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做人最吃得开
10478900000009

第9章 送人情也要讲究艺术

有人认为,送人情给别人,我是“失”,他是“得”,无论怎样他得到了就应该高兴,就应该感谢我,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幼稚的。大千世界,人际关系纷繁复杂,送人情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你时时、处处、事事皆留心。一个能把人情送出去的人,绝对是一个在社会上吃得开的人。

做事吃得开的人都知道,送人情不仅要懂得分寸,更要懂得艺术。送什么,送多少,何时送,怎么送,都大有学问。送得恰到好处是人情,送得不当是尴尬。不管是无意中送的人情,还是有意送的人情,都有一个让对方如何感受,如何认识的问题。送人情最重要的不在于你送的情分轻重,而在于对方感受是轻还是重。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通常,世人最重视的人情则是雪中送炭。人生在世,内心都会有一些需求,有的急有的缓,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如果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难忘。濒临饿死时送一根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相比,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经在军阀袁术手下做官,被任命为一个小小的居巢长,说起来也就是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兵乱使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因饥饿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种悲惨的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名叫鲁肃,他家向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

于是,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刚刚寒暄完毕,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随即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便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谷三千斛,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见鲁肃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打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着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一番大事业的机会。

对身处困境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以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一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容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从而形成友情。

比如,一个农民做生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回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乡民伸出求救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把钱借给他,使他渡过了难关,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发达了,依然不忘这一借钱的交情,常常给对方以特别的关照。

送人情,既要讲分寸,又要讲艺术,以下几点送人情时应该把握的尺度和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1)不要对别人的恩情过重,这会使人感到自卑乃至厌倦你,因为他一方面感到自己无法偿还这份人情,二来觉得自己无能。

(2)不妨对别人施以小恩小惠,不要让对方以为你在故意讨好他们,这样一来,你施与的“人情”也就不值钱了。

(3)不可过分给予。因为饮足井水者,往往离井而去,所以,你应该适度地控制,让他总是有点渴,以便使其对你产生依赖感,一旦对你失去依赖心,或许就不再对你毕恭毕敬了。

(4)对方不需要时,不要“自作多情”,因为这时你送人情会让对方感到多余,因而可能不领你的情。

(5)送人情不能临时抱佛脚。对方知道你有比较重要较麻烦的事要求到他,因而才会送人情给他,这样他至多能把你所托之事办下来,下次有事再托过,还要重新送上情分,就像人情买卖一样。倘若对方办不了此事,或者你送的人情太小气,抵不住对方所要付出的代价,对方也不会轻易领你这份情。

看来,送人情的学问可真不小,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否则,送了也不讨好,何必自讨没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