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10486800000054

第54章 10,创造一种有利的态势

“法家语录” 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世,则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韩非子》

“译文” 圣人的道德可与尧、舜并称,其事迹也不逊于伯夷,但如果其势位不被世人拥护的话,功业也不会树立,名声也不会流传后世。所以古时那些做到功成名就的人,众人会全力帮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势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说古论今” 君主处于高势,就能掌控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取势所依靠的并非是君主个人的才能,而是一种有利的“势头”,它包括众人的支持、心腹的结交、声望的传播、权威的推崇等。 在这四点之中,前二者为实,是取势的基本条件,后二者为名,名望的传扬和威信的建立有利于既有权势的巩固,也有助于进一步发展权势。 概括起来,领导人要把握好大局,牢牢掌握好手中的权力,并根据形势变化采取主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永远处于有利的态势。 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皇帝急忙带着亲信逃到热河避难;而恭亲王奕(咸丰的弟弟)则留下来与侵略者讲和,最终签定了屈辱的《北京条约》。第二年,咸丰在热河病死,由他6岁的儿子载淳即位;并命令端华、载垣、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载淳管理国家。 这个时候,小皇帝的母亲那位氏不甘心大权旁落,于是马上联络奕,准备夺取最高统治权。接着,奕在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以奔丧为名赶到承德避暑山庄,与那拉氏秘密商议发动政变的事宜。 1861年9月23日,咸丰帝的灵柩从承德运往北京;那拉氏故意让肃顺负责护送,而自己则和七大臣先行回到京城。第二天,那拉氏立即召见奕,把载垣、端华等人革职拿问,同时派人逮捕了途中的肃顺。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而那拉氏就是统治中国近代历史长达四十多年的慈禧。慈禧在关键时刻夺取政权,创造了自己稳固的统治地位,使得整个国家日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这是借势、造势的典范。 一个人能力再强,没有可靠的帮手,也难成大事;各种条件都具备了,如果不能抓住有利的情势,不能主动跟上时代步伐,那么到手的权势也会旁落。 因此,领导人掌权用势,不能凭借才干、机遇、助手等要素中任何单独的一项,而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把个人能力与这些外在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发挥领导者本身应有的价值。 在领导队伍的过程中,制造声势、拉拢人心是惯用手段。它无所谓好坏、善恶,只以最终的结果为逻辑,是领导工作的应有之义。 “用人之道”

在现代企业活动中,领导人之所以能够发号施令,就是因为自己处于权势的

顶峰,建立了领导权威和管理基础。 管理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寻;在建立自己的领导权威方面,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未雨绸缪。当条件不具备时,领导人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达到预期目标。 《后汉书·班超传》记载,公元73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当时,他只带了36名勇士。到达鄯善国以后,国王起初对他很尊敬,但是后来却变得冷淡起来。班超立即觉察到北方的匈奴使者来了。 接着,班超召集手下的勇士,进行了一番动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我们只能趁着黑夜用火攻击匈奴使者。然后可以完成出使的使命。”大家听了,表示愿意听从调遣。经过周密的布置,班超带领下属迅速行动,斩杀了30多个匈奴使者及随从,一战成功。最后,鄯善国王站在了汉朝一边。 所谓“形势比人强”,领导人只有把握住大势,才能有所作为。但是“形势”不是从天而降的,需要领导人采取有效措施巩固自己的地位、创造有利的情势。就像积蓄的水一样,一旦到了某种程度,就会“飞流直下三千尺”,不可阻挡。强大的势能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权威、行使职权、获得下属支持,乃至提升企业发展。 在管人、用人上,如何理解“势”的存在价值呢?下面,我们就解读一下“拉弓未必真放箭”的用人韬略,来看看怎样处置犯错的员工。 一位销售部主管在签定合同时出现失误,给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对于这种严重的错误,总经理完全可以将这位主管撤职。 但是,他并没有急于这么做,而是想到了两点:第一,这位主管本身不称职,不适合继续担任这个职务;第二,这位主管是因为一时疏忽才出现失误,这是“好马失蹄”。显然,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一旦选择撤职,势必毁掉了一个人才。 而且,目前还找不到一个更适合的人顶替这一职务。经过深思熟虑,总经理把这位主管找来,告诉对方公司会严肃处理发生的事故,但具体处理方式并没有说出来,这件事于是就拖下来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主管为了挽回上次的损失,发奋努力,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用事实证明他做这项工作是称职的,上次的失误只是意外情况。 后来,总经理再次把他找去,说:“鉴于你近期的良好业绩,公司准备给予嘉奖,但是因为上次的失误还未处理,所以功过抵销,既不嘉奖,也不处分。”结果,这位主管和其他员工都心服口服。 下属犯了错误,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当然要追究责任,甚至撤职、开除。但是在事情和责任没有搞清楚之前,或者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之前,千万不要急于处理,否则会产生诸多遗憾,到时候就很难挽回了。 在上面的故事中,总经理采用“拉弓未必真放箭”的韬略,给犯错的主管压力,督促他尽职尽责做好工作,最后功过抵消,体现了出色的人才统御术。 在现代企业中,领导人经常要面对各种情势,比如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组织内部士气低落、规模经营趋势等。无论作出任何决策,领导人都不能忽视这种种客观形势,并且需要在准确把握大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出大胆的尝试和行动。

合理授权,让人才各得其位,大家就能按部就班工作,提升组织运作效率。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掌握授权的诀窍,便能化繁为简,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跳出来,只需下命令、布任务,即可完成“领导”的大部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