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狄仁杰评传
10479400000063

第63章 长生院之变

长安四年(74)十二月,武则天患病,居于宫中长生院,宰相也不能轻易见到,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口夜陪伴身边。经崔玄玮奏请后,太子李显才得以进宫探视。由于皇帝患病,外臣轻易无法见君,于是洛阳城中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有人屡次飞书于通衙,云“易之兄弟谋反”,报知武则天后,她也不加追查。

神龙元年(75)正月,武则天病情加重,张柬之等5人认为时机成熟,加紧了政变准备工作,把杨元淡桓彦范、敬晖、李湛等人都安置在左、右羽林将军职位卜,委之以禁军兵权,并控制了南衙诸卫军队。姚崇从灵武返回后。政变集团的主要骨卜分子已经齐集洛阳,作好了各种准备,洛阳城也在他们的严密拧制之下。而武则天与二张由于居于深宫之中,事先竟毫无觉察,缺乏警惕与防范。

正月二日,寒风凛冽,洛阳城中兵马调动频繁,相王率袁恕己、薛季叔等统率诸卫及洛州吏卒占据了交通要道及重要的政府署衙,十卒们严阵以待,作好了随时应付突发事变的准备。张柬之与崔玄玮、敬晖、桓彦范、薛思行等率左右羽林军5人直趋玄武门,命李多柞、李洪、王同皎等急赴东宫,迎接太子。在这关时刻,太子李显竟动摇不定,不敢出宫,李显的无能在这时暴露无遗。马都尉王同皎见箭已上弦,李显却想打退堂鼓,心中焦急,对李显说:“先帝把社被交付殿下,殿下却横遭幽废,人神共愤,已23年了。而今南、北衙军同心协力,诛戮凶竖,匡复李氏,希望殿下急赴玄武门以孚众望”李显却说:“凶竖固然应当诛灭,然皇帝身体不宁,纵兵人宫,难免要惊扰圣体,诸公暂回,以后再另作谋图”。

李显怕惊扰武则天是假,胆怯动摇是真。他就没有想到事情已经到这种程度,即使现在僵旗息鼓,事后难免不泄露,那时将有多少人头落地,他自己的地位也很难保全。关键时刻方显庸人本色。丰见李显动摇,上前进言说:“凶竖将图不轨,宗社危败,就在须臾之间。诸将弃家族于不顾,与宰相同心戮力,匡复社稠,殿下为何不感其忠心与恳诚,而欲陷他们于死地?李湛等命不足惜,请殿下顾惜众人安危,速出宫去拦阻众人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李显只好出宫,被王同皎扶马,直向玄武门驰去。

这时张柬之等正在玄武门外与宿卫在这里的千骑相持不下。殿巾监田归道奉命率千骑守卫玄武门,他没有参与政变密谋,敬晖派人与他交涉,要他交出军队,遭到拒绝。正在这时太子李显赶到,田归道不敢阻拦,众人遂乘机夺门而人,闯人官中。事后敬晖要斩田归道,田归道据理而陈,被免官罢归私第,中宗认为他能忠于职守,又召他人朝任以太仆少卿。

张柬之、李湛拥太入官后,恰逢张易之、张昌宗,遂将他们斩之于廊庞之下。然后包围了武则天居住的迎仙宫长生院(殿),武则天闻变惊起,问道:乱者为谁李湛人内进奏说:“臣等奉令诛杀逆贼张易之、张昌宗,恐有泄露,遂没有奏闻。陈兵禁中,是臣等死罪。”武则天看到太了人内,说:“此事原来是你干的。小子既然已诛,速回东宫。”桓彦范说:“太子今不可归,往昔大帝弃群臣而去,以爱子托于陛下,而今久居东宫,年纪已长。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大帝之德,故奉太子诛贼臣。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意人心之望”武则天听此话,遂翻身而卧,不再说话众人退出后,留李湛率所部军队守卫迎仙宫,不许任何人出人。武则天对李湛说:“卿也是诛张易之的军将?我对你们父子恩惠不少,何至于此!”与此同时,张柬之等收捕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斩杀后,把他们与张易之、张昌宗的首级一同悬于洛阳天津桥南一十三日,武则天被迫下讯让皇太子监国,颁布了《命皇太子监国制》,其中有“联方资药饵,冀保痊和,机务既繁,有妨摄理,监临之寄,属在元良。宜令皇太子显监国,百官总已以听。当养闲高枕,庶获延龄”等句。意思是说她现在还依靠药物度日,而国事繁重,难以摄理,所以令皇太子监国,白己应当高枕无忧地怡养天年,也许还可以多活些时间。

这道制书当然不是出自武则天之手,也不是出自她的本意,而是张柬之等朝臣以她的名义起草并颁发的。就这样,武则天交出了她执掌近22年的行政大权二十四日,武则天又下诏传位于皇太子二十五口,中宗即位。大赦天下,惟张易之之党不赦,为酷吏所冤枉者予以清理昭雪,子女配没为奴者皆免:李唐皇族配没者皆恢复原来的皇族身份,并分别情况授以官爵。李显的这道赦书对被酷吏诬陷者来说意义不大,武则天晚年已陆续解决了这些问题,最大的受益者应是李唐皇族,因为武则天一直对皇族问题尤其是李贞、李冲为代表的宗室诸王始终不肯赦有其罪。武则天所诛杀的唐宗室诸王、妃、公主、咐马等,没有人敢干埋葬,子孙有的流放岭南,有的拘禁多年,有的逃匿民间,“为人佣保”。至此,命州县搜访遗骨,以礼改葬,追复官爵,召其子孙承袭,无子孙者由朝廷选择堪为后嗣者承袭。不久,宗室子孙或被州县送人朝中,或闻听消息自行而来,都得到中宗的召见,涕泣拜舞,各以亲疏袭爵拜官二十六日,武则大被送到上阳宫居住,由李湛率领所部禁军环卫看管。二十七日,中宗率文武百官到上阳宫看望武则天,并尊她为“则天大圣皇帝”。以后每中宗看望一次他的母亲,极尽为子之道。

但是对于武则天这样权力欲极强的人来说,失去权力的打击要远胜于子孙孝顺对她的抚慰。她的精神状态坏极了,据载,武则天晚年虽然年事己高,由于善于涂饰,虽子孙在侧,也不觉得衰老。搬到上阳宫后,不再梳洗修饰,“形容悴”,中宗看到以后,大吃一惊。武则天在上阳宫郁郁寡欢地生活了3天,于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终于走完了她82年的人生历程。临终前,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自愿地回到李氏家族媳妇的位置来,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只有这样她才能够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也才能在她死后保留一个合法的地位。与此同时,她还遗命赦王皇后、萧椒妃二族及褚遂良、韩缓,柳等人亲属。宽恕政敌,大概是人之将亡其心亦善的表现吧神龙儿年二月五日,中宗恢复了唐的国号,并规定“郊庙、社樱陵寝、百宫、旗帜、服色、文字皆如永淳以前故事,永淳是唐高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就是将武则天所改变的一切又都重新改变回来。将神都改为东都,重新成为唐朝的陪都。北都改为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这是武则天在天授年(69)改变的,自然也要重新改变回来。唐高宗曾封元年(666)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唐高祖为了提高本家族的门第,自认老子李耳为始祖,因此高宗将其尊奉为皇帝,武则天革命”时便改称玄元皇帝为君,不承认他的皇帝地位,此时中宗又一次恢复了老子的玄元皇帝尊号。虽然中宗改变了武周政权的一切制度,但是并没有像武则天疯狂迫害李氏子孙那样去对待武氏家族,只是在群臣的再,要求下将武氏诸土降为郡王。武周七庙之主仍然予以保留,只不过迁到长安的崇尊庙中。并规定“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得犯厂由于唐中宗的这种温和政策,加之武氏子弟在政权中的确仍然在发挥作用,所以中宗朝以及以后个相当长阶段的统治都被人视为李武联合政权。尽管如此,由于皇帝毕竟山武氏改为李氏,国号也由大周一变为大唐,所以神龙元年的这次政变被后来的唐代士大夫视之为中兴之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