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晏子原来这样说
10479200000026

第26章 量才而用,德禄相称

“原典”

晏子曰:“古之事君者,称身而食。德厚而受禄,德薄则辞禄。德厚受禄,所以明上矣;德薄辞禄,所以洁下矣……德薄而禄厚,智惛而家富,是彰污而逆教也。”

“古句新解”

晏子说:“古代侍奉君主的人,衡量自己的品德才干来决定是否接受朝廷俸禄。自己品德淳厚就接受俸禄,觉得自己品德不够就辞去俸禄。品德好就接受俸禄,是为了彰明显示君王的圣明识人;品德不够就辞去俸禄,是为了使下级官员都做到廉洁……品德差而俸禄丰厚,才智昏庸而家中富有,这等于表彰污浊而违背教化。”

量才用人,无能不任官;量职给俸,无功不受禄——这是时代昌盛、君王圣明的重要标志。要想维护统治秩序而社会不动乱,要想保持圣明声誉而不被历史谴责,就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对于广大臣民来说,德禄相称即品德才干与俸禄薪金相一致,奉献与报酬相对合理,才能调动广大臣民的积极性而有利于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也才能使人信服而保证社会的安定。

曾国藩对德与才的关系做了较为全面、较为精辟的论证,他明确指出:德与才是不能分开的,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领。在用人时,如果没有圣人和君子,那么与其用谗佞之人,不如用愚人。有才而无德的人是最危险的人物,比无才无德还要坏。

古人曾经把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三不朽。曾国藩认为,在这三不朽中,立德是最难的,而且也是最空的,所以自从先秦两汉以来,很少见到因立德而传下美名的人。但是曾国藩仍然坚持立德为上的人生准则。

品德是衡量人才的重要尺度。选拔人才,必须审察他的品德。若其品德好,才可以任用。大道似水,德则似器。人体因道之制御,而呈现出生命和智慧的则是德的效应。从这个角度来看,品德就是人的意识场所呈现的场势状态。作为个体的人要在这个整体系统内生存、发展,就必须受到制约、统御,循道而行。只有循道的意识、修养、行为,才是有德的。以中为度,是人的品德的最高准则。人才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才。只有德才兼备,才称得上大才、真才。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各国皆欲起用最优秀的人才为将为相,因此推荐贤才也成了各诸侯王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任务。

魏文侯是当时一个颇有作为的君主,他礼贤下士,仁厚待民,所以魏国的国势非常强盛。魏文侯想任用一个人担任他的丞相,但他的臣子中优秀能干的人非常多,特别是魏成子与翟璜,无论才智能力都超出众人,而相互处于伯仲之间。魏文侯很为难,不知该选用哪一位,就召见了以公平著称的李克。

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经教导我说:‘家里贫困时,就想有个贤惠的妻子;国家混乱时,就想有个贤良的丞相’。如今我想在魏成子和翟璜中间挑一位做丞相,您看他们二人相比如何?”

李克先是推让说:“我听说地位低的人不谋划高职位的事,关系疏的人不干涉亲戚间的事,我不了解朝中大事,恐怕担当不起这个责任。”

魏文侯忙说:“事到临头,请先生不要推诿。”李克这才缓缓说道:“君王难以选择是因为没有仔细考察过他们俩呀!您想想他们的行为:平时和什么人亲近;富贵时要求过什么;居高位时推荐过什么人;落魄时又坚持不肯干什么;贫穷时又弃什么而不取。考察这五种情况,您就足以把人选定下来了,哪里还要我来多嘴多舌呢?”

魏文侯一听,恍然大悟,说:“先生,真是有劳您了,我的丞相已经定好了。”

李克从王宫出来后,顺便到了翟璜家里。翟璜急切地问他:“我听说国君今天召您去选定丞相,请问选的是谁呢?”

李克说:“选定魏成子为相。”翟璜顿时愤愤不平起来,面有怒色地说:“就我们所见到所听到的情况看,我哪一点儿比魏成子差呢?西河的太守,是我推荐的;君王因为邺难以治理而忧愁,我向他推荐了西门豹;君王想攻打中山国,我向他推荐了乐羊;攻下中山国后,没人治理,我又把您推荐给了他;太子没有老师,我向他推荐了屈侯鲋,我到底哪一点不如魏成子?”

李克平静地向翟璜说:“原来先生推荐人才,就是想以此来谋取官位吗?”

他接着把刚才与魏文侯对话的情况向翟璜复述了一遍,然后说:“您哪里可和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有千钟粟的俸禄,但他把十分之九花在国事上,只有十分之一留给自己生活。所以他推举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人。这三人,君王把他们都当老师看待,而您所推荐的我们五个人,都只不过是君王的臣子罢了,您又怎么能与魏成子相比呢?”

翟璜听了李克的分析,才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同时更为李克的公正而折服,于是满面愧色,向李克拜了两拜,说:“我真是个粗鄙的人,承蒙您的教导,我以后愿意多多跟您学习。”

从李克秉公选良相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领导者一定要有一双慧眼,提拔可以重用的人。

重用,确切地说是一种带有战略性的用人抉择。被重用人的品格与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整个企业的业绩。领导者重用的人是否恰当,通常会对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作为当代的领导者,不仅应重视人才的德,还要量才录用。

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可是无德的人对于企业的危害却是很大的,不管是跳槽后对原公司进行中伤,还是自立门户成为其竞争对手,或者是出卖公司机密给竞争对手,后果都相当可怕。换言之,就是知道的越多对企业的危害就越大。

有的人本身很有才能,可是在品德上不行,为了一己私利就会抛弃君臣大义,这样的人,即使再有才能也是佞才。

李斯,本来是楚国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在我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他年轻时曾拜名师,潜心学习过帝王之术、治国之道。学业完成以后,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秦始皇对李斯的才能很赏识,非常信任他,并且重用了他。

可以说在秦始皇在位期间,李斯凭借卓越的才能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唯利是图的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便附和赵高伪造遗诏,逼死了文武双全的太子扶苏,立了秦始皇少子胡亥为帝。而胡亥没有治国之才,致使秦朝短短二世就亡国了。

如果秦始皇重用的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忠臣,那么秦朝的伟业就不会毁于一旦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句话写出了品德不好的人的危险性,因为不知什么时候他就可能会造成危害。所以,对领导者来说,一定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量才而用,德禄相称,才能积极有效地推动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