种努力,韦尔奇才在第一时间获得了有价值的内部情报,让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前瞻性。 为了调动大家建言的积极性,实现内部沟通渠道的畅通,领导人应该制定一些措施,使下属能够大胆地向自己提出建议。

(1)善于倾听下言 有的领导善于倾听下言,有的领导却以忙为理由加以推托。其实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倾听员工心声,并适当加以处理。不倾听下言的领导,也必定和员工的人际关系难以处好,公司的经营能力也难以提高。 因此,领导人能否让下属的意见反馈到自己这里,首先是一种态度问题。你重视这一点,就容易得到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否则一切美好的愿望都是空中楼阁。

(2)认真听下属表达意见

领导要认真倾听下言,在员工向你倾诉时,即使明白了也不要中途打断,要

全部听完。因为员工觉得领导听了自己的想法,就产生了一种踏实感。焦燥的心情得到了缓解,不满情绪也平静了好多。 “好,我明白了,那么就这么办吧。”领导这一句话,就足以让员工鼓足工作干劲,并对领导言听计从,但如果领导只是一味地指责员工怎么做,那员工一定不会简单地顺从。因此,倾听员工的心声也是发挥管理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

(3)找到让大家畅所欲言的方法 在公司做出决策时,其中有一种方法是“头脑风暴法”。这种方法就是让所有员工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领导和其他员工都只能提出这种想法的可行性,但不能对这种想法有任何批评的话语。待所有员工把所有的想法都说出来之后,进行集中汇总,从中找出最合适的决策。 “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就是集思广益,让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决策中来,并且在最大程度上不漏掉最优的决策。并且,它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让员工也能做为公司的“主人”,为公司决策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