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做人最吃得开
10478900000010

第10章 人情“储蓄”要多存

人情就像你在银行里的存款,存的越多,存的越久,红利也就越所以,做事吃得开的人喜欢平常在“人情银行”里多存一些,等遇到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就会一呼就有,一唤就来,何乐而不为呢?

钱钟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和,但困居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子。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

那时,先生的学术文稿没有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排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这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时隔多年之后,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能够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着老爸一封亲笔书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会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多年后还报。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我们应当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这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这样的“储蓄”甚至会让子孙后代得到好处,然而,究竟怎样去结得人情,并无一定之规。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一下极度的饥饿和困苦,干出一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重新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前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士。

即便是在平常的日子里,对一个正直的举动送去一缕赞许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使正义强大的动力。对一种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当他看到有人遇到难处时,也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

其实,在人生旅途,每个人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就是积善。也许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气度的了。

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

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流露出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可当做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从不会拔刀相助,也许他还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

这样的人没有给人帮助倒是其次,可怕的是他不仅可能堕落成一个无情的人,而且还会沦落为一个可怜的人。因为他的心里除了一个可怜的自己之外,整个世界都无需关注和关心,事实上,他也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在拒绝所有可能的帮助。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喝到。有一个叫司马子期的人没有喝到羊肉羹,此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说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

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过,如果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即给与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这段话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