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晏子原来这样说
10479200000056

第56章 推行德义,和平相处

“原典”

晏子曰:“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古句新解”

晏子说:“他们用高尚的道德教导感化诸侯,用慈爱和利益惠及百姓,所以四海之内的人民像河水流向大海一样归附于他们。”

晏子是鉴于春秋时期强国争霸、以强兼弱的事情不断发生,认为“傲大贱小则国危”,“事大养小,安国之器也”。他主张应从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切合现实的军事策略,对大诸侯国不要主动挑衅,要降低姿态力求和好,避免发生武装冲突;对小诸侯国则应友好相处,并给予帮助。为国家创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是的,一个国家要想安定,除了要把国内治理好之外,还要结好邻邦,让各个地方都能友好相处、和平相处。能不以战争解决争端,就不用战争,推行仁德,往往比战争更有效。

晏子盛赞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辞令穷远而不逆,兵加于有罪而不顿。是故诸侯朝其德,而天子致其胙”。但是到齐景公当政时,公室和旧贵族势力已经衰落,以田氏为代表的新兴势力迅速发展起来,晏子多次预言齐国政权将被田氏所夺取。齐景公曾幻想恢复像齐桓公那样的霸业,晏子明确告诉他齐国已处于衰世,重建霸业已经不可能了。在此形势下,晏子反复强调齐国应当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他主张“不伐无罪之国”,“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不劫人以兵甲,不威人以众强”,“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地博不兼小,兵强不劫弱”。所以他认为,只有和诸侯国和平相处,推行德义以和好诸侯,才能使国家免于战乱,求得安定。

汉武帝时期,汉朝政府设置河西四郡,隔绝了西羌与匈奴之间的通道,并驱逐西羌各部,不让他们在湟中地区居住。汉宣帝即位后,羌人通过汉使上报朝廷,希望北渡湟水,迁到没有田地的地方去放牧。汉宣帝听说后,询问赵充国对此事的看法,赵充国说:“羌人之所以容易控制,是因为各部都有自己的首领,所以总是互相攻击,没有形成统一之势。匈奴多次引诱羌人,企图与羌人共同进攻张掖、酒泉地区,然后让羌人在此居住。近年来,匈奴西部地区受到乌孙的困扰,我怀疑他们会派遣使者与羌人部落联系。恐怕西羌事变还会发展,并不只限于目前的局面。他们还会和其他部族再次联合,我们应提前做好准备。”一个多月后,羌人首领果然派使者到匈奴去借兵,企图进攻鄯善、敦煌,阻隔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

西汉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汉宣帝派辛武贤、许延寿率军与赵充国部会合,大举进攻羌人。这时,羌人在赵充国的安抚下,已有一万多人归附。赵充国的奏章尚未发出,就接到朝廷攻打羌人的诏令。赵充国不主张用兵,而是派步兵在当地屯垦戍卫,等待反叛的羌人自行败亡。有人劝说赵充国不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赵充国却认为,实施屯戍政策不仅可以解决羌人的叛乱问题,而且可以起到抚慰四方蛮夷的作用。赵充国的儿子害怕其父抗命,便让门客去劝赵充国,说:“如果一旦违背了皇上旨意,派御史前来问罪,将军不能自保,又怎能保证国家的安全?”赵充国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多次上书汉宣帝,重申自己的观点。他建议:撤除骑兵,留步兵一万人,分别屯驻在要害地区,一面武装戒备,一面耕田积粮,恩威并行。这样可以节省大笔开支,并且可以维持士卒的费用。留兵屯田足可平定西域。”

果然,这种做法不仅让自己的士兵得以自给,也让边外得以安抚。

唐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社会内部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国力也日益衰弱,尤其是吐蕃统治集团早已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

唐朝叛将勾结回纥与吐蕃,起兵谋反,军情告急。后有老将郭子仪前去回纥军营,对回纥将士推行德义之举,并施以恩惠,终得消除唐之危机。

郭子仪对回纥首领药葛罗说:“吐蕃王不讲道义,反复无常,趁着唐朝内乱,便侵占土地,烧毁城市,破坏乡村,还掠去大批财物。假如你们肯帮助我们打退吐蕃,继续保持同唐朝的友好关系,唐朝就把吐蕃抢去的东西,全部送给你们。你们不要失去这个好机会啊!”药葛罗听了又感激、又惭愧地说:“令公的话开导了我,我愿帮助唐军打退吐蕃兵,以便立功赎罪。不过,请你不要把仆固怀恩的儿子杀掉,因为他是我们王后的兄弟,杀了他,我们王后会很伤心的。”郭子仪答应了他的请求。药葛罗摆出酒席,同郭子仪同饮共欢。郭子仪面对众多回纥将士说:“大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万岁!谁若违背誓言,就叫他死在阵前!”药葛罗也照样发了誓。对方互相定立了盟约后,郭子仪就领着几个部下,胜利地回到了唐营中。

不费一枪一卒,郭子仪就这样又平定了一场叛乱,并且还为唐朝争取到了一个盟友。

晏子认为,“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不劫人以兵甲,不威人以众强”,只有和诸侯、外邦和平相处,推行德义以和好诸侯、外邦,才能使国家免于战乱,求得安定。

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只有无穷的灾难,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据记载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即公元前215年到公元前205年西汉建国初期,共历十年。秦朝末年全国有2000多万人,到汉初消亡了原来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在西汉末年混战中,公元2年全国人口5959万,经过西汉末年的混战,到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万。损失率65%。20年间,西安的人口从68万减到28万,大荔从91万减到14万,兴平县从83万减到9万,绥远县从69万减到2万。三国鏖战中,公元156年全国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率为98.3%。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到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其实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远不止这些,每次的战争都会有大批的物资用于军事,而人民则会饿殍遍野。国家实力与发展也会严重倒退。

久经战乱方知和平可贵。古代大国,只有推行德义,使国内安定,让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与各诸侯国与外邦和谐和平相处,才会迅速强大,甚至鼎盛。当今世界,和平是一大主题。不管是整个世界,还是各个国家,只有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才能求得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