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10486800000029

第29章 5,把事实作为赏罚的标尺

“法家语录” 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韩非子》

“译文” 刑罚轻并非是仁慈,诛伐重也并非暴戾,只是适应现实情况而已。所以应该根据社会情况而行事,所作的准备要与需要处理的事相适应。

“说古论今” 法令是威严的,君主在制定法令、执行法令时,不能完全按照个人的想法行事,而是要以社会的现实需要为依据。 韩非子认为,领导人这样做,大家就会对法令完全信服,并且对领导人不会有丝毫的怨恨和谄媚,领导人也不会遭到受罚者的攻击。这就是完美的领导艺术。 有的领导人不搞清事实,随意赏罚,不但让受罚的人蒙受巨大损失,也会让得利的人沾沾自喜,这样就破坏了正常的秩序,乱了法纪。长此以往,正义得不到彰显,领导人的统御之术就会失灵,甚至给自己带来致命危险。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夷射陪着齐王喝酒,两个人无话不说,非常尽兴。宴会结束后,夷射由于醉酒就坐在门廊上休息,这时守门人请求他赏赐一点美酒,结果喝醉酒的夷射分不清怎么回事,粗鲁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守门人感觉受了很大羞辱,决定报复夷射。 等宴会散场后,守门人在门廊下泼了一点水。第二天清晨,齐王出门时看到模糊的水迹,就愤怒地问守门人:“大胆,谁敢在这里撒尿?” 守门人说:“昨天晚上我看到夷射喝完酒在这里站了一会儿。”齐王听完后非常生气,觉得夷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于是不容分说就把他杀了。 在这个故事中,齐王偏听偏信、用人失察,没有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赏罚,酿成了大错,这是领导用人上的巨大失误。 在一个团队里,要想使所有人都遵循规定做事,领导人就必须对整个局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则。这样,制定和法规颁布的时候,就会得到人们的认可;日后人们因触犯法令而受罚,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惩处,也不会有人心生怨恨。

需要注意的是,领导人在执法过程中,需要提防身边别有用心的人,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往往会左右你的判断,误导你做出错误的决策,就像上面故事中的那个“守门人”。要知道,社会是非常复杂的,大家接触的人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所以,领导人要提防那些阴险刁诈的人提供错误信息,防备他人危害团队的利益。

“用人之道” 在现实社会中,各种规则维系着每个团体的安定与团结。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正是凭借这些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但是,人们遵守规则做事需要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规则的合理性。规则只有符合现实的需要和人们根本利益的要求,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进而得以广泛施行。 领导人制定赏罚标准,以及颁布制度法规,一定要用事实说话。大家对你信服,才会去遵循,才会让法令的价值得到彰显。而从用人的角度来看,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离不开人尽其才,这就需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赏功罚过。

(1)关注人的实际贡献 在现代企业里,奖赏之前先要做好绩效考核,了解员工的功劳大小。在这里,要注意考核员工的“实质贡献”,一是实际完成工作的质与量,其次是对组织的无形贡献,包括对企业的认同态度、责任感、与其他人员的配合度和相处情况等等。 同时,就考核的方法而言,实际完成工作的质与量是比较容易精确计算的。至于无形贡献的考核,以利用无记名问卷的方法比较可行。但是在设计问卷时应以简单、明了及有效为准。 此外,不同阶层和不同功能的人员,考核的内容也应该有所区别。例如:执行层次的人员和规划层次的人员就应该有不同的考核内容,而且考核期间长短应该适当,太长或太短都无法发挥考核的功能。

(2)处罚要用事实说话 对犯错的员工进行处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处罚过轻、过重,都会产生负面作用,影响到领导人的威信。为此,需要把握好处罚的步骤,坚决以事实为依据。 首先,找到犯错的或表现差的员工谈话,开宗明义指出对方违反了哪些规定,或者他们的表现不足在哪里,存在着哪些问题。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方法,能让对方信服。 然后,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逐条指出他的现时表现与公司要求间的差距,并拿出已经准备好的记录,比如迟到卡、造成损失的登记表等。有了充分的证据,才能说服表现不好的员工,使他心服口服。 最后,领导人还要认真听取犯错员工的解释和对处分的意见。犯错员工解释有道理的,暂时停止对他的处分,报上一级决定;如果犯错员工解释没有道理,又不接受处分的,可告诉他有申诉的权利。这样一来,处罚才更加有理有据,经得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